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案例
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兩岸流通運籌服務(上)
文章來源:禾頡物流 吳振興總經理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陳百盛教授 工業技術研究院 陳慧娟副組長、洪碧涓專案經理
禾頡物流有限公司(Harvest Logistics Service Co.)於2000年成立,營業範疇為專業配送服務、加值型之物流作業及代管服務、專業車隊之建置與委託經營代管和輸配送作業之規劃諮詢顧問等,憑着穩定、可靠、安全的營運網路系統及資源整合加上先進的管理技術,禾頡物流為各類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目前經營配送通路有圖書、通訊、醫藥及連鎖通路之專業創新物流服務,其配送品質與時效在業界頗受好評。
禾頡物流不僅擁有專業配送人員及建立自有專屬配送車隊並以GPS&GPRS全程管理及追踨,隨時掌握貨物安全資訊。使用保密性較高的條碼控管並於系統紀錄文件訊息。每一個轉運站將規劃一個獨立的配送暫存空間,此空間包含一封閉且有空調設備之儲存場所,並將所有貨品以條碼入庫、上架、出庫、盤點、退貨確保原廠庫存準確。在運送部份,禾頡物流更自行研發一套營運網絡系統,整合科技資訊並提供完整貨品資訊及彈性的客制化服務使客戶可隨時隨地的即時監控貨品安全資訊,即時回報車輛狀況與異常處理。另外,各倉庫利用門禁保全系統管控人員的進出,確保客戶貨品完整、安全,提供客 戶全方位的保障,並於配送全程投保貨物運輸責任險及商業火險。禾頡物流在國內共設立11個服務中心,台灣計有254部自有配送車輛。2007年更憑藉優良服務品質,通過國際級藥廠及醫藥物流中心品質稽核合格物流供應商,取得跨入連鎖藥局物流中心運作及配送的門票,同時,因對冷藏藥品之專業配送,亦取得國光生技新流感疫苗(H1N1)全國衛生所全程冷藏(2~8℃)溫控、當日到貨的配送業務。因著持續不斷的努力,禾頡物流更於2005年度當選為該年度中小型運輸配送類優良物流作業規範廠商,並被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選為品質管理提升計畫示範性廠商。
¢禾頡物流發展遠景
除了國內物流服務市場,禾頡物流更於2006年著手進軍中國大陸物流服務市場,先成立北京碩群物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07年正式跨入大中華市場,憑藉臺灣配送圖書經驗,承攬中國大陸政府圖書出版社之配送。在中國大陸亦有北京、蘇州、廈門三個物流中心。此外,在北京,禾頡物流是北京嘉事堂藥業的唯一委外運輸商。嘉事堂藥業通路,是北京市直營連鎖藥店數量最多的醫藥商業企業,在北京市擁有170家以上直營連鎖藥店,業務包含大陸藥店連鎖零售經營、藥品批發分銷、生物醫藥研發等。
國內生技醫藥產業現況
國內的醫藥物流產業供應鏈,大概可分為三階層架構:上游醫藥供應商(國內外藥廠、代理商、醫藥物流公司)和下游醫藥通路(醫院、診所、藥局),中間透過物流業者將上游所委託醫藥品運送到各醫療通路。各體系之代表性成員簡述如下:
¢國內生技醫藥產業物流供應鏈
醫藥供應端
國外藥廠:國際型藥廠在臺灣所設之分公司並成立製藥廠,但近年來基於成本考量逐漸將製造生產交由國內OEM藥廠來生產,如輝瑞大藥廠(Pfizer)、羅氏大藥廠(Roche)、葛蘭素史克藥廠(GSK, GlaxoSmithKline)等。
國內藥廠:國內通過GMP認證之製造廠,如前幾大為中國化學製藥、永信藥品、信東生技、生達化學、杏輝等西藥製藥共162家 (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至101.01.31)。
代理商:由貿易公司所代理國外生技產品或醫藥耗材用品等。
醫藥物流公司:在專業分工及成本考量下,國際性藥廠除撤移臺灣製造廠外,另將流通作業委由專業型醫藥物流中心進行倉儲代管、流通加工、銷售、物流等作業。外商醫藥物流公司如裕利、大昌華嘉、新美,本土之久裕企業等。
物流服務端
在成本考量下,國內外藥廠及醫藥公司逐漸將物流輸配送作業委由專業型物流公司或路線貨運業者進行配送作業,專業型業者如禾頡物流、百及物流、信速通運等;路線貨運業者如大榮貨運、新竹物流等。
醫藥需求端
醫藥品的配送通路包含醫院、診所及藥局等。至101年底,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資料,國內公立中西醫院診所共有529家,私立醫院共有420家(含中醫院)、私立中西醫診所共有20,488家(含牙醫),中藥販賣業共11,018家。
國內生技醫藥業者近年積極朝國際化發展,如境外設廠製造、境外增設銷售通路(如永信藥品以Carlsbad品牌打入美國市場前二大連鎖藥局Wal-Green、CVS供應鏈),尤其以中國大陸市場佈局更為積極。例如:國內洗腎龍頭佳醫結合大陸國藥集團佈局大陸醫改政策下醫藥市場;中天生技以維他屋(VitaHouse)保健品牌自2010年8月出口大陸,共有30項產品在上海、蘇州等19家大潤發量販通路上架;中化在蘇州設製造廠;杏輝天力在杭州設製造廠;醫療耗材商重餘國際在廈門設點銷售等,顯示國內生技業者、醫療耗材商、醫藥製造商等看好大陸市場及未來發展潛力下而積極佈局供應鏈,包括設製造廠、銷售通路、物流體系。雖然在ECFA架構下尚未通過醫藥品的清單,不過生技產品、醫療器材(已在ECFA早收清單內)、醫療耗材等近來已在中國大陸佈局銷售。
由於國內生技業者、醫藥製造商、醫療耗材製造商/銷售商眾多,各自找尋物流商從事倉儲保管或運輸配送,但末端配送點都是醫療通路,例如醫院、診所、藥局。國內醫藥物流運作模式,大約可分為外商及台商運作模式:
- 外商藥廠:由醫藥物流中心如裕利、大昌華嘉、久裕,皆具有商流及物流儲運功能的醫藥物流中心運作,對外商而言具有共儲共配效益,且物流品質易受到管控。
- 台商藥廠:自設倉儲或委外代管,自行找尋物流商運輸配送到醫療通路,物流品質不易受到管控,以找尋最低價物流商,不具共儲共配效益,總體物流成本高。
中國大陸生技醫藥產業現況與問題瓶頸
中國大陸整個醫藥流通領域由三個環節構成:藥品配送分銷環節、藥品零售藥店和醫院門診藥房(包括第三終端)。其中藥品零售藥店和醫院門診藥房為醫藥流通領域的終端市場,根據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南方所)指出,在2010年中國大陸藥品終端市場規模為7,556億元人民幣,預估2011年將會有24.25%的成長率,達到9,388億元人民幣。藥品配送分銷主要由醫藥流通企業所負責,醫藥流通企業是連接醫藥製造企業和醫院等最終銷售企業的平台。目前醫藥零售藥店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由於脫離醫院這個強勢單位,近年增加比較緩慢,而醫院由於基層醫保和基礎醫療設施的建設,增速較快。
中國大陸藥品終端市場規模預測
單位:億元人民幣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預估) |
2010-2011年成長率 |
|||
市場規模 |
市佔率 |
市場規模 |
市佔率 |
市場規模 |
市佔率 |
||
醫院 |
3,690 |
59.5% |
4,428 |
58.6% |
5,650 |
60.2% |
27.6% |
零售藥店 |
1,487 |
24.0% |
1,683 |
22.2% |
2,052 |
21.8% |
21.9% |
第三終端 |
1,041 |
16.3% |
1,445 |
19.1% |
1,686 |
18.0% |
16.67% |
合計 |
6,194 |
100.0% |
7,556 |
100.0% |
9,388 |
100.0% |
24.25% |
資料來源: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IEK整理(2011/3)
醫藥流通領域可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爲以下類型:
- 按照企業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不同,可分爲批發商和零售商。批發商處在商品流通的起點,其經營特點是批量購進批量銷售,主要區分為經銷批發商、代理批發商,或是生産企業的銷售部或辦事處三種。零售商處在商品流通的終點,其經營特點是批量購進,零散銷售,目前是由各種藥店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院、診所)組成。
- 依照於商品流通中是否擁有所有權劃分,可分爲經銷商和代理商。經銷商是擁有一定資金、場地、人員的法人,在其經營中,通過購進商品和銷售商品實現商品所有權的轉移,獲得相應的經濟利潤。代理商則是在商品流通中爲購銷雙方提供穿針引線服務,促成商品交易的實現,獲得一定的服務手續費或傭金。
以國外的傳統藥品供應鏈分析,一般藥品製造商可透過連鎖藥品分銷中心、藥品批發商、特別批發商、顧問藥商、其他連鎖倉儲或分銷中心,將藥品、耗材等商品供應至連鎖藥局、 獨立藥局、醫院藥局、食品店或量販店、醫師診所、長期照護或家庭照護中心、郵購商,之後這些單位再將藥品提供給病患,其供應鏈較為單純。在臺灣,藥品通路的架構可為國內藥廠、國外藥廠透過批發商、代理商或分公司,經由自己配送或專業物流配送至醫院、診所、藥局,以提供給患者。當然由於採購商的影響力很大,因此主導權往往落在醫院體系。至於在中國大陸,其藥物配銷的層次較多,也導致其所累積的每層藥物價差較多。因此從產業價值鏈分析,國外仍以製造端所獲得的利潤最高,其大概占有70%的產業價值鏈,但隨著國情的不同,特別在中國大陸市場,製造端約分享30%的價值,其他價值則落至配銷商、醫院與醫生。
|
|
|
|
目前整個中國大陸醫藥流通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仍然是進銷差價和返利。進銷差價對毛利的貢獻相對較大,主要指的是藥品在進貨與銷貨間的價差;返利主要是製造商給予流通商的回扣,包括達到某個分銷規模和回款速度指標所給予的獎勵。目前中國大陸醫藥流通行業有一些新興的盈利模式正開始萌芽,例如第三方物流、貼牌生産、資訊服務以及藥房託管等業務開始出現。中國大陸醫藥流通企業大廠如國藥控股、上海醫藥、南京醫藥、北京醫藥等都已跨入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的領域。亦即醫藥流通企業固守經銷/代理的本業,將倉儲或是對外運輸的物流業務以合約形式委託給第三方承包單位;而南京醫藥、海王星辰、上海醫藥則開始進行貼牌生產的代工模式。中國大陸醫藥流通業的盈利模式不斷升級,已經從簡單的依靠賺取批發差價向以規模和營運優化獲取收益,甚至通過經營方式和服務創新獲得利潤轉變。
然而,在中國大陸內部,生技醫藥的流通狀況,亦存在著以下不同層面的問題:
產業結構
中國大陸醫藥流通企業呈現出多、小、散的特點,導致藥物配銷的層次較多,使得其所累積的每層藥物價差較多,而採購環節的制度設計是根本性的原因。然而,藥物的採購方式直接決定銷售方式,而採購方式一旦發生變化,供應物流也將隨之發生改變。此外,中國大陸醫藥流通業的行業集中度低,拉高流通費用,且市場分割及地方保護主義,會限制公平競爭,制約了藥品批發配送業務的適度集中及效率。
行政法規
國際已提出推動PIC/S GDP 來規範藥品運輸業者以維持既定品質的趨勢。GDP (Good Distribution Practice)在於確保藥品於運銷過程其品質及包裝完整性得以維持。運銷業者建立良好的運銷品質管理系統,確保正確的藥品在合理的時間內正確運送給使用端,並用以建立產銷履歷、有效處理緊急藥品回收事件。
政策走向
為了控制不同地區的基本藥物配送平均成本,降低基本藥物流通成本建立全國統一的基本藥物配送體系,中國大陸傾向由社會責任意識強、具有覆蓋全國網絡和配送能力的中央國有藥品流通企業來承擔全國的基本藥物配送。
管理能力
中國大陸大部分醫藥流通行業由於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有效的管理制度、健全的資訊管理系統和高效的物流體系,以及企業管理和營運效率的低落下,導致盈利能力也較差。流通行業平均毛利率自2002 年的10.3%下降到2006年的7.8%,行業平均利潤率在1%以下。且由於醫藥流通企業數量衆多,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異常激烈。2007 年三分之一以上的醫藥流通企業尚處於虧損狀態,沒有虧損的企業大部分也處於微利水平,前20 家企業的利潤占整個行業利潤總和的69.17%。
作業方式
中國大陸目前的醫藥物流業主要是以人工作業為主,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後,因此效率、速度、準確與成本等因素均不佳。與歐美國家相比,平均物流成本佔銷售額比重僅有2.6%,中國大陸端平均卻有10%;且醫藥商業純利潤,中國大陸0.72%亦遠較美國1.55%來得低。這亦顯示,中國大陸端的生技醫藥物流操作成本之高,大幅侵蝕了生技醫藥業者的利潤。因此對於台商而言,想要找到可以長期合作、具有策略思維、通路服務經驗、具有長期投資改善設施的物流商並不容易。
中國大陸商務部於2011年5月5日發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其中明確重點具體發展目標有三:
- 明顯提高行業集中度:預計到2015年,要形成1-3家年銷售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跨地區全國性的大型醫藥商業集團;至少20家年銷售過100億元人民幣的區域性醫藥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
- 明顯增加連鎖經營門店數:連鎖藥店門店數佔零售藥店門店總數的比例由現有的1/3提高到2/3;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佔零售行業年銷售總額60%以上。
- 加強行業基礎建設:縣以下基層流通網路更加健全,骨幹企業綜合實力接近國際分銷企業先進水準。
根據S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估計,2009 年度醫藥流通百強企業的入圍底線已由2008 年的人民幣7.4 億元提升到8.5 億元。百強企業中,銷售總額超過人民幣50 億元的企業有18家;超過人民幣30 億元的企業已達到33 家;超過人民幣20 億元的企業有38 家;有86 家企業銷售規模超過人民幣10 億元。醫藥商業毛利率為7.09%,平均物流成本佔銷售額的比重高達10%,顯示現在中國大陸醫藥商業行業漸朝醫藥品經銷/代理的經營模式進行未來的公司策略重點發展項目,不但商業銷售增長,重點企業營利能力也有所增強。
目前,國內的生技醫藥業者,多循『臺灣研發製造、大陸運銷銷售』的模式經營中國大陸市場。然在此產銷架構下,卻也面臨不少問題:
缺乏優質物流服務
廠商出口貨物到各省分庫存資訊、出貨資料、退貨資訊等因由多家物流商服務,造成資訊有斷層,銷貨資料不連貫,造成管理決策上困擾。且中國大陸物流商品質、成本良莠不齊,台商無法找尋到適合長期策略合作、具有藥粧通路運銷經驗、願意持續投資物流設備、人才培育的物流公司,尤其中國大陸多屬在地型小家物流商,無法提供跨省分物流服務。
難以切入鋪貨通路結構
台商製藥業知名度不夠,雖在大陸設廠製造,醫院、診所、藥房大多採購外商藥品或當地藥商藥品。同時,大陸生技醫藥銷售法規台商不易瞭解,造成大陸佈局、產品規劃上障礙。而兩岸藥品運銷法令規範上的不儘相同,亦影響醫藥物流商的配送品質規範。
市場機會
中國大陸近年來對生物技術及醫藥產業投入相當多的注意力,除了列入十五計畫重點外,很多地方也把生技及醫藥產業當作地區發展的支柱,並朝向群落化發展。而其潛在市場之龐大,早已引起全世界生技醫藥業者的高度關注。
- 臺灣與中國大陸醫藥通路規模比較
|
臺灣 |
中國大陸 |
人口數 |
2,300萬 |
130,000萬 |
經濟環境 |
|
|
醫藥現況 |
|
|
生醫產業 |
|
|
市場定位 |
趨向穩定發展的成熟市場 |
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 |
但目前臺灣生技醫藥業者欲前往大陸進行銷售通路佈局時,卻遭遇中國大陸市場未開放原料藥、藥品、疫苗為早收清單,致使於中國大陸發展受限以及國內醫藥產業對中國大陸醫藥/藥粧通路結構不清楚等兩個主要問題,使得生技醫藥業者只好採取到中國大陸設立生產基地或是透過代理進行商品銷售。
但也因為如此,禾頡物流亦從中發掘到兩岸物流服務機會。禾頡物流目前於兩岸均有提供生技醫藥商品的儲運服務,但因面臨國內生技醫藥內需市場較小(相較於大陸市場),物流商削價競爭結果導致降低藥品流通品質;此外,隨著生技醫藥品國際生產/運銷規範的推動,物流業者若欲建置符合cGMP廠商設施投資金額較高,對物流業者負擔亦較大。此外,由於目前國內針對藥品倉儲與運輸作業,政府並沒有強制性規範,導致藥品會跟魚肉、蔬菜、食品等混合儲存或配送,影響藥品品質。
針對臺灣生技醫藥業者目前的發展現況以及欲前往中國大陸進行流通佈局的優勢,大略可整理出以下幾點:
- 國內製藥水準逐漸與國際接軌;
藥廠將物流作業(倉儲管理、運輸配送)委外趨勢;
- 醫藥物流業者大者恆大,由大部分由外商醫藥物流商佔多數市場;
- 在實施健保總額管制及藥價調查後,壓縮藥商獲利空間;
- 國內生技醫藥業者往大陸佈局,欠缺大陸內地物流策略伙伴;
- 醫藥物流品質逐漸受到重視,尤其優良藥品運銷作業規範(Good Distribution Practices)見逐漸被先進國家所要求,國內業已公告103年國內藥廠皆須通過PIC/S GMP認證。
2010年隨著全球經濟持續的復甦,我國亦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皆為生技產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廠商在大陸佈局生技、醫藥品商機逐漸浮現。
更新日期:2013/12/1
文章分類:醫藥/化妝品
更多營運案例
- 醫藥/化妝品台灣時尚品產業的最愛 要安全要品質還要兩肋插刀 ─萬商物流桃園南崁物流中心
- 醫藥/化妝品將非核心物流業務全面外包 ─高絲化妝品關東物流中心
- 醫藥/化妝品歐美物流趨勢/血液供應鏈
- 醫藥/化妝品從護理到健康管理的轉變 台灣最大醫療用品連鎖通路的三心二意 ─杏一醫療用品楊梅物流中心
- 醫藥/化妝品藥品與醫療用品 對供應鏈帶來的挑戰
- 醫藥/化妝品探討臺灣醫藥物流“最後一公里”GDP之契機
- 醫藥/化妝品台灣生技醫藥產業兩岸流通運籌服務(下)
- 醫藥/化妝品台灣醫藥物流現況與優化 – 以醫學中心等級醫院之院內物流為例(一)
- 醫藥/化妝品共同採購共同物流創造醫院新價值-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 員林醫藥材倉儲物流中心
- 醫藥/化妝品藥品流通環境與醫藥物流的發展
- 醫藥/化妝品互聯網跨界如此任性 連鎖藥店要用正確姿勢擁抱
- 醫藥/化妝品河南九州通現代化智能醫藥 物流中心的輸送分揀系統建設
- 醫藥/化妝品藥品供應鏈管理的新思維
- 醫藥/化妝品藥企如何實現利好政策下的市場增量?——鋒馥以顛覆傳統作業模式的創新性應用為藥企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