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3期-2025年2月] 從創新中尋找新利基 / 物流與供應鏈減碳系列報導一使用都會集貨中心

[專欄] 物流與供應鏈減碳系列報導一使用都會集貨中心

 

減碳 供應鏈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特約撰稿人

 

        論物流或是供應鏈系統,要能夠減碳,關鍵並非單純減碳的做法如更換電動車、使用再生能源…,這些做法並不是不好,而是容易顧此失彼,看似解決了溫室氣體問題,卻又製造了新的問題。因此,真正的減碳必須是更高一層的優化思維。

        舉例來說,原本使用柴油車,如果改用電動車,當然可以減碳,問題是這措施維持不了多久,如果這台新的電動車,仍然是去程滿載,但是回程一樣空載,或是說沒有對運輸路線做優化,不管使用甚麼車,都無法再進一步減碳。

        在非洲地區,物流的主要問題是運輸基礎建設匱乏,很多地方沒有真正的道路,而是泥濘不堪的土石路,路上佈滿坑洞、水漥,使得運輸速度很難提升,車輛馬力需要夠大才能在這些特殊道路上越野行駛;在發達國家,物流問題在於都會區交通壅塞,運輸速度也難以提升。這二種極端狀態都會導致運輸耗能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上升。

        都會最後一哩配送減碳是眾多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減碳方法也很多:例如使用智取櫃避免二次配送、優化配送路線、改用綠色運具,或是鼓勵消費者步行到最近取貨點…等。

        1800多年前的三國演義第一回告訴我們: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為了減碳,人類開始思考在物流上做『整合』,例如合併貨車、合併物流中心,但是『合』是否一定好?物流整合確實會有特定效益,包括運輸成本,以及能源消耗都會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是整合也會導致物流運作韌性大幅降低,通常整合型物流作業都是物流系統的重要節點,試想,如果哪一天負責整合作業的物流中心淹大水或是火災地震、或是資訊系統故障,導致完全無法運作,整個上下游物流體系就會被嚴重影響。

        歐洲大約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使用都會集貨中心(Urban Consolidation Center, UCC)的作法,包括法國、盧森堡、德國漢堡、英國、義大利、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海牙,都曾有UCC的推動計畫。UCC簡單的運作概念就是把原本要進入都會區的各式物流車,都先集中到都會外圍的集貨中心,然後從集貨中心改用低碳排車輛,進入都會區做最後一哩配送。比較特別的是,義大利的UCC是坐落於都會中心區域,與其他國家做法不同,但基本運作概念一致。如下圖左,沒有UCC前,物流業者各自送貨進入都會區;右圖則是使用UCC後,物流業者需先送貨進入UCC,再由UCC做最後一哩的都會配送。

        歐洲這些UCC有許多不同型態,有的針對醫療用品配送、有的是專門做學校學生網購配送,也有食品零售、大型建築建材,甚至花卉配送專用的UCC,不論哪種型態,最主要的目的是節能減碳,而且減少都會區貨運車流與噪音。

        之所以可減少都會車流,主因是從UCC出發作最後一哩配送時,通常運具的裝載會提高,主因是貨品已再做了一次集貨。光是重新集貨裝車,這又牽涉到另一最佳化問題,那些貨應該在UCC裝入哪一台貨車以便最後一哩配送?

        要使車輛有最佳燃油效率,並非把車廂裝到全滿,當然,如果裝太少也是不行,考輛車種的最佳化裝載計畫,使用傳統計算機優化可能得算很久,因為這類裝載最佳化問題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一旦進行物流共同化之後,就不是每台貨車都是固定3.5噸容量,而且包括下貨順序、司機休息時間、車輛繞行路徑、貨品形狀、屬性、材積、溫層都得考慮,也可能臨時增加要裝入或是要退出的商品,因此如果計算成本過高(例如算一次得花費上萬)、計算時間無法縮短,或是計算出來的結果比人工排序還差,根本難以說服使用者採用。

        日本日野汽車的子公司Next Logistics Japan開發了NeLOSS系統。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量子計算機的自動調度和載入系統。該系統可以優化裝載物品,同時促進行李尺寸的標準化,例如用於運輸貨物的托盤和行李的高度。使用量子計算機可在40秒內確定貨件最佳裝載組合,可使運輸車輛積載率平均達到60%以上,遠高於行業一般水準。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