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4期-2025年4月] 人工智慧為運輸帶來新革命 / 日本各大超市利潤下滑 異常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國際物流] 日本各大超市利潤下滑 異常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

 

日本超市

 

文章來源:編譯/編輯部 資料來源/東洋經濟、日本各大網站

 

在消費者勒緊錢包的同時,商品進貨成本卻不斷上升。與2024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食品超市產業正面臨嚴峻的情況。解決的鑰匙似乎是PB(自有品牌商品)與IT投資智慧科技來改變商業模式。


        本各大連鎖超市已公佈截至2025年2月(2024年3月至8月)的中期財務報告。聯合超市控股公司(USMH),它是永旺AEON旗下位於東京都會區三家超市組成的聯合體。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成長1.6%到3,583億日元,但營業利潤卻虧損6億日元(去年同期則獲利18億日元)。身為全球最大的連鎖零售業之一,竟然陷入虧損,讓業內外人士都感到驚訝。該公司並非單一案例,身為山形縣市佔率最大的地方連鎖企業,山澤YAMAZAWA超市,該財年也有6億日元的營業虧損,而上一財年則獲利5億日元。位於中國( 鳥取、岡山、島根、廣島、山口地區)和四國的Izumi(營業利潤年減22%至120億日元)和位於北海道和東北的Arcs(營業利潤下降9%至71億日元)也出現不佳的財務業績。

在陷入節約消費
與成本上漲之間

        利潤下跌的最大因素是供應商多種商品價格上漲。商品價格上漲導致消費者支出增加,消費者因而開始大幅節約支出。2023年有超過30,000種食品價格上漲,但根據帝國資料庫的數據顯示,2024年又有13,000種食品價格上漲。

        鮮活農產品中,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一家超市的負責人表示:「2024年進貨價格比去年上漲了1.5倍左右。」豬肉是超市的主要商品,價格容易受到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如果供應商的價格上漲,都能反映在零售價格中,那當然是理想的,但超市的情況不允許他們這樣做。過去幾年,隨著通膨持續,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消費兩極化現象突顯。消費者雖然節省了日常開支,但他們在假期和其他活動上的支出卻越來越多。某大型企業的高管表示,今年的兩極分化趨勢仍在繼續,但同時表示,採購量與去年持平,高附加值的熟食賣得好,但高價位的商品銷量不如預期,導致庫存與廢棄品增多,毛利率無法盈利。消費者省錢的慾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

        採購價格上漲,對超市經營帶來直接壓力。對於食品超市來說,其平均營業利潤率為2~3%,毛利率幾個百分點的調整,是盈虧的關鍵。正如AEON超市社長吉田昭夫所言:「成本上升,陷入價格戰,難以維持毛利率」,各大零售商也在為確保利潤而苦苦掙扎。LIFE超市宣布,為因應消費者節約消費的趨勢,本財年將毛利率從上一財年的31.4%下調0.1%。但上半年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0.4個百分點。其中,佔銷售額10%以上的畜牧部門毛利率大幅下降2.2%。

超市面臨的問題

        同時,勞動成本的上升也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今年全國最低工資標準修改後,平均薪資將上漲約5%,達到1055日元。最大零售商AEON今年繼去年之後,又將兼職員工的時薪調高7%。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各公司在招募員工時,都不得不把AEON的漲薪考慮在內。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