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0期-2024年8月] 2024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 ‧ 冷鏈科技展 大會專刊 / 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 日本已跌至第38位

[國際物流] 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 日本已跌至第38位

 

日本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國際著名機構—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在2024年6月公佈「2024年IMD 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新加坡位居榜首,日本排在第38位,排名連續3年創歷史新低。臺灣在67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8名。日本在IMD世界排名中的下滑十分顯著,問題的根源在於高階主管缺乏國際經驗,無法對全球經濟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傳統的習慣根深蒂固,導致創業與創新環境困難,加上日本在IT的重大變革中緩慢,終於被很多後進國家甩在了後面。


IMD 世界競爭力的調查

       
IMD調查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採納256項細項評比指標,包括統計指標164 項,問卷指標92項。根據各國政府和世界銀行等的統計資料、對企業經營者等的問卷調查進行計算。

        日本的排名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3個名次。特別是有關商業效率的評價較低,拉低了整體排名。按各領域來看,創業環境、國際經驗、敏捷性等排名墊底,情況嚴峻。另一方面,日本在國內經濟(第5位)、就業(第6位)、科學基礎設施(第10位)等方面的評價較高。

        新加坡較2023年上升了3個名次,4年來首次位居榜首。新加坡在政治和商業環境的效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評價提高。第2位是去年排名第3的瑞士,商業效率等很高,受到高度評價。去年排名第1的丹麥本次退居第3。

        台灣排名第8較去年下降2位,在「企業效能」、「政府效能」與「基礎建設」分別高居全球第6名、第8名與第10名,惟「經濟表現」滑落6名至世界第26名,主因2023年全球高通膨與高利率環境導致終端需求疲軟,製造業持續調整庫存衝擊出口,加以廠商投資動能趨於保守所致。就細項評比指標而言,台灣有18項評比項目名列世界前3名,充分突顯臺灣科技研發的優勢。

        中國在67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14名,較2023年的第21名上升7位,名次創五年新高。今年中國在四大指標的分數都有所上升,其中政府效能和基礎建設,分別從去年的35名和21名,上升到今年的27名和15名,帶動整體排名彈升。進一步觀察細化指標,以「國內經濟」來看,中國在67個評比國家位居第一,但「國際貿易」僅在43名。至於「政府效能」下的「體制架構」、「經商法規」兩項,分別為34名和33名。至於基礎建設指標,中國在「技術建設」與「科學建設」排名各為第5名和第8名,領先多國。

        香港今年排名上升兩位,重返全球第五強。從四大競爭力指標來看,香港在「企業效能」排名由第11名升至第7名,「政府效能」下跌1名至第3名;「基礎建設」由第13名升至第9名;「經濟表現」排名由第36名升至11名。

日本第一的神話落幕

        日本在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中的評比,從去年的第35位下滑至第38名,這是連續第三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準。

        曾經在1989年到1992年的四年期間,日本排名世界第一。此後,日本的排名逐年下降,讓日本政府與產業感到不安。雖然在今年年初,日經指數大幅上漲至接近泡沫前水平,讓政府與產業感到振奮,加緊投資,如果這個排名反映的是日本現實情況的話,那麼投資日本就是不合理的。

評估的因素和指標

        2024年新加坡比2023年上升三位,自2020年以來四年來首次成為世界第1。香港排名第5,台灣排名第8。中國排名第14位,高於去年的第21位,韓國排名第20位。許多人可能認為這些國家的排名高於日本是不可避免的,但泰國(第25位)、印尼(第27位)和馬來西亞(第34位)的排名也高於日本。為什麼日本的評價那麼低?要知道這一點,就必須知道評估的因素和指標是什麼。

        此排名使用336個指標來評估四個競爭力因素:「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商業效率」和「基礎設施」。根據IMD《2024年世界競爭力手冊》,從項目排名來看,日本排名較高,「經濟表現」排名第21位,「基礎建設」排名第23位。問題是它的排名較低,「政府效率」排名第42位,「企業效率」排名第51位。特別是「商業效率」中的「管理實務」排名第65位,評級非常低。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