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PB 商品是零售業的成長關鍵嗎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零售企業如何對待自有品牌,或將決定自身未來的命運。
零售發展冰火兩重天
自新零售概念提出後,中國企業在商超零售領域的革新動作不斷,除了有新誕生的盒馬、叮咚買菜等,傳統企業對於新零售或零售革命的試水和孵化也並不少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卻出現了南轅北轍的發展。進入2024年後,中國市場不同零售企業的命運,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台灣市場亦是如此,實體零售業者加速數位轉型,觀察2 024 年前3季整體零售業網路銷售額結構比,來自實體零售業占比達31%,較2019年增加7.2 %,電子購物業則減少5.2 %,顯見台灣虛實整合已漸為趨勢。疫後實體零售業各業網銷占比均較疫情前明顯成長,其中銷售額最高的綜合商品零售業因多以販售生鮮日用品為主,消費者偏好至實體通路購買,致網路銷售占比居各業之末,惟近年在業者積極布局下,網路銷售占比較疫情前提升1.7%;資通訊、家電及運動用品等較高單價商品,因消費者偏好透過網路比較價格及規格,加以物流配送服務完善,網路銷售占比相對較高,較疫情前提升2%以上。
倉儲會員超市大熱
好市多(COSTCO)進入台灣邁入27年,全台店數14家,台中南屯店為全台店王,第2、3名分別為中和、內湖店;目前有超過400萬會員,會員密度為亞洲好市多最高,其中逾1/3為黑鑽會員。如今,全球各地的消費者越來越習慣於網路購物,好市多也不遑多讓,在2016年開始進軍網購市場,張嗣漢把網購定位為「門市的擴充版」,三成商品是門市與網站皆有,另外七成是網站上才有。張嗣漢認為,零售已進入「全通路」(Omnichannel)時代,實體與網路店面之間的界線已逐漸消失,消費者在門市選購商品,利用側旁條碼,就能到網站上挑選其餘款式,門市節省下陳列空間,也進而帶動網站消費。
以山姆、好市多為代表的會員倉儲式超市越戰越勇,不斷保持著高昂的姿態在中國各地開出新店。其中,2024年山姆有6家門店開業,保持了自2020年以來的開店數量和節奏。正是山姆、好市多等“外來和尚”的成功,也讓不少中國零售企業蠢蠢欲動,2024年8月8日,全國首家來伊份倉儲會員店在上海開啟試營業。
盒馬持續盈利
作為阿里旗下新零售的代表,盒馬自2016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以來,到2018年門店突破100家,再到2024年6月突破400家,2024年的開店數量達到5年之最。2024年最後一天,盒馬新任CEO嚴筱磊在全員內部信中透露,2024年盒馬在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的基礎上,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顧客數增長超過50%。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2024年中國連鎖Top 100》榜單中,盒馬鮮生排名第5,2023年銷售總額 590億元人民幣,門店數量同比增長20%。
胖東來頂流一整年
傳統商超“胖東來”更是成為一整年的頂流,不僅是胖東來本身的營業成為業內外競相報導的物件,胖東來對永輝超市的改造取得顯著成效,如鄭州信萬廣場店調改後的首日營業額達188萬元人民幣,日均銷售額達到180萬元人民幣,日均客流量達到1萬人,更是用活例子解釋了為何胖東來能成為中國零售企業爭相學習的對象。
此外,以零食很忙、好特賣等為代表、主打性價比的零售業態也在中國遍地開花,也在中國零售生態中佔據了重要的一環。
亦有企業節節敗退
另一方面,部分傳統商場和超市卻正在節節敗退。2024年4月,經營了29年的上海城市超市CityShop突然宣佈停止所有門店的經營;同月,湖北富迪超市幾乎關閉了所有門店;11月,遼寧省內最負盛名的民營企業——興隆大家庭商業集團“落幕”;2024年底阿里集團的兩筆大買賣更是道盡了部分本土零售企業的落寞。
在解析為何中國零售市場能夠出現如此局面的評論中,我們看到了很多關於商品性價比、高品質服務、企業文化、團隊運營、創新等層面的分析,這些分析我們不再一一贅述,我們在此要討論的則是,這些成功的零售背後都有哪些共性?
日本藥妝市場
出現“利潤分水嶺”
背後原因有哪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把目光移到日本藥妝市場。作為在COVID-19後實現快速增長的行業之一,日本藥妝行業的幾大巨頭近期公佈的財報中卻呈現了喜憂參半的結果。總結而言,行業四巨頭在營收方面都取得了增長,但利潤方面卻出現了巨大的分水嶺。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觀點 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 複盤2024中國經濟與2025供應鏈物流展望
- 專欄 堅守生鮮信仰 以優質供應鏈打造優質品牌力
- 焦點報導 日本物流環境風向劇變 迎戰2024 年問題-日本國土交通省首任 物流 • 汽車局局長,談物流革新的實現感受與希望。
- 封面故事 YAMATO的進攻行動 宅配業務的成長有限,併購領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封面故事 AI 與綠色創新 重塑企業供應鏈的未來
- 專欄 變局.重構.進化-供應鏈發展的未來趨勢-專訪 上海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儲雪儉 教授
- 專欄 物流與供應鏈減碳系列報導二-實體流與資訊流都需重新思考
- 封面故事 無人配送車能取代快遞員嗎?
- 國際物流 日本各大超市利潤下滑 異常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 NEWS 普華不動產 標售苗栗大型物流用地
- NEWS 日本網購跨境搶市 本土電商全通路策略應戰
- NEWS 大智通物流中心2027啟用 基隆近10年最大投資
- NEWS 亞馬遜今年將砸250億美元投資倉庫自動化
- NEWS 普洛斯將把芝加哥物流設施改造成數據中心
- NEWS Senko GHD 在交通樞紐增設休息區並建造新倉庫
- NEWS 全球供應鏈重組下 台企擴大在馬來西亞投資
- 專欄 盤點消費趨勢 發掘企業供應鏈物流的隱藏機會
- 國際物流 老撾( 寮國) 經濟發展與物流市場
- 封面故事 阿里、京東破牆 會成為引發快遞物流地震的鯰魚嗎
- NEWS 橫濱冷凍公司完成了越南Ben Luc縣物流中心的建設
- NEWS Yusen郵船通運在越南設立新冷庫
- NEWS 馬來西亞SJWD和SWIFT合資 拓展冷藏倉庫
- 市場點擊 從人工分揀到AI 決策 用演算法重構臺灣物流DNA
- 封面故事 先進電動貨車對城市配送的融合及應具備的配套措施
- 封面故事 從中國快遞發展觀察新智慧快遞模式
- 專欄 世界車企模範工廠的智能化轉型與精益生產之道-專訪 廣汽豐田有限公司總裝一部科長 鍾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