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 老撾( 寮國) 經濟發展與物流市場
文章來源:整理/編輯部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台灣經濟部官網、老撾政府官網
老撾位於東南亞,與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和緬甸接壤。2024年,老撾人口約769萬,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41億美元,是區內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2016年~2020年,老撾國家平均每年經濟增長5.8%,低於預測增長率(老撾議會預估達到7.2%),並且逐年下降。目前,該國的經濟活動仍處於穩定成長階段,2021至2023年的年增長率在2.5%至3.8%,預料2025年將加快至4%。在東南亞各國中,老撾尤其熱衷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視之為推動基建及經濟發展的良方。連通中國西南部與老撾北部的中老高速鐵路,便是顯著的成功例子。老撾正在修建更多鐵路和公路,逐漸從「陸鎖國」發展成「陸聯國」,同時又大力發展物流業,目標是加強與鄰國的商業和旅遊聯繫,促進整體經濟增長。
國際貿易概況
2023年台灣與老撾的雙邊貿易金額達2,451萬美元,為台灣第123大貿易夥伴。 在出口貿易方面,台灣對老撾出口金額達633萬美元,為台灣第135大出口國。台灣並非老撾的主要投資者,中國才是該國最大的投資來源,支持不同行業的發展。
老撾是東南亞電池
老撾有「東南亞電池」的稱號,可再生能源業舉足輕重,尤以水力發電為代表。根據老撾投資局的數據,在2017至2020年,可再生能源是吸納最多國內外獲批准投資的行業之一。隨著東南亞各地的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電力需求蒸蒸日上,老撾作為重要能源出口國,地位尤其重要。10多年來,老撾電力產業一直穩佔GDP逾10%,佔出口總額的30%。根據老撾外貿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該行業的出口額達23.8億美元,佔全國整體出口收入的34.6%。值得注意的是,老撾電力總發電量的80%銷往泰國、中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和新加坡等鄰國,可見電力業對該國增加貿易盈餘甚為重要。
老撾有許多適合興建水電站的地點,目前是區內主要的水電生產國。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數據,2022年該國總發電量中,逾70%來自可再生能源,而水電在當中的佔比高達99.7%。雖然水電是老撾第二大能源來源,但在旱季卻會出現短缺,以致該國仍須購買電力。
考慮到氣候風險,以及興建更多水電站可能破壞農業環境,老撾正尋求發展其他可再生能源。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老撾發展大型水電站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希望到2025年,這些能源可佔總能源消耗量的30%。風力和太陽能等都是該國有意開拓的領域,項目包括60 0兆瓦的季風風電項目、Savan Vayu可再生能源公司的1,200兆瓦風電項目,以及同為1,200兆瓦的南娥一號(Nam Ngum 1)太陽能項目。這些項目將成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場。
正當周邊國家在生產和其他經濟活動中,更加重視綠色及可持續發展之際,老撾發揮其可再生能源的潛力,以保持「東南亞電池」的地位。同時,該國也著手提升能源相關基建,例如加強電網的效率和耐用性。2021年,老撾政府與老撾國家輸電網公司(Electricitedu Laos Transmission Company)簽訂協議,由後者負責建設及管理大部分電網。該企業是老撾國家電力公司(Electricite du Laos)與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的合資企業,由南方電網持有大部分股權。從上述安排可見,外來投資者不乏機遇,尤其考慮到老撾政府也決心鼓勵合作和投資,以助實現其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
採礦與礦物加工
老撾的金、銅、鋅和錫等礦藏豐富,因此採礦和礦物加工業是該國經濟的另一重要支柱。在2021至2025年,老撾的礦產品總值估計達78億美元,比前5年增長4%。過去20年,老撾政府已批准過近千個國內外投資的採礦項目。
2023年,礦物相關產品佔老撾出口逾20%,其中黃金、銅和鐵礦石是主要商品。鑒於出口原礦石的附加值甚低,老撾總理於2024年3月指示能源礦產部規定採礦商必須先在國內加工礦石,然後方可出口。新政策的目的是在經濟復甦的艱難時期,為老撾人提供技術要求較高的就業機會,同時鼓勵年輕一代人留在國內發展,不用為尋求待遇較佳的工作而外流他國。老撾政府現正推動發展增值較高的活動及下游產業,例如金屬加工、建築材料及珠寶首飾,以促進經濟多元化,創造新的就業及投資機會。
儘管可持續發展是老撾的既定方針,可是該國能源礦業部最近的調查顯示,當地大多數採礦項目,都未有根據法例或與政府所簽訂的協議,妥善履行監管要求和合同義務。為提升產業水平,老撾政府已積極檢視法令和其他立法措施,設法加強礦務法規的實質作用。
從「陸鎖」到「陸聯」
老撾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大湄公河次區域和東西經濟走廊等多項改善基建及加強連通的區域和次區域倡議。該國正從「陸鎖國」發展成「陸聯國」,目標是成為區域物流樞紐,特別是在陸路運輸方面。為促進貨物和人員流動,老撾已建設多個項目,包括萬象(Vientiane)至磨丁(Boten)高速公路、萬象瓦岱(Wat tay)機場擴建工程、新湄公河港口,以及中老鐵路。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項目,自2021年12月投入營運以來,持續為區內經濟發展帶來助益。該跨境鐵路全長1,035公里,連接老撾首都萬象與中國西南部城市昆明,再接通成都;貨物隨後可由貨運列車經哈薩克、白羅斯和波蘭運往歐洲。中老鐵路將以往15小時的卡車運輸路程,縮短至只需4小時,估計可節省30%運輸成本。
由於物流和運輸服務成本降低,現在越來越多出口商採用新路線將貨物運往沿線國家,特別是在中國、老撾與泰國之間。2023年,中老鐵路的貨運量達到422萬公噸,較2022年增長近95%。鐵路自通車以來已處理超過1,000萬公噸貨物,運載的貨物種類從最初的500種增至目前的3,000種,為老撾帶來了巨大的物流效益。另外,老撾正與越南探討修建跨境高速鐵路,連接萬象與越南港口城市永安(Vung Ang)。
塔納梁陸港(Thanaleng Dry Port)和萬象物流園,都是連接老撾跨境鐵路的大型基建項目,目前正進行進一步發展工程。萬象物流園二期計畫於2024年完工。此外,老撾已設定目標,要推動全國75%的主要道路至少達到國際道路評估計劃所規定的三星級(表示安全性達到平均水平或以上),以及國內所有高速公路至少達到三星級,與東盟高速公路網所訂的目標看齊。該國大興土木,為世界各地投資者提供潛在機會,為當地發展貢獻專業知識和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老撾與兩岸三地大可互惠互利、借鑑學習。台灣與香港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高效,是極具實力的亞洲物流樞紐。此外,台灣在多式聯運物流方面經驗豐富,對運用先進科技及管理,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投資優惠措施
老撾的《投資推廣法》訂立了統一的國內外投資管理體系。該國為不同行業和地區的投資提供眾多優惠,包括免徵利得稅、關稅和土地使用稅。投資者在重點行業或地區營運可享受這些優惠。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觀點 2024年度日本倉庫與物流設施調研-傳統倉庫衰落 創造價值的現代化物流設施
- 專欄 複盤2024中國經濟與2025供應鏈物流展望
- 專欄 堅守生鮮信仰 以優質供應鏈打造優質品牌力
- 焦點報導 日本物流環境風向劇變 迎戰2024 年問題-日本國土交通省首任 物流 • 汽車局局長,談物流革新的實現感受與希望。
- 封面故事 YAMATO的進攻行動 宅配業務的成長有限,併購領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 封面故事 AI 與綠色創新 重塑企業供應鏈的未來
- 專欄 變局.重構.進化-供應鏈發展的未來趨勢-專訪 上海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 儲雪儉 教授
- 專欄 物流與供應鏈減碳系列報導二-實體流與資訊流都需重新思考
- 封面故事 無人配送車能取代快遞員嗎?
- 國際物流 日本各大超市利潤下滑 異常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 NEWS 普華不動產 標售苗栗大型物流用地
- NEWS 日本網購跨境搶市 本土電商全通路策略應戰
- NEWS 大智通物流中心2027啟用 基隆近10年最大投資
- NEWS 亞馬遜今年將砸250億美元投資倉庫自動化
- NEWS 普洛斯將把芝加哥物流設施改造成數據中心
- NEWS Senko GHD 在交通樞紐增設休息區並建造新倉庫
- NEWS 全球供應鏈重組下 台企擴大在馬來西亞投資
- 專欄 盤點消費趨勢 發掘企業供應鏈物流的隱藏機會
- 專欄 PB 商品是零售業的成長關鍵嗎
- 封面故事 阿里、京東破牆 會成為引發快遞物流地震的鯰魚嗎
- NEWS 橫濱冷凍公司完成了越南Ben Luc縣物流中心的建設
- NEWS Yusen郵船通運在越南設立新冷庫
- NEWS 馬來西亞SJWD和SWIFT合資 拓展冷藏倉庫
- 市場點擊 從人工分揀到AI 決策 用演算法重構臺灣物流DNA
- 封面故事 先進電動貨車對城市配送的融合及應具備的配套措施
- 封面故事 從中國快遞發展觀察新智慧快遞模式
- 專欄 世界車企模範工廠的智能化轉型與精益生產之道-專訪 廣汽豐田有限公司總裝一部科長 鍾裕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