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4期-2025年4月] 人工智慧為運輸帶來新革命 / 無人配送車能取代快遞員嗎?

[封面故事] 無人配送車能取代快遞員嗎?

 

無人配送 快遞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末端無人配送車輛在多地上線運營,為快遞員降低了一定的作業強度,也將進一步推動末端配送的效率化。


無人快遞車走上各地街頭
釋放勞動強度

        汽車產業不遺餘力地實現L4級別無人駕駛時,快遞行業已經開始大規模應用L4無人駕駛技術來運送快遞包裹了。早在2023年下半年,日本與大陸各地的街頭,陸續出現了一輛輛形態各異的無人快遞車,進入2024年後,無人快遞車送快遞包裹逐漸成為常態。

        當然,無人快遞車本身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更早之前,在業內外討論和驗證無人機送快遞之時,無人快遞車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中,很快無人車也出現在封閉場地內承擔“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任務。在COVID-19疫情期間,進一步推動了無人快遞車的發展和應用,尤其是在幾個大學校園內,無人快遞車的身影屢見不鮮。

        毫無疑問,無人快遞車的應用是能夠大幅降低快遞員勞動強度的。2024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首次突破1,700億件,這意味日均業務量超過了4.6億件快遞包裹。而據相關數據統計,2024年Q1中國快遞人員為450萬人,每人日均業務量達到了91.63件,是2010年的8倍之多。同時,中國快遞業務量始終處於地區不平衡的狀態,東部地區的占比常年處於75%左右,這意味東部地區的快遞員將會承擔更多的業務量。此外,隨著網路零售滲透率的提升,網購商品的規格也越來越複雜,重量高、尺寸大的訂單為配送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而且此類訂單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而且,加之直播、大促銷等不同層面對銷售的刺激,也進一步讓快遞行業進入了業務量波動更為頻繁的趨勢,末端配送也面臨了更大的壓力。我們也不止一次看到,大促銷期間快遞員深夜還在配送快遞包裹的新聞。

        提升“最後一公里”成為各快遞企業的重要課題之一。其中,“快遞驛站”成為緩解配送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從分撥點(或者大網點)向散落在各處的快遞驛站也面臨了不同的挑戰。對於派件量較低地區而言,由於派送量低,因此基本採用了固定時間集中派送的方法,從而平衡配送的效率和成本;在派件量較高的地區,由於到著件數量巨大,這些網點也需要進行時間和人力完成分撥後,才能逐步向快遞驛站、收貨點等位址進行派送,快遞員需要“爭分奪秒”地完成分揀、派送工作,勞動強度巨大,而且也會伴隨暴力分揀等情況。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