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0期-2019年8月] 2019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大會專刊 / 駛向深海 國際物流企業要立足全球

[專欄] 駛向深海 國際物流企業要立足全球

 

國際物流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國際貿易愈發頻繁,國際物流也因此欣欣向榮,兩岸國際物流巨頭,也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並發展壯大,尤其是產業供應鏈的分工,使兩岸國際物流企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

 

    做為開展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國際物流從誕生到今天,已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貨櫃及貨櫃船的發明和誕生、船舶大型化(如出現50萬噸的油輪)、航空運輸頻繁化等,加之90年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國際物流業到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包含各行業各領域的綜合性產業。

    在這期間,兩岸的國際物流企業也得到了不斷發展,並在產業鏈中開始有了自己的地位。例如在航運方面,截止到2019年4月,中遠海運COSCO Container Lines已經成為了世界運力第三的貨櫃班輪公司,運量達2,789,709個貨櫃;台灣的長榮海運,世界運力排名第七,運量達1,206,898個貨櫃,運力占世界載運量5.3%;台灣的陽明海運,世界運力排名第八,運量達640,622個貨櫃,運力占世界載運量2.8%;另外台灣萬海海運也排名至世界第12名。不僅如此,兩岸本土的物流服務企業們也紛紛出海,例如中菲行、台驊、順豐、中通、圓通等知名貨代與快遞企業紛紛搭建了海外網路,並且開始涉足海外倉等業務,說明兩岸物流企業,也在不斷地重視國際物流業務板塊。

 

國際物流領域的挑戰

航運發展疲軟

    當然,縱橫於國際物流的企業,也在應對著自己的挑戰。首先是航運方面。據統計,2019年台灣航運市場,貨櫃航運艙位需求成長率在4%左右,台灣港口的吞吐總量將達到約2.6億噸以上;中國航運市場的年增長率將介於6.0%及6.5%之間,以港口輸送量的增長情況來看,2011~2015年期間,內貿輸送量由2011年的72.55億噸增加至2015年的90.86億噸,複合年增長率為5.8%,而外貿輸送量的相應複合年增長率則為7.1%,預期到2020年中國港口的吞吐總量將達到170.41億噸,2015~202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為6.0%,預期內貿輸送量將達到119.78億噸,同期複合年增長率將為5.7%。因此綜合而言,航運市場穩中有升,其中外貿輸送量增長率稍高於內貿。

    不過相比於其他行業,航運市場更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此前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首席執行官Soren Skou曾表示,2019年全球經濟前景會比2018年更加艱難,全球貿易增長疲軟,由此航運市場也將受到影響而發展放緩。而具馬士基公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報表顯示,儘管馬士基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長2.5%,營業利潤增長33%,營業現金流翻了一番,達到15億美元。但主因是在出售道達爾剩餘股份後,馬士基擁有了35億美元的強大自由現金流。而物流與服務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0.5%,至14億美元。由此可見,航運市場已經開始面臨發展疲軟的問題,而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例如根據中美貿易戰的約定,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以及雜項製品、紡織品、金屬製品等行業的出口貿易將會受到影響,因此中國航運市場也將受到一定影響,包括國際貨代、報關、港務等領域的相關企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台灣航運業,因東南亞的布局較早,中美貿易戰導致工業品轉由東南亞生產,台灣航運業因此也得到更多承載機會,營收將有較大成長。

 

國際航空競爭激烈

    國際航空運輸方面,據統計,過去五年全行業貨郵運輸量年均增長5.3%,2017年,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705.9萬噸,比上年增長5.6%;同期全行業完成貨郵周轉量243.55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9.8%。2018年以來,航空貨運市場延續增長勢頭。資料顯示,2018年前10月,貨郵運輸量達604.7萬噸,同比增長5.5%,其中國際航線完成199.1萬噸;貨郵周轉量達215.10億噸公里,同比增長8.7%,其中國際航線完成153.4億噸公里。

    從企業層面回饋來看,例如大韓航空在採訪中表示,未來國際空運市場將隨著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主要集中在生鮮、電子產品、半導體等領域。與此同時,航空貨運也將迎來更多競爭,競爭來自於航空公司、快遞企業與亞馬遜、京東等大型電商的直接跨入等,例如順豐擁有全貨機47架、中國郵政航空擁有貨機33架、圓通快遞擁有貨機12架等,面對愈發成熟的國際快遞市場,擁有更多的貨機必將能夠助力自身的業務增長。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