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23期-2023年6月] 生鮮冷鏈 新運銷模式 / 生鮮供應鏈 給消費者遞送高效新鮮

[封面故事] 生鮮供應鏈 給消費者遞送高效新鮮

 

生鮮供應鏈 新零售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疫情,讓人們大量開始接觸生鮮宅配,商超行業、批發行業、生鮮加工業、電商與農企業等,紛紛投入生鮮宅配,生鮮供應鏈改革的下半場,生鮮產品的春天正在臨近。


        鮮產品是目前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企業經營的主要品類之一,其中包括蔬菜、水果、肉禽、水產、蛋類等。作為千家萬戶的剛性需求,生鮮產品在爆發的疫情背景下,也催生了新業態。由於生鮮產品具有含水量高、上架銷售期短、易腐壞等顯而易見的特點,因此生鮮商品面臨著損耗大、保鮮困難、成本高難題。同時,隨著消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生鮮產品的品質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網上購物的迅速發展,使得生鮮產品也在“宅經濟”的生活方式下大放異彩。

不斷進取的生鮮行業

        數據顯示,台灣2022年生鮮與食品電商產業規模約為新台幣986億元,中國2022年生鮮食品零售總額達人民幣6兆1,030億元。其中,2021年的線下生鮮食品零售額佔比較大,達人民幣4 兆9,060億元,線上則為人民幣7,290億元。隨著零售全通路發展、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與配送方式多樣化等因素驅動下,生鮮市場規模也將進一步增長。

        然而,增長的另一邊更意味著激烈的零售競爭,在生鮮市場的線下超市早已經步入微利時代,部分超市的利潤甚至不足1%。與此同時,大部分生鮮商品在運輸過程中會產生10%到15%的損失。據相關統計,生鮮商品的損失與庫存和運輸時間成正比。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供應鏈優勢,完成“ 降本、增收、提效”,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為顧客提供更加優質的商品,成為當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台灣生鮮外送跨入新紀元


        2019年家樂福率先與外送平台foodpanda展開合作,開啟應用門市發貨結合外送平台短鏈配送的創新快商務模式,不僅為實體零售業者開闢出挹注線上營收的第二戰場,在疫情下更成為零售通路商成功切入生鮮食品線上銷售市場的關鍵。2021年全聯超市在綿密的門市網絡基礎上,推出自有「小時達」外送服務,寫下實體零售通路自營外送品牌的里程碑;2022年家樂福推出自有外送服務「家速配」,線上銷售SKU超過1萬項,客單均價達新台幣800至1000元;7-11於2022年初推出便利快超市「OPENNOW」概念店,強化店鋪中生鮮與冷凍商品銷售,搭配外送平台服務,搶進生鮮快商務市場。

        超市、量販等通路擁有在生鮮食品銷售領域中至關重要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全聯擁有7座生鮮處理中心,契養總噸數逾3000萬噸,超過1300家門市據點),加上長期累積的會員基礎與外送平台用戶規模帶來的「流量」關鍵,以及大型連鎖通路所擁有的「品牌」價值與「規模經濟」,結合成為實體零售通路業者在跨足生鮮電商市場時的強大支援系統。

生鮮供應鏈物流的痛

        當前,生鮮商品供應鏈管理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方面是多數生鮮產品的供應鏈資訊化水準相對較低、資源整合性較差,資訊不對稱問題凸顯。另一方面是生鮮產品物流主要依託冷鏈體系,但由於冷鏈成本較高,農產品利潤低微,台灣冷鏈資源雖較為豐富,但因受小農經濟與天候影響太大,產銷還有待加強。相對而言,中國冷鏈資源相對匱乏不均,冷鏈成本高昂,物流效率難以提升,生鮮物流受到地域延滯,成本與損壞率較高。

商品SKU多且管理複雜

        當前,實體零售的生鮮商品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生鮮商品季節屬性強,通常保質期短,如若管理不當容易變質。這不僅限制了商品的採購範圍和數量,同時對物流配送提出很高要求;其次,區域性特徵明顯。儘管電商的活躍帶動了生鮮的線上銷售,但其物流運輸中“保鮮性”多產出的費用,導致商品成本增加,因此一些保質期短的生鮮商品仍僅限於特定區域銷售;此外,生鮮價格的波動也會影響供應鏈的利潤分配。以上特點極大地限制了零售商對生鮮商品供應商的選擇,增加了商品採購的難度,從而對企業穩定性也造成一定影響。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