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4期-2016年12月] 現代物流地產才是未來 / 物聯網與供應鏈金融 偕同運營的新商機

[特輯] 物聯網與供應鏈金融 偕同運營的新商機

 

物聯網 IOT 供應鏈 金融

 

文章來源: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 福建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 徐志宏、吳少雄 美國SOLE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 鄒伯衡

 

在產業供應鏈的中小企業由於擁有固定資產少,等值抵押擔保品少、財務信息不透明,所以很難從銀行等傳統融資管道獲得融資,或者得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融資難、融資貴就成了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桎梏,供應鏈金融則應「需要」而生。而供應鏈金融就是利用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信息優勢、資金優勢和樞紐地位,將單一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為上下游的中小企業等供應鏈環節的任一節點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由於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不僅自身實力比較強,而且它也在與上下游中小企業的長期經營活動中,積累了包括資金流情況、合約履行誠信情況等寶貴的數據訊息,可以有效評估融資對象的融資金額、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等,這使得核心企業可以為上下游的中小企業提供有力的融資擔保,圖一為供應鏈金融中,銀行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關聯。對比過去面向企業的傳統融資模式多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而供應鏈金融卻可以靈活地讓中小企業憑藉形式多樣的資產作為抵押來獲得融資。目前主要外銷導向國家及地區提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可分為:
1. 應收帳款融資模式。
2. 發貨倉(存貨)融資模式。
3. 保兌倉(預付帳款)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不是一個新生融資管道,而是已經有很長的發展歷史。近幾年來結合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與物聯網等技術,供應鏈金融的推動快速發展和普及,不僅提升交易數度與效率,也激發一系列商業模式的創新。

 

供應鏈金融技術的發展現況

大數據已有效應用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供應鏈金融最終是要推動「物流」、「商流」、「資金流」、「資訊流」的「四流合一」,與過去的傳統金融模式相比,供應鏈金融不再只是單純查看貸款企業的財務報表等靜態數據,而是對貸款企業的動態經營數據進行適時地監控,來將貸款風險降到最低。但是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在掌握了貸款企業客戶大量的動態交易訊息之後,如果不能夠及時、準確地對貸款企業客戶存貨流動與財務流動的訊息進行分類、整理並分析,也就無法有效地開展供應鏈金融的產品服務,故大數據的應用或者說是大數據平台的建設是在「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未來發展」的重要發展趨勢。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若能通過自建或與大數據機構合作建立大數據平台,就可以為貸款企業客戶量身訂製全方位、多維度的分析報告,並可以依據大量的真實交易數據和大數據處理技術,計算出各標準數據的區間範圍,通過上下游企業數據的匹配,就能對貸款企業客戶的信用狀況進行全面合理評估。大數據分析報告最大的特色是掌握即時變化,並提供數據變化預測,對業務周期進行全程化、多維度的監控和監評,能夠做到及時通知和給出融資方式的建議,從而將參與主體的放貸風險降到最低。

 

 

提供大數據資料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快速地幫助各參與企業進行大量且非標準化的交易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並且可以幫助參與企業節省時間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以及提供融資服務的撥款效率。當然,大數據離不開雲計算,雲計算是產生大數據的平台之一,為大數據提供了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除此之外,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新興計算形態,也將一起助力大數據革命,這些都將讓大數據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此外,有賴於智慧型載具成本下降及雲端技術普及之賜,物聯網的發展在全球呈現爆炸性成長趨勢,根據Gartner估計,2020年將出現超過250億個聯網裝置,思科執行長John Chambers推測5年內全球物聯網的商機將有19兆美金的規模,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在2015年曾說,「我們熟悉的數位將會消失,物聯網將取而代之,未來生活中的所有東西都可聯網」,物聯網時代,萬物相互連結產生智慧感知,如同腦神經元一般,經過跨業、跨界、跨虛實的顛覆創新,將衍生不同以往的商業模式,改變大家熟知的生活型態。故物聯網巨大的發展潛力令各產業巨頭爭相投入技術的開發,除了物流、家居、交通、製造、能源外,其觸角已經延伸到金融產業,根據PwC調查,金融業是全球在物聯網創新上投資最多的十大產業之一,國外領先市場上已經出現物聯網技術與金融結合的實際場景,“物聯網金融”一詞應運而生,金融業數位化革命,也就是我們熟知的FinTech(金融科技),從發生到萌芽茁壯仍不到十年的光景,物聯網金融的誕生又將為金融業帶來創新和改變。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