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5期-2025年6月] 冷鏈為食品流通創造新價值 / 日本冷鏈的新方向 為食品流通創造高附加價值

[封面故事] 日本冷鏈的新方向 為食品流通創造高附加價值

 

冷鏈 食品 低溫物流 低溫倉庫 冷凍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家庭用冷凍食品的
比率顯著上升

        鏈指的是「低溫物流」,是一種在整個配送過程中,將需要溫度管理的商品保持在冷藏或冷凍狀態的方法。冷鏈受到關注,一方面是因為冷凍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也作為減少食品浪費損失的手段。冷凍食品在日本國內消費量中,進口商品的比例從2000年的37%增加到2023年的46%,因此保障從海外進口商品到消費者之間的品質變得更為重要。另一方面,從用途來看,日本國內生產的冷凍食品,在外食等商業用途方面的比重,從2013年的約6成下降到2023年的約5成。相對地,家庭用冷凍食品的比率,特別是從2020年起開始顯著上升,這預示了銷售到消費的供應鏈下游部分正發生變化。

        從供應方來看,日本國內低溫倉庫的容量在過去10年間增長了約1.4倍。截至2023年底,低溫物流企業擁有的低溫倉庫設備能力,以日冷物流集團位居首位,主要由水產品製造商相關企業佔據前列。就市場佔有率而言,最大企業日冷物流佔8.4%,前十大企業合計佔32.5%,前二十大企業合計佔43.0%。自2015年以來上游企業的市佔率呈下降趨勢,近年來更是明顯。這說明低溫物流行業中,大量的中小型企業分布在日本全國各地,正在滿足對低溫倉庫日益增長的需求。根據日本冷藏倉庫協會的數據,在主要12個城市中,可容納空間的使用率已超過九成,處於接近滿倉的狀態,供需相當緊張。

        倉庫老化問題也日益凸顯。根據日本財務省的規定,冷凍倉庫的法定耐用年限為12至24年,遠遠短於常溫倉庫的15至38年。然而,實際上許多冷凍倉庫早已超過折舊年限,甚至有六成以上的低溫倉庫已經使用超過30年。舊式倉庫存在能源效率低劣等問題,此外,為了應對2030年到期的淘汰氟利昂等環境要求,進行重建已刻不容緩。

        未來,隨著冷鏈需求的增加,必須擴充倉庫及運輸供應,但同時需改善因司機不足導致的運輸瓶頸,以及低溫倉庫內惡劣的勞動環境所引發的人力短缺問題。導入減少人力的技術及改善工作環境勢在必行。此外,冷鏈的發展不僅需擴充規模,還需提升質量,建立具高附加值的可持續冷鏈。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考慮以前未曾有過的新機制及創新措施。(圖1 2023年日本國內冷鏈倉庫設備能力與排名)

冷鏈的高效化

        物流三溫度帶全線化,隨著冷鏈需求的擴大,以往僅從事常溫物流的企業如今也開始加入冷藏和冷凍,實現三溫度帶的物流服務。這種方式主要不是由大型常溫物流企業擴充自身的溫度帶,而是與低溫物流企業合作或進行經營整合。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發展。作為行業先鋒的Senko,在2014年與專注低溫物流的物流企業Runtec建立資本業務合作關係,並於2018年將其納入子公司。倘若企業單獨進行三溫度帶物流運營,設備投資負擔將非常巨大,且新溫度帶的物流技術累積也需較長時間。但通過合作可以有效擴展業務領域。目前,部分物流據點已併設常溫倉庫(Senko)和低溫倉庫(Runtec),藉此集中接收委託雙方的物流業務,從而提高客戶便利性。

        AZ-COM丸和控股公司曾在2024年5月至6月期間,試圖透過公開收購將C&F物流控股公司納入旗下,但未能成功。之後,該公司被隸屬佐川急便的SG控股公司收購,成為其子公司。如前文所述,由於低溫物流行業在日本全國各地分布著大量中小規模企業,未來可能會出現包括這些企業在內的整併現象。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