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0期-2019年8月] 2019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大會專刊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物流企業“出海”指南

[專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物流企業“出海”指南

 

物流企業 夏暉 亞馬遜 DHL

 

文章來源:文/主編 海貓貓

 

作為一個供應鏈及物流領域的資深主編,海貓貓曾採訪了大量的中外企業,這些企業中,既有像牢牢抓住奢侈品市場龍頭地位的LV集團,也有如一時風頭正勁,卻最終“敗走”的亞馬遜等,這其中一些企業固然是受到了政策的影響,但更多的是自身經營的戰略所致,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在供應鏈及物流行業,外資企業的生存之道,以提供正在國際化戰略中的企業,有更多的思路。

 

    自改革開放以來,湧入中國的外企數量繁多,也遍佈了各個行業。相比中國本土企業,外企一般擁有更長的發展歷史和更強勁的競爭優勢,這意味這些企業也具備了更強的市場分析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但是從市場表現來看,可謂是喜憂參半。

 

國際企業在中國喜憂參半的發展

    今年4月,亞馬遜中國,計畫在當年7月中旬關閉中國電商業務,不再銷售在中國採購的商品,僅保留從美國亞馬遜、日本亞馬遜等海外區域直郵中國的商品。一時間,亞馬遜退出中國的消息傳遍了坊間,亞馬遜不得不發出聲明:亞馬遜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在現有的良好業務基礎之上,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而另一份聲明則表示,從7月18日開始,亞馬遜中國將停止為協力廠商賣家提供賣家服務,並會與所有賣家緊密合作,完成後續交接事宜。

    從這份聲明來看,亞馬遜並未直接回答問題的核心,即電商業務的何去何從,尤其是自營商品在中國境內的銷售問題,並未給出明確的答覆,而這一切也終將要等到7月中旬才能揭曉。亞馬遜對物流的建設和投入以及運營和創新不僅領先於業內,同樣也成為了其他領域的標竿,因此業界不少人認為亞馬遜更像是一個物流公司而非電商平臺。

    相比於亞馬遜,夏暉物流退出中國市場來得更為決絕。進入中國市場35年,夏暉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服務網路和優秀的服務口碑,但是夏暉依舊選擇在中國冷鏈市場高速發展的時期,選擇尋求合作夥伴(據其致員工信內容),這個決定確實讓人難以理解。而一年後新夏暉的成立,業內外都稱之為強強聯合,誰還能想到一年前,關於誰來接盤的疑問呢?

    關於順豐也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順豐敦豪”的成立。當然,DPDHL出售中國業務,並不代表著DPDHL在中國發展受挫,更應該是順豐對DPDHL的服務能力充滿信心,因此才選擇了以收購的方式,來切入中國供應鏈服務市場。

    而DHL更為人熟知的快遞業務,在中國市場卻不盡人意,所有的“洋快遞”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本應該靠著豐富的服務經驗和雄厚的資金支持馳騁商場,但是卻被年輕的中國快遞企業擊敗。據相關統計,以2018年為例,外資快遞企業所占市場比例僅1%,可見一般。

    既然是喜憂參半,國際物流企業在中國發展得風調雨順的也不勝枚舉。

    例如物流地產巨鱷普洛斯。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普洛斯在中國已經形成了四大運營平臺,並以現代化物流設施構建了“十字型生態鏈”。依靠園區開發與運營、數據與科技平臺、基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等四大平臺,普洛斯已經全方位地向供應鏈及物流領域上下游延伸,而不再只是扮演“收房租”的角色。

    不少國際物流系統集成及設備服務商,如大福、英特諾、瑞仕格、范德蘭德、嘉崢機械、台朔重工、鋒馥、研華等等,均在中國市場獲得了良好的佳績。以大福為例,無論是在機場,還是在中國先進的物流中心,都能夠看到大福的身影,例如備受矚目的“國藥二期”自動化物流中心就採用了大福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不得志”的原因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企業亦是如此。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沒有一個國際企業能夠忽視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本土化戰略也成為了這些國際企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為何形成了“喜憂參半”的局面,主要還是以下幾大原因。

 

對目標市場和使用者不瞭解

    最關鍵的是對於中國市場和用戶的不瞭解。對於中國市場的不瞭解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沒有意識到中國市場與其他市場的區別,二是沒有預見到中國本土企業發展速度之快和持久力。

    應該說,由於中國市場特殊原因,所有企業都認識到了中國市場與其他國際市場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市場發展晚、時間短、競爭者眾多而造成的發展空間大、無序性高等特點。對於這些,當然不少外企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效果卻大相徑庭。

    造成效果不好的原因在於,外企以過去在國際成功的經驗來判定正在發展的初級市場註定不持久,也不應該在混亂的格局下放低身段與本土企業競爭,於是當外企意識到本土企業,通過大量的競爭和合作形成,且已經能夠與自身分庭抗禮時,其自身實際上也失去了真正的競爭優勢。核心原因在於外企雖然擁有豐富的經驗,但部分外企認為用戶的教育應該交由市場而非企業,大量的潛在用戶一定會被混亂的市場教育後回歸到理性和注重價值,這樣的思路固然沒有問題,但是中國市場的龐大,註定了潛在用戶必然存在著需求分級和上升。對於用戶而言,能夠有一個陪著自己一起成長的服務方肯定更有吸引力。

    以中國B2C電商物流為例,市場競爭的方向從價格、時效到現在的綜合性指標,中國物流企業也經歷了“價格為王”和“快速至上”到“服務分級”的時代。正因為與賣家企業一起經歷過這樣的歷程,企業也更理解賣家和消費者的需求,因此中國本土快遞企業的發展,與其說是得益於電商崛起,不如說中國民營快遞成就了電商。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