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為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成功而“塑魂”,“老闆”您請領航
文章來源:文/上海瑜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殷浩 杭州聯成華卓實業有限公司(江南布衣)物流總監 何吉民 錦泓時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物流總監 郁毅青
繼《物流中心智慧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老闆”您想明白了嗎》(以下簡稱《根本目的》)、《如何避免物流倉儲智慧化建設中的那些“坑”-“老闆”您想清楚了嗎?》(以下簡稱《避坑》)兩篇文章之後,本文作為“老闆系列”最後一篇內容奉獻給行業參考,以時尚行業物流發展為背景,共同探討如何為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的成功而“塑魂”。
所謂“塑魂”,即《根本目的》一文中重覆提到的“ 流程再造”。智能化物流中心建造,背後的根本目的,是企業供應鏈物流的能力重構和智慧化升級。而時尚行業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往往是實現根本目的的具像落地契機或重點專案實踐。
談到流程再造,有必要先將流程等級定義和展開序列先作明確,有利後續思考。本文引用精益管理對於流程等級定義作為理解標準(見圖1)。
流程再造的奇點
就像宇宙大爆炸理論所說,宇宙的形成源自奇點大爆炸。那麼流程再造的奇點,就源自企業經營業務模式發展對於供應鏈物流職能的需求,也即《避坑》建議1所表述的“基於企業價值鏈、線上線下全通路融合戰略的發展導向,進行供應鏈物流需求場景解構分析的工作”。站在企業整體角度看,是企業經營業務模式變革的流程再造或梳理,在企業級二級或三級流程明確對於供應鏈物流的職能需求。站在供應鏈物流職能的能力重構角度看,就是面向企業體系需求而構建服務最優解,就是本職能向內流程再造和深入展開的爆炸奇點,是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塑魂”的靈魂起源。
從需求要素出發
以“出入庫”為核心端點做分析
對應企業經營業務模式發展的需求要素觸發,我們可以拆解到時尚行業物流中心入庫和出庫兩個核心端點進行對應(注:不同業務模式的退貨需求也須獨立拆解到這兩個端點對應),開展理性務實的解析。
筆者一直在持續觀察,回顧歷史,從中期時間維度看,其強烈變化趨勢特別清晰。從需求變化最多最複雜的出庫端點為例,以大約2010年為時間節點,商品出庫需求模式從22個增加到34個,需求模式增加約54%。在此節點的重要標誌就是互聯網電商模式的大力發展,核心考驗的是供應鏈物流的新零售模式營運爆發能力。再以2016年左右為時間節點,商品出庫需求模式從34個繼續猛增到55個,需求模式再次增加約61%。在此節點的重大標誌就是全通路經營模式和快速反應需求的集中爆發,核心考驗的是供應鏈物流的線上線下融合技巧柔性能力。
在這兩個時間節點,都出現物流同行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小浪潮,至今記憶猶新。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時尚行業是企業經營業務模式和零售通路變化最多、最快和最複雜的行業之一。時尚行業的當下可能就是其他行業的未來。那麼時至今日又有何發展變化呢?
筆者觀察認為,總體業務需求模式增長漸趨平穩,但要注意需求特點向深度和細度的延伸。其中特別注意的是跨境全球線上零售模式帶來的影響,對供應鏈物流運營需求正從平台方向品牌方逐步延伸,對實際物流中心營運產生的各類增值加工服務的挑戰很大。
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
要緊緊抓住“遠景和全景”
由上述分享特徵可以看出,對於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的“靈魂起源”和“奇點爆炸”的解析,核心就是要緊緊抓住“遠景和全景”。“遠景”是指要不斷參考優秀企業的領先經營模式,未來是否會引進優化?甚至需要持續研究社會、經濟、科技的變革發展,未來將會促進怎樣的業務模式變革?“全景”一方面是指在“遠景”的基礎上去推衍,新的業務模式變化將會引起供應鏈或價值鏈全鏈路的怎樣變革?而供應鏈物流身在其中又該如何構建長期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思考細緻全面、儘量不要遺漏影響要素。如上文分享了商品出庫端點的需求模式變化趨勢,那麼商品入庫端點的需求模式變化呢?還有非商品而只是貨品的需求影響呢?例如快速反應模式需求下的、面輔料的新流通方式影響等等。
每一個項目都是為未來準備
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的建設週期至少需要2 年,對應上述分享的企業經營業務模式需求的變化特徵,如果項目初始沒有做好“ 靈魂起源”和“奇點爆炸”的解析工作,往往會產生項目上線即落後的情況。分析很多失敗項目案例都有這個問題,可以把這個問題稱之為“失魂落魄”。時尚行業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每一個項目都是為未來而準備,在項目初始要有階段性清晰錨定、為項目“ 塑魂”。需要企業高層管理代表人基於企業經營戰略和策略變革、業務和通路模式變革的要求,來指導、推動和檢核項目的“靈魂起源”和“奇點爆炸”的解析工作,所以“老闆”請領航!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專欄 把握商品流動精髓 穩跑高端女裝賽道-專訪 錦泓時裝集團物流總監 郁毅青
- 封面故事 千億級日本藥妝企業如何影響供應鏈物流
- 封面故事 鞋服美妝行業的ESG之路
- 國際物流 全家便利店的襪子 每天賣出驚人的16,000雙
- 國際物流 善用電商拓展印尼新市場
- NEWS 日本三菱地所插旗台灣物流設施開發 參與投資桃園楊梅的宏璟梅獅路A倉
- NEWS 五崧捷運投新台幣28.6億元建物流中心
- 焦點報導 冷凍食品已成主流 便利店與餐飲的新食品供應鏈
- NEWS Yahoo 與統一集團完成台灣電子商務合資 深化數位經濟布局
- NEWS 安博Prologis地產與SSS合作針對2024年問題 進行數位轉型(DX)對策
- NEWS 人工智慧如何重塑冷鏈運輸和物流
- 市場點擊 鋒馥•和樂全球 播種分揀矩陣系統與大參林共繪醫藥物流新藍圖
- 封面故事 快時尚失速 服飾品牌更新創業前路
- 專欄 AI 應用系列報導之三 供應鏈韌性與事件管理
- 封面故事 揭開日本PAL Group 盈利超預期的秘密
- NEWS 英國Sunswap獲2,000萬歐元融資 實現冷鏈物流脫碳
- 觀點 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封面故事 美妝企業物流 如何因應改變-專訪 珀萊雅化妝品物流總監 王文俊
- 專欄 差異化供應鏈開創中國母嬰童物流先河-專訪 孩子王物流中心總監 郭延燈
- 專欄 空調產業的精益管理與智慧製造如何影響國際市場
- 專欄 從企業發展看二次創業成功之關鍵
- 封面故事 透過永續物流與包裝創新來驅動碳中和完成
- 市場點擊 大型電控系統中的漏電與櫃內溫度採集
- NEWS 印度冷鏈物流 如何擁抱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