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24期-2023年8月] 2023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 ‧ 冷鏈科技展 大會專刊 / 智慧園區 大有可為 也大有作為

[專欄] 智慧園區 大有可為 也大有作為

 

智慧園區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數據顯示,中國各類產業園區數量已高達2.5萬個,這些園區正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發展的主力。如此,智慧園區建設正在釋放新的價值。


新機遇與新使命
驅動智慧園區發展

新機遇
政策與市場現狀的推動

        年來,中國智慧園區正在有序發展中,這離不開中國有關部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戰略部署。例如在《關於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抓住三網融合和物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建設智慧園區。又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需加快建設數位經濟、數位社會、數位政府,以數位化轉型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國家政策及指導意見的積極出台,為智慧化園區建設與數位化轉型提出了新的發展規劃及重點發展舉措,且營造了良好的基礎環境。

        除了政策引導,技術推動是智慧園區快速成長的又一推手。智慧園區的發展無疑搭上了以資訊技術為核心的新市場順風車,園區建設逐漸融合了物聯網、5G、大數據、雲計算、AI、數位孿生及三維建模等技術,強調場景應用創新,助力園區不同的端、技術和業務做到通用化、一體化,實現園區資訊互聯互通,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決策。

新使命
數字經濟與綠色低碳轉型

        除政策指引,時代背景也成為園區升級“加速器”。新技術的發展推動社會形態進化至如今的數位經濟時代,數位經濟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十四五”也明確以數實融合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協同推進產業發展。數位化智慧園區也成為園區建設和升級的重要方向。

        據統計,2022年中國GDP百強城市經濟總量達到85.1兆元人民幣,占到全國GDP總量的70%以上。作為產業經濟發展的載體,園區可謂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的衡量標誌。2022年,高新區、自創區貢獻了占中國13.6%的GDP,可見園區經濟已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增長力量。智慧園區建設正逐漸推動數位發展。

        此外,工業園區作為城市經濟的增長動力之一至關重要。工業能源消費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60%以上,工業園區碳排放可達中國總排放量的約31%。因此產業園區自然亦成為綠色發展和落實“雙碳”戰略轉型的主力軍。

智慧園區的衍變

概念由來與業界分類

        實際上,業界對於智慧園區的概念並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認識。智慧園區伴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逐步提出,最早來源於1989年“數字地球”的概念。數位地球重點實現是以地理資訊系統(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三維虛擬實境技術為基礎,存儲海量資訊數據的應用系統,以實現地球的數位化展現。而後,IBM公司(國際商業機器公司)以“智慧地球”為願景,充分應用新技術,形成所謂的“物聯網”,實現“智慧”狀態。

        根據中國智標委(SAC/TC426)與華為編制的《智慧產業園區標準體系研究報告(2022)》對智慧園區如此定義:智慧園區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5G、數位孿生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集成園區製造資源與協力廠商服務能力,實現圈層資源分享、產業聯動發展、環境即時感知、事件全程可視、生產自動適應、設備全時利用、社群價值關聯,推動產業價值鏈延伸,提升園區智慧化管理和社會化集成能力。

        另有智慧園區的定義則是:採用通信與數位化技術深入園區管理運營,通過資訊的迅速採集、傳輸和計算,實現園區內設備、資產、數據、服務等高效運營,以提高園區產業競爭力,促進園區的可持續性發展。

        此外,園區的分類方式眾多,常見的按園區主導產業可分為軟體園、物流園、化工產業園、高新技術園、醫療產業園等;而按園區內主要建築類型和功能則分為生產製造型園區、物流倉儲型園區及綜合園區等。中國智慧園區發展時間較短,目前業內較認可按照運營主體對智慧園區進行分類,即分為政府主導型、地產商主導型、大企業園區及小微型園區。

        若要這些橫跨不同領域的園區歸屬統一的智慧園區概念,難免出現異同。但通過“十四五”規劃的提出,可以預見產業園區將著力於智慧應用、供應鏈創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等方面,推動園區朝著多元化、綠色化、智慧化的方向發展。

園區發展現存問題

        這些概念亦為中國企業點燃了一把“星星之火”。其間,一些傳統園區由於承載的業務越來越複雜,管理的物件越來越多,也一定程度上通過資訊化去解決運營低效等問題。然而,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智慧園區建設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例如,一些園區在智慧化建設方面紅紅火火地展開,卻在上線之後戛然而止,智慧化的“成果”僅僅是“酷炫”的軟體平台和智慧硬體設備的堆砌,各子系統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資訊孤島化,缺少統一管理,並沒有系統性地實現智慧化。

        因此,目前產業園區有限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園區的智慧化發展則顯得愈加重要,越來越成為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載體。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