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24期-2023年8月] 2023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 ‧ 冷鏈科技展 大會專刊 / 實現中小企業可持續供應鏈的工業5.0 成功因素

[封面故事] 實現中小企業可持續供應鏈的工業5.0 成功因素

 

工業5.0 供應鏈

 

文章來源:文/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 福建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呂婉瑩 蔡雪青 徐志宏 美國SOLE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 鄒伯衡

 

        盟委員會認為工業4.0已不再是歐洲解決當前製造資源緊缺及全球氣候環境愈發惡劣的適用框架,於2021年提出了工業5.0(Industry5.0)的概念,即強調以人為本、可持續以及富有韌性。工業5.0對工業4.0進行了補充,與目前的社會需要和現行所面對的挑戰更加一致,但目前關於工業5.0與可持續供應鏈的相關文獻研究很少,且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對於促進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科技創新等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國內外的關注大多為大型企業,較少關注中小企業。因此,本文通過在工業5.0背景下,探討影響中小企業可持續供應鏈的成功因素。通過查閱近五年的國內外文獻確定了最相關的27項因素,並利用模糊德爾菲專家問卷篩選出15項關鍵的成功因素。本文為中小企業管理者與政府決策者提供了參考,以便更準確且高效地制定相關決策,實現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工業4.0與工業5.0

        隨著當前社會需求的變化,引發了各國對其現有工業體系與運作模式的重新思考。歐盟委員會從已有研究出發,結合工業4.0處理一些社會共性問題存在的缺陷,例如:就業中斷、工作場所自治、數字鴻溝、社會排斥、過度消費和不平等的區域發展等問題,認為工業4.0已不再是歐洲工業解決當前製造資源緊缺及全球氣候環境愈發惡劣的適用框架,認為有必要補充與拓展工業4.0,需納入可持續性、以人為本及富有韌性等內容,並稱其為“工業5.0”。工業5.0不是工業4.0的延續或替代,而是隨著經濟與社會需求的變化,對工業4.0的補充與拓展。工業5.0是一個行動呼籲,通過整合人類價值觀和先進技術,將可持續發展付諸實踐等。

        但通過對文獻的研究,發現國內外學者未能全面解釋在工業5.0背景下,中小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供應鏈,也缺少將工業5.0與可持續供應鏈相結合的探討。本文查閱了近五年(2019-2023年)的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工業4.0與可持續發展”與“工業5.0”的相關研究較為豐富,但“工業5.0與可持續發展”與“工業5.0與中小企業”等研究較為缺乏,且國內外的研究主要關注大型企業,但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對提高就業,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經濟穩定增長、改善民生與就業問題的重要力量。因此本文旨在分析中小企業在工業5.0背景下,應如何實現可持續供應鏈的關鍵成功因素。

     

可持續供應鏈

        隨著21世紀全球化的到來,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環境問題因而備受人們的關注。因此,可持續(Sustainability,台灣翻譯成永續)的理念應運而生。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於六十年代出現,當時環保人士開始爭論經濟增長對環境的影響。自此,社會開始提出和討論有關可持續的定義,其中最為廣泛採用的是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於一九八七年發表的報告《我們的共同未來》(又稱布倫特蘭報告)中,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當代的需要,而同時又不損及後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模式。”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