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3期-2025年2月] 從創新中尋找新利基 / 製造與物流體系的開發與構建 向關西地區的便利店供應...

[焦點報導] 製造與物流體系的開發與構建 向關西地區的便利店供應唯一的天然冰塊 —本田冷藏株式會社太子工廠 創立70 年來,在不斷變遷的業務中,發展出獨特的經營理念和戰略

 

冷鏈 便利商店 自動化倉庫

 

文章來源:編譯/編輯部 文章來源/株式會社流通研究社《Material Flow》月刊

 

自1954年創立以來,迎來70周年的本田冷藏株式會社(全文簡稱:本田冷藏),在日本高度經濟增長時期,判斷冷藏倉庫業務將會擴展,因此迅速進入該領域。隨後,在大型便利店連鎖發展的初期階段,本田冷藏開始從事將冰塊作為消費者商品進行生產的業務,這一業務在當時並未被普遍認知為一般商品,並持續擴展和增長。憑藉獨特的技術,本田冷藏在工廠內生產的冰產品管理上,採用了IHI物流產業系統公司的自動倉庫,並且2024年再新增了存儲設施,進一步推動了業務的擴展。本刊採訪了該公司社長 本田明良,瞭解冰塊的冷鏈實際情況。


創始人的遠見
預見冷凍需求
並迅速進軍冷藏行業
從傳統釀酒廠到冷藏庫

        先本田明良介紹了本田冷藏的發展歷程。本田冷藏的創始人出生於日本酒的釀造廠,1954年將酒廠改造並建設了總部工廠。由於日本酒的製造過程中,急速發酵會導致變成甜酒,因此只能在寒冷的冬季進行釀造。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酒的釀造多集中在北方地區的原因。在當時沒有現代冷凍設備的情況下,為了在春季之前生產出一整年的酒,以滿足年度需求,寒冷地區以外的地方則通過加入冰塊來進行低溫發酵。因此,酒廠必然需要進行改造以適應低溫發酵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以被視為現代冰製造業的萌芽。

        隨後,到了1960年左右,電視、冰箱和洗衣機被稱為“三種神器”,開始普及到普通家庭。創始人認為“如果家庭中有冰箱,那麼未來將會迎來冷凍食品的時代”,於是建設了用於冷凍和冷藏品存儲的冷藏庫,這標誌著冷藏業務的開始。本田明良認為這體現了創始人的遠見卓識。

建設物流自動化
應對傳統作業方式

        本田明良入社的時候,日本東京的晴海碼頭等地開始建設大型冷藏倉庫。當時,冷凍食品是通過冷凍運輸船從海外運送過來的,冷凍船靠近碼頭,數十名碼頭工人聚集在一起。因此,港口周圍建有許多大型冷藏庫。隨著時代的變遷,食品物流也轉向使用冷凍集裝箱。由於在寒冷的冷藏庫中工作,對碼頭工人來說極為辛苦,負擔也很大,因此港口的冷藏庫環境發生了變化。

        岸邊的冷藏庫每天需要從船上卸下400噸到500噸的冷凍品,並迅速入庫。當時主要的貨物是冷凍食品原料,因此在裝卸時使用托盤堆疊相對容易。然而,隨著主要貨物轉變為來自歐洲等地的冷凍成品,貨物種類多樣且批量小,物流的計數變得複雜,簡單的托盤裝卸方式也無法再適用。

        因此,即使繼續在東京的冷藏庫業務中使用傳統的作業方式和設備,過去的經營方式也開始無法盈利。例如,以前一個小時就能裝車的貨物,現在由於貨物的變化需要超過兩個小時。當傳統的經營方式開始行不通時,幸運的是有些企業旁邊有土地,開始建設自動化倉庫以提高生產效率。儘管建設完成需要兩到三年,但在沒有其他存放選擇的情況下,冷藏庫的物流無疑發生了重大變化。本田冷藏也在這個過程中推進了相關建設。

抓住便利店誕生的時代轉機
發展了無人涉足的冰塊業務

        另一方面,當便利店在45年前作為一種新商業形態進入日本時,本田冷藏的創始人從銀行獲得貸款,做出了建設冰塊產品生產線和儲存冷藏倉庫的重大經營決策。

        創始人當時堅信“便利店會開始銷售冰塊”。由於冰塊這種商品如果運輸距離過遠就無法盈利,因此本田冷藏採取了在日本全國各地建立生產基地以鞏固供應的戰略。然而,當時大型連鎖便利店也在拼命發展,尤其是當時的百貨商店偏向於高級商品,而新的便利店則有意向銷售更為平民化的商品,因此整個便利行業正處於朝陽時期。

        在當地,本田冷藏是第一個進入製冰業務的公司,創始人的預判非常準確。當時,大型連鎖便利店也在迅速增加門店,因此本田冷藏不僅起步順利且實現了持續擴張成長。實際上,親身參與後本田明良深刻體會到,冰塊作為商品本身是食品的配角,並不是主角。儘管如此,正因為如此,冰塊的需求相對穩定,商機與挑戰並存,本田明良亦從中學到了商業發展的辯證關係。

        本田明良認為,創始人超前的決策是正確的。然而,最初的18年本田冷藏以外包的形式運作,利潤並不豐厚。正當本田明良思考是否需要改變現狀時,25年前他意外地發生了商業上的轉機,本田冷藏決定改變之前的交易模式。在此過程中,幾次偶然的機會促成了本田冷藏與大型連鎖便利店的直接交易,結果雙方的利潤率都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雙贏的關係。可以說,這一系列的經歷奠定了現在太子工廠的原型。

深入剖析冰塊的成分
開發出獨一無二的產品

        由於商業上的戲劇般的發展,本田冷藏如今已成為日本不可動搖的冰塊製造商。本田明良也為本刊記者,介紹了太子工廠從冰塊產品的生產到儲存和出貨的整個冷鏈上游流程,同時我們也了解到太子工廠的設備能力(圖表1)。

天然水產品

        需要滿足各種條件和限制像本田冷藏公司這樣標註“天然水”的產品,需要滿足各種條件和限制,首先必須從特定的水源提取水作為原料(照片❷)。因此,本田冷藏在這裡自己掘井,從地下100米處抽取水。在後續的工序中,為了證明水沒有經過過濾、沉澱和加熱殺菌等物理和化學處理,才能標註為符合農林省標準的天然水。當本田冷藏向大型便利店連鎖解釋這種天然水的定義時,他們表示“這是獨一無二的,本田冷藏要將天然水冰塊作為產品的宣傳口號”。在鄉下或許還有其他材料可以標註為天然水,但在城市中幾乎沒有,因此本田冷藏能夠實現明確的差異化。

        由於兵庫縣有超過1,500米高的山脈,位於日本海和瀨戶內海之間,水源從水嶺流向太平洋一側,許多傳統的地方特產如醬油、素面等都是由此水源製作而成。這些水最終匯聚到本田冷藏所在的地方,本田冷藏就在這個區域打井。因此,這個地區歷史上有很多酒廠和醬油廠,正是因為大家都能使用天然的、乾淨的優質水。

嚴格的製冰過程

        當然有了天然的乾淨水,並不意味著製作優質冰塊就很簡單。一般的自動製冰機無法製造出堅硬透明的冰塊,要使冰塊透明,水分子必須整齊排列。本田冷藏通過水罐式製冰,調整製冰時間,使水分子排列整齊,製作出每塊厚26釐米、重130公斤的冰塊(原冰)(見圖表2)。然後,將製成的冰塊(見照片❸~ ❺)用碎冰機破碎(見照片❻),經過篩選器調整到一定大小(見照片❼)。之後進行分揀,裝袋(見照片❽),完成的產品再裝箱(見照片❾),最後存放在冷庫中待發貨。

        製冰到碎冰的過程需要在冷凍溫環境下進行,但後續的包裝作業等在作業人員所在的區域,控制機器的電腦在冷凍溫環境下無法準確運作,因此本田冷藏將其管理在穩定的正溫度範圍內,保持在5℃。關於出貨,訂單會在前一天及時到達,本田冷藏會安排卡車,將貨物送到大型連鎖便利店等客戶的物流中心。對於本田冷藏而言,之後的門店配送則由客戶自己負責。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