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1期-2016年6月] 醫藥物流 X 電子商務 / “取經”美國醫藥物流 推動醫藥流通轉型

[特輯] “取經”美國醫藥物流 推動醫藥流通轉型

 

歐美 醫藥

 

文章來源:編輯部

 

 

美國是當前醫藥市場規模最大、物流水平最高的國家,其醫藥流通費用率為3%,銷售利潤率為2.4%,而中國醫藥業平均流通費用率為12.56%,銷售利潤率為0.6%。在美國,藥品隔天配送的回應率高達95%,準確率達到99%,每個訂單條目的配送成本僅有0.3美分。作為美國最大公司之一的強生公司在紐澤西州建有3個自動化立體倉庫,負責149億美元藥品的訂單處理和藥品配送,員工僅有160人,配送成本僅占藥品銷售收入的0.5%。這樣的反差,顯示出兩岸醫藥流通業在效率、技術等方面與美國存在著巨大差距。那麼,我們能從美國市場中取得哪些“西經”?

 

醫藥流通要向集約化方向發展

發達國家的醫藥物流業具有典型的產業壟斷化、企業寡頭化和經營規模化特點,其中美國的醫藥物流市場集中度尤其高,大型的醫藥批發企業約100家,而排名前三的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其總銷售額占到全美總銷售額的95%;藥品零售市場則由Rite-Aid、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壟斷,市場佔有率60%以上。而醫藥整體市場規模比美國小得多的中國,有醫藥物流企業1.3萬多家,其中80%以上是中小規模企業,排名前幾位的大型醫藥物流企業市場佔有率不足30%。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醫藥流通集約化發展是有必要的。集約化代表著規模化,企業能夠通過規模優勢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率。除此之外,醫藥流通集約化還有利於減少通路成本和加強通路監管,使市場更加規範化。而綜合來看,中國醫藥物流市場還處於“散、亂”的形態,混亂的市場分銷通路、相對封閉的市場溝通等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頑疾。從這方面來看,中國政府和醫藥行業應積極推進藥廠與物流企業重組,實現優勝劣汰,實現規模化經營,通過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有效整合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重點提高自動化、資訊化技術水準

醫藥物流軟硬體設施和技術的應用,是保證藥品品質的關鍵因素,而這一方面正好是中美醫藥物流水平差距的重要表現領域之一。美國藥品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相當成熟,藥品製造商在藥品出庫時就會在冷藏箱中放置帶有溫度感測器的RFID標籤,把貨物資訊包括藥品溫度即時地儲存在RFID晶片中。同時,每台運輸車安裝GPS無線傳輸系統終端。冷藏車輛運輸全程中,車廂內的RFID溫度標籤將車廂內溫度的變化資料資訊,定時或即時通過GPS網路傳送到企業的冷鏈資訊管理系統平臺。一旦運輸存儲途中溫度出現異常,企業終端的資訊系統就會自動警示。貨物到達後,由手持終端批量讀取貨物及溫度資訊,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錯率。同時,美國藥企還大量使用電子交換技術(EDI),以電子資料登錄代替人工資料輸入和交換。美國醫藥市場幾乎所有企業均願意和支援使用EDI進
行作業, 將訂貨週期、產品供應、分銷和分佈等資訊通過EDI共用,共同形成結構化的資料或交易處理格式, 最終消除資訊處理的延遲。除此之外, 美國藥企各類資訊系統也很完善,包括執行資訊系統(MI S ) 、企業資源規劃(ERP) 、製造資源計畫(MRPⅡ)、客戶關係管理(CRM) 、供應鏈管理(SCM) 、運輸管理系統(TMS)等。在倉儲上,自動化立體庫系統(AS/RS)的應用也相當普及。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