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3期-2025年2月] 從創新中尋找新利基 / 面對低空經濟 物流產業如何蹭上熱度

[封面故事] 面對低空經濟 物流產業如何蹭上熱度

 

無人機 低空經濟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公尺以下空域內,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當低空經濟成為頂級流量,物流可以與其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搭無人機計程車上班、無人機送餐、無人機送貨等等,這些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在一步步走進現實,也是當下低空經濟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


什麼是低空經濟

        空經濟是以支持各類航空器低空飛行與運營而建立的綜合經濟形態,包括低空研發製造、消費運營、基礎設施、綜合保障等,構成低空產業鏈。發展低空經濟有兩項關鍵任務,一是傳統通用航空業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二是新興無人駕駛航空新業態培育壯大。簡單來說,低空經濟就是「低空飛行+經濟活動」,其涉及領域多元、產業鏈條強勁、應用場景複雜、輻射效果明顯,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角逐的新領域。

        2022年,美國提出《先進空中交通(AAM)領導與協調法案》,以國家戰略推進低空經濟發展。美國航空產業協會預測,到2035年AAM將達1150億美元規模,相當於傳統商業航空運輸30%。同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無人機戰略2.0》,列出10個領域的19項旗艦行動計劃。歐盟官方研究機構預測,到2035年和2050年,歐洲無人機產業將創造1400億歐元和3500億歐元經濟價值,同時每年減少碳排放12萬噸。

低空經濟的前傳
無人機物流

        2024年,“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多地政府也紛紛發佈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性文件。到2024年12月27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正式亮相。

        對於物流人而言,低空經濟並不陌生,畢竟用無人機物流這事在幾年前一度獲得了來自各界的關注,兩岸乃至國際物流巨頭對於無人機送貨的探索和應用也屢見報端。

國際企業和兩岸企業的
探索與實踐

        早在2014年,DHL獲得德國政府許可,通過無人機向一座小島快遞藥品,這次飛行成為歐洲大陸史上第一次獲得官方授權的無人機快遞飛行。除了DHL,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也在當時大力測試無人機送快遞。2013年底,亞馬遜掌門人貝佐斯就曾在電視節目上對外介紹了快遞無人機技術。

        台灣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自2020年開始辦理「無人機偏鄉物流運送服務驗證計畫」,並和中華郵政合作協助包裹運送。在計畫中規劃的無人機物流路線包含「屏東東港—小琉球」、「新竹縣尖石郵局—新光國小」等,交通部期望藉由這項計畫來輔導國內無人機產業發展,也希望透過無人機解決物流最後一哩路的困境。

        中國企業的步伐也十分迅速,例如順豐於2013年在東莞地區進行過無人機送快遞測試,2015年由圓通與淘寶完成了無人機物流測試。在2016年6月8日,京東完成了第一單無人機送貨,並將範圍擴大至23萬個村落甚至更廣。到了2016年雙11期間,京東物流一共有4條航線投入使用,為廣大農村客戶帶來便捷和驚喜。2017年10月,菜鳥網路公開進行無人機群組試驗,滿載6箱貨品,耗時9分鐘,飛越近5公里的海峽,為農村淘寶提供物流服務。在那幾年的物流展會上,觀眾也一直能夠看到各物流企業所推出的無人機產品。

無人機物流的痛點

        這些新聞也讓無人機送貨的熱度居高不下,在業內外都討論無人機技術是否能夠給電商物流行業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有不少專家在當時認為無人機送貨仍有不少痛點需要解決。一是無人機的安全性問題,如何將無人機的事故風險概率控制在合理範圍;二是穩定性問題,無人機尤其小型無人機對天氣影響更敏感,無論是常見的天氣因素,還是突發的變化等難以預見的情況,都會對無人機產生較大影響;三是政策因素,在無人機應用方面,監管仍處於摸索階段,不確定性較強。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