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3期-2025年2月] 從創新中尋找新利基 / 文化出海極需技術支撐

[封面故事] 文化出海極需技術支撐

 

全球化 供應鏈 數位化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潮流文化娛樂公司泡泡瑪特首次亮相上海進口博會,展示了其全球化進程的成果。通過運用數位化技術和創新供應鏈管理,泡泡瑪特重塑了玩具產業的格局。這不僅彰顯了公司在新時代的發展活力和巨大潛力,也成了其在國內外市場取得顯著成績的最佳證明。


立足國際化

        “ 新時代,共用未來”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不久前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圓滿閉幕。本屆進博會的參與國家數量和企業數量均超越了往屆,尤其世界500強企業的參展商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中,泡泡瑪特作為中國領先的潮流文化娛樂公司,在2024年首次亮相進博會,重點展示了包括MOLLY、THE MONSTERS、PUCKY、CRYBABY以及Peach Riot等國內外藝術家的IP產品。同時,其以獨具匠心的空間設計,全方位地向現場觀眾展示了自身的全球化進程。

        得益於海外業務的強勁推動,泡泡瑪特在2024年整體收入創下歷史新高。數據顯示,2023年,泡泡瑪特全年收入為6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毛利為38.64億元;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僅用半年時間便實現了相當於2023年全年收入73%的業績。2024年第三季度,港澳台及海外業務營收同比暴增440%~445%,收入占比已經上升至50%。從2018年開啟全球化戰略至今,泡泡瑪特海外收入已佔據半壁江山。

        截至2024 年10月底,泡泡瑪特的門店總數已增至480家,其中海外門店數量達到106家,約占總門店數的22%。在員工規模方面,泡泡瑪特全球員工總數約為6,000人,其中與海外業務相關的員工約為1,000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7%。這意味著,儘管門店數量和員工人數分別只占22%和17%,但泡泡瑪特的海外業務卻貢獻了公司約50%的收入。

        更有趣的是,泡泡瑪特在全球範圍內銷售額最高的門店,並非位於北京或上海,而是泰國曼谷的旗艦店。在中國,銷售額最高的門店通常是上海南京路旗艦店,月銷售額約為1,800萬元,而曼谷旗艦店的銷售額則高達3,000萬元。此外,以Labubu為代表的“THE MONSTERS”系列IP的收入已經接近泡泡瑪特的經典IP“MOLLY”。

進軍海外改B2B為DTC

        在拓展海外業務的初期,泡泡瑪特像許多中國品牌一樣,採取了相對謹慎的策略,即通過B2B模式直接將產品授權給代理商。然而,2022年,泡泡瑪特開始在海外開設直營門店,轉而採用DTC經營模式(Direct-to-Consumer,直面消費者)。

        泡泡瑪特在韓國開設旗艦店時,正值疫情肆虐,其公司內部許多人擔憂店鋪可能會面臨開業困難。出人意料的是,首爾旗艦店開業後,客流量激增,一時間成為泡泡瑪特所有門店中月銷售額TOP5的旗艦店之一。

        從B2B業務的合作模式升級到DTC經營模式,泡泡瑪特的海外業務如今蓬勃發展。一方面,DTC模式通過減少經銷商環節,顯著提升了海外業務的利潤空間,同時使企業能夠根據各國的習俗,開展當地本土化的行銷活動,深入市場。

        另一方面,泡泡瑪特集團總部,在產品和IP環節對海外業務的協作效率亦大幅提升。例如,泡泡瑪特在洞察到海外市場客戶需求後,其生產體系團隊能夠在5至6個月內完成產品開發並上架。此外,利用地理優勢,泡泡瑪特招募當地藝術家進行新IP創作,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產品開發的時間成本,而且形成了企業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截至目前,泡泡瑪特的海外業務中,B2B業務的比重已經降至不足5%,而DTC業務則佔據了主導地位。

在全球化浪潮中
調整供應鏈管理

敏捷供應鏈面臨痛點

        我們不禁好奇,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泡泡瑪特是如何調整其供應鏈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的?目前,泡泡瑪特的門店已經覆蓋了巴黎、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香港以及台灣等全球多個地區。因此,如何快速響應海外市場需求便成了一個挑戰。在供應鏈的敏捷性方面,泡泡瑪特需要考慮如何從中國或亞太地區的生產基地,快速適應海外市場的擴展,同時,在當今消費者追求高性價比的背景下,如何確保產品品質始終保持最佳。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