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65期-2013年10月] 製造業供應鏈之變革 / 綠色物流發展思維 ─國際物流業者必須提早準備,以因...

[專欄] 綠色物流發展思維 ─國際物流業者必須提早準備,以因應客戶未來所需

 

綠色 環保 永續 DHL

 

文章來源: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王敏

 

永續生活模式著眼於人們和地球健康的保護與改善,致力於環境、經濟與社會等面向的平衡發展,以達到“在現今有限的自然資源環境中滿足人們所有的基本需求,同時無損後代子孫基本需求之滿足之目標 ;而永續行動則是指透過公平暨保護環境品質與自然資源的方式,讓人們基本生活需要得以獲得。由於人口持續增加、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能源消耗成長、生態多樣性遞減以及活躍的經濟活動等全球趨勢,讓有限的自然資源環境逐漸呈現無法承受的惡化狀態,也因而更加引起人們對永續生活議題的關注,開始思索建置永續環境的必要性。在服務產業方面,諸如物流服務業(Logistics Services),一般傳統的觀念認為其對環境的衝擊是不大的。然而,由於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物流運作流程(包含產品製造、儲存、配送)日益呈現高變動性、高分散性、高複雜性與跨國性, 依據WEF(2009)估算,物流業每年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約占全球排放5.5%(相當於約占全球能源相關之溫室氣體排放之10%);因此,從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的角度來看,物流服務如何透過基於環境永續性考量的運作規劃和監管,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廢棄物產生之類的環境衝擊,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換言之,綠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之發展在現今全球永續開發進程中是不容忽視的。

國外永續評估系統

誠如英國物理學家Lord Kelvin所言,“沒有量測的支撐,就沒有改進的可能” ,透過擬定並衡量永續性指標,即可以務實的評估方法瞭解各類永續行動在環境、經濟與社會等系統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綜效。表1-1是常見的國外永續評估系統簡略說明,這些指標系統大多是以較大的區域範圍或是市政轄區做為評估考量標的;除了諸如LEED、CASBEE和BREEAM等會有部分偏重於對建築物之類的小範圍進行考量。由於物流服務勢必涉及貨物運輸和儲存策略,因此,無論是基於當局單位的政策鼓勵或強制、交通運輸碳效率提升亦或是建築節能考量,這些指標均是綠色物流服務在進行永續發展時所須加以考量的。透過下一個段落 關於DHL綠色物流運作與研究的介紹,將可見到創新的物流服務業者如何回應這類永續評估系統內的相關指標,提供低能耗、低廢棄物量的高安全性與高效率友善服務。

表1-1國外永續評估系統簡略說明

系統/案例

簡       介

RSC- Low Carbon Indicators

  • 由8個歐盟國家的12組織共同制定
  • 以整個國家/區域為評估標的
  • 透過定期的指標監測讓一個國家/區域可以自行對其區域內的氣候變化政策進行優勢與弱勢的識別
  • 針對溫室氣體排放、永續能源使用、其他部門的永續進程、政策框架、公共團體設立與能量、社會-政治意識與金融工具設定評估指標

Local Sustainability

  • 為歐洲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ICLEI)制定
  • 以地方政府為評估標的
  • 讓歐洲地方政府可透過評估工具,輸入自訂的目標值並與地方永續指標進行量測、比較,輔助地方當局於永續實踐的各階段均可從地方層級的觀點自我評估其永續開發的進展狀況
  • 針對治理、永續地方管理、自然環境、永續消耗、規劃與設計、永續交通、健康、有活力且永續的地方經濟、社會公平與正義、全球責任設定評估指標

Green City Index

  • 經濟學人智庫和西門子共同開發
  • 以城市為評估標的
  • 對歐洲30個先進城市進行調查並說明這些城市在環境影響表現上的評比
  • 針對二氧化碳排放、能源、建築物、交通運輸、水、廢棄物及土地使用、空氣品質與環境治理設定評估指標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 由德國看守協會/歐洲氣候行動網共同開發
  • 以整個國家為評估標的
  • 強化國際氣候政策的透明度,藉由政治與社會的壓力,促使各國對氣候保護的行動更加關注
  • 針對排放程度、排放趨勢、再生能源、效率、政策設定評估指標

Australian

Carbon Neutral Program

  • 澳洲氣候變遷與能源效率部開發
  • 以整個國家為評估標的
  • 藉由全國碳排放交易機制以及導入碳污染減量制度,讓澳洲的組織營運和產品可被認證為碳中和
  • 針對能源、產業進程、廢棄物排放、農業、土地利用變遷和林業、電力相關活動、廢棄物處理、外包活動、營運影響、產品和服務的使用與交通活動進行碳中和考量

LCCC

  •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門發展執行
  • 以地方社區為評估標的
  • 提供低碳示範社區財務與諮詢支援,透過給予資金補助、低碳技術、行為改變活動以及執行進度追蹤,協助社區達成碳排減量與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等目標
  • 協助和回報各示範社區低碳措施(針對加熱、隔熱、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永續性)與執行成效

GBTool/SBTool

  •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和國際永續建築環境促進會共同制定
  • 以建築物為評估標的
  • 利用通用多準則框架對建築物的環境和能源績效進行評估
  • 針對基地選擇/專案規劃/開發相關、能源與資源消耗、環境負荷、室內環境品質、功能性與操作性、成本/經濟、社會/文化/感知相關、服務品質設定評估指標

LEED-ND

  • 美國綠建築協會制定
  • 以建築物為評分標的,提供高效能綠建築於設計、建造和運作各階段的參考標竿,以期協助各方降低建築環境對自然環境、經濟、健康以及生產力的衝擊
  • 針對智慧場所與鏈路、鄰里模式與設計、綠色基礎設施與建築物、創新和設計進程給予評分

CASBEE

  • 日本綠建築協會制定
  • 以城市或單一集合式住宅為評分標的
  • 對建築環境的整個生命週期進行評估、從環境品質和環境負荷兩個面向評估建築物、依據建築環境性能評估指數值評估建築環境
  • 關於城市評分是針對環境、經濟與社會CO2吸收源、與能源相關/無關的CO2排放評估;關於建築物評分是針對室內品質、服務品質、基地戶外環境、能源、資源與材料、外部環境評估

BREEAM 2011

  • 由英國建築研究中心發展
  • 以建築物為評分標的
  • 提供新非住用/舊住用翻修建築物以及社區環境評估方法與評比系統,對建案之碳排放進行監控
  • 針對能源、交通、土地使用和生態環境、健康與福利、水、廢棄物、材料、汙染、管理與創新等面向給予評分

UK CRC

  • 英國執行碳減量承諾能源效率計畫與氣候變遷協議(CCAs)和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共同致力碳排放調節
  • 改善公私立部門組織的能源效率並減少CO2排放量
  • 與能源密集工業部門共同協商、簽定CCAs,讓參與協議的組織在達到協議共識的能源效率目標時即享有氣候變遷稅折扣
  • 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則是全歐洲排放配額暨交易系統,主要用以限定此系統所涵蓋的裝置其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額

 

案例介紹-DHL綠色解決方案與碳排資訊透通觀點

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是人類須積極面對的嚴峻挑戰,國際知名的郵遞和物流集團-德國郵政快遞貨運公司(DHL)承諾與商業客戶共同負擔環境保護責任,透過所謂的GoGreen計畫創新綠色解決方案,如圖1-1所示,積極協助客戶減少環境足跡。DHL制定的可衡量目標是『到2020年,使自有運輸服務及分包商服務的碳效率比2007年基數提高30%』,其網羅的議題從針對私人客戶的碳中和運輸服務到跨國公司整體供應鏈優化。DHL綠色解決方案有「綠色航空、海路和陸路貨運」、「綠色合約物流」、「綠色快遞」以及「綠色郵遞和包裹」,著眼於提供最佳運輸路線、現代化飛機、備選車輛方案和節能倉庫。在提供客戶服務時,DHL藉由“碳報告(含碳足跡或碳估算)” 中的資訊讓客戶掌握準確的碳排資料並具備跟蹤能力;而多式聯運貨運以及低耗能運輸與倉儲服務等優化措施旨在達成“綠色優化”目標;至於“碳中和”即在協助客戶對無法避免的部分碳排放量進行合理的補償。

 

此外,在DHL的第二份關於未來物流發展趨勢的研究報告中提到,產品是否具備永續性將逐漸成為未來消費者採購的評估準則;例如,偏好購買有提供碳補償的物流產品。然而,現今無論是終端消費者或商業消費者仍然不易取得產品的能源消耗量及生態友善相關的資訊,因此,多數人們(包含終端消費者、公司、政府以及公眾)都希望“生態標籤”能夠標準化,以協助其進行採購決策或碳足跡計算與管理。為因應此類需求,DHL GoGreen計畫資深專家Michael Lohmeier建議循序執行下列3項步驟,讓碳排放資訊得以是透通化(Transparency)的:

 
   

然而,Michael Lohmeier也不諱言地指出,碳排放資訊透通化有相當高的執行困難度;以“碳計量”為例,由於缺乏國際標準或獨立的資料供應單位,公司除了必須設計自己的計量進程,同時也要瞭解如何獲取每個進程內各類活動(Activities)的碳排放準位,包含在公司內部以及委包商產生的碳排放,因此,碳排放計量的複雜度與成本也隨之增加。所以,建置獨立的單位組織以協助透通碳排放資訊儼然將會是物流服務業的一項急迫性需求。

 

碳排放基線之應用

如前所述,若公司要透通其營運碳排放資訊藉以建立永續環境保護信譽,可從“碳計量”、“碳控制”與“碳管理”循序著手。在“碳管理”方面,包含對具減碳排潛力的作業過程進行碳排改善措施並評估其績效。由於能源的消耗在在關係著碳排放量的多寡,依據ISO 50001對能源基線的定義,能源基線是提供做為能源績效比較的基準之量化參考,可利用主要影響能源使用及/或消耗的變數予以標準化;以物流運輸為例,這些變數可能包括諸如載具形式、運送路徑與速度、裝載/包裝方式、運送量、儲存/配送中心地點與設施或者排放因子之類。而判定這些用以標準化基線之變數的適用性時,需要非常瞭解整體作業細部行為、完整的改善前耗能資料以及相關性分析(諸如廻歸分析)。若能成功建立客觀、極近似的碳排放基線,即可不需透過第三方認證快速地驗證節能績效,繼而評估碳排減量成效。

 

資源使用與環境破壞

綠色物流以永續發展為目的和願景,在整體運作流程中必須時時關注“資源使用”(諸如每倉儲設施之貨物儲存量、配送錯誤率/效率、包裝/存放損失)與“環境破壞”(諸如儲存程序和方法對環境的污染、運輸的噪音/空氣污染及不當運送路徑規劃和貨物/配送中心網路、廢棄物)兩大要點之影響程度。國外永續評估系統提供的指標,讓致力於永續發展的各界得以追蹤趨近永續目標的程度以及評估永續行動的影響。綠色物流發展進程需要政府法令的支持、物流相關企業營運流程與服務技術的精進以及公眾綠色消費意識的建立。碳排減量是綠色物流展現環境友善的最明確指標,碳排量測方法暨碳減量措施的施作績效驗證則是目前永續發展急需突破的技術項目之一。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