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25期-2023年10月] 價值為先-時尚品供應鏈 / 快時尚潮起潮落

[封面故事] 快時尚潮起潮落

 

快時尚 供應鏈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對於逐漸“失勢”的快時尚品牌而言,中國市場仍是塊“肥肉”。


逐漸“失勢”又捲土重來


        2023年開年,位於上海南京西路且已營業16年之久的ZARA中國首店,正式宣佈“打烊”。它曾是快時尚巨頭們進入中國市場的象徵,對於一些消費者而言,還具有地標意義,此舉因而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發文悼念。

        時間撥回至2006年,ZARA進入中國市場後,通過不斷擴張線下門店收割市場,一度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快時尚品牌之一。但近幾年間其發展卻頗受影響,伴隨業績下滑,ZARA不斷收縮關店。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間,ZARA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分別為179家、141家和133家。

        不僅ZARA在中國市場的關店潮愈演愈烈。2022年6月,H&M選擇關閉了營業15年的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中國首店。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H&M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門店總數為4,465家,較2021年同期減少336家。與此同時,美國快時尚品牌Gap出售大中華區業務,退出中國市場。外資快時尚品牌頻頻退出中國市場,似乎進入了“折戟時代”。

        但看似在中國國內不斷上演敗退,許是“中場休息”。關於快時尚的中場戰事,或將再次打響。

        近日,快時尚品牌Forever21宣佈重返中國線下市場,這是該品牌第四次重回中國市場。據悉,Forever21的中國首店將在江蘇泰州市靖江印象城開業。實際上,2023年上半年以來,在寧波怡豐匯、廈門星河COCO Park和瀋陽中街大悅城等購物中心,均出現了Forever 21的門店。加速回歸的還有快時尚品牌C&A,又重新出現在了北京惠多港購物中心、大連吾悅廣場和洛陽泉舜商場等地。

        令人憂心忡忡的快時尚品牌,仍面臨頂級品牌的競爭與新入局者的擠壓。本文想探討的是,在市場需求與商業模式不斷更新的背景下,企業如何發展,又面臨哪些升級變化?它們做好準備了嗎?

新老品牌同台競技

        隨著消費升級,潮流趨勢與消費者喜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商與直播帶貨的模式,正在成為快時尚品牌爭奪的新陣地。因此有人指出,快時尚可以把發展方向轉向網路端,線上下只開少量的品牌形象店,功能則需從過去售賣商品為主轉向傳播品牌的時尚文化以及品牌體驗為主。該提法實際上已有品牌在執行了,成效確實令人稱讚,該品牌就是本刊此前詳細分析過的SHEIN。通過數位化需求,SHEIN在新的快時尚電商零售的特殊競爭中,擊敗了ZARA和H&M等行業巨頭。

        除了唯快不破的SHEIN,中國品牌中還有另一位不容忽視的玩家。位列2022年天貓女裝品牌銷售榜第一名,打下長期霸榜的優衣庫等國際知名品牌,它就是聚焦中國國內線下市場的快時尚品牌URBAN REVIVO(全文簡稱:UR)。

在國際品牌的夾縫中生存
UR從追隨者到引導者

        UR自創立之初就被稱為“ZARA的中國學徒”,創始人李明光認為,“快時尚”在中國並沒有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案供服裝企業學習,只能自己去摸索,在過程中查漏補缺。如今,UR已同步開啟全球化戰略佈局,把線下快時尚服裝門店開到了新加坡、泰國、倫敦等地,全球門店接近400家。在“眾人拾柴火焰高”下,UR快速搶佔市場,2020年營業收入超50億元人民幣。

        實際上,UR在2015年放開加盟前,門店數量並不多,但UR此時就選擇把融資花費在設計師團隊搭建、供應鏈與企業數位化系統建設方面。這雖拉長了品牌的盈利時間表,但卻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正向效益。

        UR很早就確立了兩個核心戰略—時尚UR和科技UR,時尚為根,科技為本。其中,科技可以助力企業提升經營效率。畢竟在面對國際快時尚品牌的蜂擁而至,蹣跚起步的UR需要比對手更快。科技主要是針對速度,因此“快”是UR的核心DNA之一,創立至今,品牌旗下門店始終保持每週二和週五上新。支撐品牌速度的,是其背後供應鏈的進一步優化。

        UR擁有一套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包括准入准出、時間、品質和成本的管控等。2019年,其母公司快尚時裝投資30億元人民幣建設占地500畝的UR小鎮專案,規劃建設內容包括:UR(全球)供應鏈運營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智慧製造中心、新零售電商運營中心、UR(中歐)時尚研究院及員工生活文化綜合體。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