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改變世界的力量
文章來源:文/馬宏 棋盤資本創始人
在物流供應鏈領域,改變世界的力量往往並非單純源於高科技,而深藏於行業共識與標準之中。實物互聯網(Physical Internet,注:本刊以往將其譯為“實體互聯網”,二者為同一事物不同表述)概念自誕生以來,引發了全球對物流行業的深度思考與變革探索。在中國,隨著市場建設推進、降本增效需求凸顯,實物互聯網的發展恰逢其時。
改變世界的,並不都是高新科技。
幾片冷冰冰的鋁片或鋼片,拼接成一個結構簡單的大箱子,有什麼高新科技?但,集裝箱卻實實在在地改變了世界。
改變世界的,並不都是高新科技,往往只是共識。
全世界鐵路的軌距標準是1,435毫米。當年的閻錫山,為了防止他的一畝三分地被其他軍閥染指,硬是把山西鐵路鋪成1,000毫米的窄軌。結果怎麼樣了呢?
我們後來有了一個新名詞,叫作“接軌”。
高新科技,常常充當了達成或提升共識的使者。
一“實”激起千層浪
實物互聯網掀起行業認知革命
2022年3月14日,“順豐速運”前CTO田民,寫了篇介紹實物互聯網(Physical Internet)的千字文,結果引發了業內對某些司空見慣的“概念”“共識”的強烈衝擊。
其實,這場衝擊波並非空穴來風。
2016年,“新零售”甚囂塵上。但新零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所謂“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主體/任何內容”的“隨時隨地隨便買”,倘若沒有物流/供應鏈的“地網”做支持,豈不只能是“空中樓閣”?
新零售的本質是新物流。
那麼,什麼又是“新物流”?對照現有所有名目繁多的“××物流”定義(中國的“磚”家們,似乎就是喜歡造新名詞),均不能準確地概括它的全貌。
於是,在“ 德馬科技”創始人卓序的總策劃下,一場由線下而線上的“百家爭鳴新物流”的大討論沸沸揚揚地展開,一本集結了108位業內大咖觀點的《無法預見的革命》,隨後由上海文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到底什麼是“新物流”?雖然討論歷時1年,最終還是未能給出準確的定義。書的“尾聲”,也只能留下一個“討論還在繼續……”的開放式空白。
2022年3月14日,“π”數學節。因為與Physical Internet簡稱PI的諧音相同,這個日子也可以是“PI”實物互聯網節。田民的文章,一“實”激起千層浪,再度引發業內對1979年就被引入中國的“物流”概念,進行深入思考,甚至重新定義。
於是,在“物界科技”創始人田民的總策劃下,一場由線上而線下的“百家爭鳴‘物π網’”的大討論沸沸揚揚地展開,另一本集結了208位業內大咖觀點的《正在遇見的革命》,隨後由上海文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人們終於有些明白:站在行業里看行業,終究很難看清楚行業的終局。人們似乎隱約感覺:實物互聯網(PI)所表述的,並不是物流技術,甚至不是商業模式。它是一種基於物理實體(Physical)又超越物理實體的“基礎設施”,一如互聯網Internet;它是一種經濟“範式”,一種文化理念。
實物互聯網
從前瞻性構想到全球行動的演進
最早提出實物互聯網(PI)概念的,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編輯保羅‧麥基里(Paul Markillie)—此人正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背後推手—2006年6月,麥基里在《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封面文章:《The physical internet:Asurvey of Logistics》。
文章通過一系列人物採訪和現場調研,提出了一個頗具前瞻性的擔憂:高速發展的現代物流和供應鏈,在變得越來越敏捷/越來越複雜的同時,潛伏著各種風險和危機—當面臨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地緣政治衝突等時候,我們的供應鏈可能會變得非常脆弱。
或許是冥冥中自有安排,這篇封面文章被一位坐飛機的乘客恰巧讀到,並使之魂牽夢縈。這位乘客,便是後來被譽為“實物互聯網之父”的班旺.蒙特勒伊(Benoit
Montreuil)。這位獲得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的加拿大魁北克人,當時正在加拿大拉瓦爾(Laval)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類似把需要傳輸的資訊裝進互聯網上的“資訊包”,把需要運輸的實物裝進各類標準化的“容器”(實物包);大大小小的各類標準容器,在開放共用的各個“節點”(倉庫/場站/樞紐等),進行自動/智慧的各種分揀/組合/ 轉換;而這一切,又都依賴於底層一整套類似TCP/IP協定的“協定棧”,把包括公/鐵/海/空等等,連成一個開放的整體性全球物流網路Physical Internet—未來,人們可以像在互聯網上收發郵件一樣,在實物互聯網上收發貨件……
班旺被麥基里的奇思妙想,深深吸引了。
經過整整3年嚴謹的系統思考,2009年,班旺在加拿大交通運輸研究中心CIRRELT,發表了著名的《實物互聯網宣言》(《Physical Internet Manifes to:globally transforming the way physical objects are handled, moved, stored, realized, supplied and used》),為實物互聯網(PI)確定了清晰的概念定義、要素構成、邏輯框架,以及價值理念、使命目標。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觀點 2025年版 從數字看台灣物流產業 營運報告
- 專欄 日本醫藥環境改革的願景 —— Medicalyours 機器人調劑藥房
- 焦點報導 2025年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冷鏈科技展 展前報導
- 封面故事 AI 賦能的智慧物流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競爭規則
- 專欄 我們需要更積極的韌性物流
- 封面故事 AI 重塑倉儲機器人賽道
- 封面故事 關稅戰下的全球貿易 跨境物流重構與供應鏈破局
- 國際物流 日本便利商店每年更新70%商品的秘密
- NEWS TRC東京流通中心「物流大樓A棟」正式投入運營
- NEWS KDDI與LAWSON於 「高輪GATEWAY CITY」 開設「Real×Tech LAWSON」首間門市
- NEWS 馬士基啟動綜合包裝和冷藏中心 促進秘魯水果出口
- 市場點擊 以 AI 驅動方案 革新您的倉庫
- 封面故事 從物流瓶頸到高效運轉 電動車品牌與鋒馥的「雙向奔赴」
- 專欄 人工智慧(AI) 如何使倉儲管理系統 (WMS) 受益 轉化成為人工智慧互動倉儲管理系統(i WMS)
- NEWS DP World在印度新孟買設立新溫控倉庫
- 專欄 從中國醫藥流通財報 看醫藥物流發展趨勢
- 國際物流 東南亞三國數位行為調查 誰最愛網購
- 封面故事 大潤發向左 永輝向右 會在頂峰相見嗎
- 封面故事 ChatGPT與DeepSeek會是提升企業供應鏈穩定性和流動性的利器嗎
- NEWS Daifuku因應印度自動化需求啟用新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