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74期-2015年4月] 熱戰!生鮮冷鏈 / 氨冷媒與氟冷媒 的優劣性與建議

[特別企劃] 氨冷媒與氟冷媒 的優劣性與建議

 

氨冷媒 氟冷媒

 

文章來源:亞冠冷凍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熱能,產生冷凍效果之工作流體,稱之為冷媒,冷媒的種類很多,依工作方式可分類為:一次冷媒(Primary Refrigerant)與二次冷媒(SecondaryRefrigerant);若依物質屬性可分類為:自然冷媒(Natural Refrigerant)與合成物質冷媒(Synthetic Refrigerant)。自然冷媒的應用較早,1866年Thaddeus製造出第一套利用二氧化碳(CO2)做為冷媒的系統,1876年Carl Von Linde是首次以氨(NH3)作為冷媒應用在他所發明的蒸汽壓縮式冷凍機,之後氨冷媒在大型工業設備和食品保鮮便佔一席之地。

 

  

 

合成物質冷媒如氟氯碳化物(CFC)、氟氯碳氫化物(HCFC)、氫氟碳化物(HFC)等,為一般較熟知常用的冷媒(俗稱氟冷媒)。1928年Midgley發現氟氯碳化物作為冷媒,1931年美國杜邦公司(DuPont)投入量產並廣泛推廣於世,當時被公認是較安全且無害的人造化學製品,廣為市場接受與熟悉,讓氨冷媒倍感壓力沈重;但因受地球大氣臭氧層破壞與溫室效應影響,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簽訂以來逐步淘汰CFC與HCFC氟冷媒,1998年京都議定書後HFC氟冷媒又面臨淘汰,並尋求其他有效且安全的替代冷媒。

冷媒的選擇一直以來皆受爭議,特別是環保意識高漲的時代;而冷媒被理想的期待條件包括:化學性質穩定、無毒性、無腐蝕作用、無環境污染性、不具爆炸性與燃燒性(化學特性)、高蒸發潛熱、高蒸發壓力/臨界溫度、低冷凝壓力/溫度、氣態冷媒比容積小、液態冷媒密度高、可溶於冷凍油(物理特性)等;要完全具體備當屬不易,本文特就氨冷媒與氟冷媒的優劣差異性做一分析比較如下。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