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差異化供應鏈開創中國母嬰童物流先河-專訪 孩子王物流中心總監 郭延燈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中國母嬰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同時也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尼爾森IQ相關報告認為,母嬰市場仍在進一步提質擴容,預計2024年整體規模將達到7.75兆元人民幣。這表明母嬰行業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其中,孩子王作為母嬰童行業的佼佼者,其圍繞消費者中心,通過商業模式創新與技術驅動,正在積極構建母嬰童產業智慧新生態,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行業現狀的視窗。
★ 企業介紹 ★
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全文簡稱:孩子王)創立於2009年,中國母嬰童零售行業知名品牌,是一家以數據驅動、基於使用者關係經營的創新型親子家庭服務商,專業為準媽媽及0-14歲兒童提供全通路一站式商品解決方案、育兒成長及社交互動服務。目前,孩子王已在中國21個省、累計超200座城市開設近1,200家大型數位化直營門店(含樂友),全通路服務超8,700萬親子家庭。其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5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2.73%。
孩子王入局母嬰童行業只短短15年,便做到了行業全通路第一名。
孩子王全通路物流中心總監郭延燈表示,孩子王與母嬰童行業其他品牌存在本質區別。業內盛行一句話:母嬰行業一共有兩種模式,一種叫孩子王模式,另一種叫其他模式。因為孩子王“生而不同”。郭延燈在接受本刊採訪時,首先介紹了孩子王的獨特之處。孩子王從創立之初便採取“直營大店模式”,其南京旗艦店占地7,000平方米,這亦是行業首創。
孩子王的門店三分之一經營商品,三分之一提供服務,三分之一用於社交互動。商品層面,孩子王設有十大品類,線下門店包括如奶粉、尿褲、零輔食、內衣家紡、全家營養、外服童鞋、文教用品等上萬個SKU;服務方面,孩子王的每家門店每年都會舉辦1,000場互動活動,小朋友可以聚在童樂園玩耍,家長們也可以參加各種活動學習、交流育兒經驗。孩子王的門店可以一站式滿足準媽媽及0~14歲兒童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及服務,這是普通母嬰店所不具備的。
有了強社交屬性,孩子王在服務方面亦獨具特色。具體而言,孩子王為每個會員都配置了一個擁有國家育嬰師資質的育兒顧問,加上一個提供智慧服務的工程師。孩子王在全國門店內培養近8,000多位持證上崗的育兒顧問,負責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育兒知識與深度服務。
此外,其門店數位化程度很高,可以滿足線上購物的千人千面。店內的“AI數位人”根據大數據和使用者興趣,向消費者推薦產品。顧客的會員制資訊通過門店掃臉功能,可一鍵查詢到購買記錄、流覽記錄,並快速分析客戶需求,對應消費者在不同階段需要的商品。
因此,比起單一母嬰品牌,孩子王合作15,000餘家全球品牌提供一站式母嬰童服務,全面覆蓋親子家庭的衣、食、住、行、玩、教、學、幫的各個方面。
以數位化立身
以智能化賦能
進駐了21省,近兩百個城市的孩子王,正不斷依靠數智化技術提升門店服務力,門店已從第十代門店升級至全齡段兒童生活館。郭延燈表示:與其說我們是一家零售公司,不如說我們是一家母嬰童行業的科技公司,孩子王的管理與數位化息息相關。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先算贏再幹贏”。
孩子王十分注重數位化管理,對數位化系統投入佈局較早。郭延燈以電子價簽為例,電子價簽的首要功能在於向消費者傳遞價格資訊。消費者掃描電子標籤上的二維碼,能夠瞭解到商品的全鏈路資訊。孩子王每個門店的商品皆應用電子標籤,標籤內部嵌入的全平台商品價格監測系統,可以做到商品的即時跟價。它直接解決了商品因價格變動而反復修改的複雜操作,系統一鍵變價,打破消費者線下比線上價格高的固有認知。
其次,數智化服務方面,孩子王推出24小時不間斷開播的AI數位人直播,讓使用者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到專業知識和資訊;社群機器人運營實現了消費者的全面精準達;基於開源模型與千億母嬰童數據,自主訓練出的中國國內首款母嬰童領域垂類大模型“AI育兒顧問KidsGPT”,則讓消費者擁有更高維的服務體驗。
用戶轉化方面,孩子王建立起了1,500多個用戶標籤體系。在此基礎上,品牌可以根據底層需求圖譜,搭建起包括轉化、拉新、複購等模型,讓品牌新用戶的進入可以有更確定的轉化率,真正做到更精準、更懂用戶。有了標籤體系後,孩子王提煉出了700個以上的會員增長模型,包括會員生命週期模型、需求圖譜模型等,加上全通路會員交互觸點的矩陣和22個會員全生命週期數位化產品,品牌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模型,實現全週期全場景的深度會員運營。賦能員工方面,孩子王借由智慧排班功能,實現了員工能力標籤數位化和排班自動化,自動匹配對應能力員工在合適區域,品牌員工因此可以更專注服務工作本身,提高自身專業性和自營銷售能力,也能讓區域產值和人效得以提升。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專欄 為智慧化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成功而“塑魂”,“老闆”您請領航
- 專欄 把握商品流動精髓 穩跑高端女裝賽道-專訪 錦泓時裝集團物流總監 郁毅青
- 封面故事 千億級日本藥妝企業如何影響供應鏈物流
- 封面故事 鞋服美妝行業的ESG之路
- 國際物流 全家便利店的襪子 每天賣出驚人的16,000雙
- 國際物流 善用電商拓展印尼新市場
- NEWS 日本三菱地所插旗台灣物流設施開發 參與投資桃園楊梅的宏璟梅獅路A倉
- NEWS 五崧捷運投新台幣28.6億元建物流中心
- 焦點報導 冷凍食品已成主流 便利店與餐飲的新食品供應鏈
- NEWS Yahoo 與統一集團完成台灣電子商務合資 深化數位經濟布局
- NEWS 安博Prologis地產與SSS合作針對2024年問題 進行數位轉型(DX)對策
- NEWS 人工智慧如何重塑冷鏈運輸和物流
- 市場點擊 鋒馥•和樂全球 播種分揀矩陣系統與大參林共繪醫藥物流新藍圖
- 封面故事 快時尚失速 服飾品牌更新創業前路
- 專欄 AI 應用系列報導之三 供應鏈韌性與事件管理
- 封面故事 揭開日本PAL Group 盈利超預期的秘密
- NEWS 英國Sunswap獲2,000萬歐元融資 實現冷鏈物流脫碳
- 觀點 2024年版-從數字看台灣流通產業營運報告
- 封面故事 美妝企業物流 如何因應改變-專訪 珀萊雅化妝品物流總監 王文俊
- 專欄 空調產業的精益管理與智慧製造如何影響國際市場
- 專欄 從企業發展看二次創業成功之關鍵
- 封面故事 透過永續物流與包裝創新來驅動碳中和完成
- 市場點擊 大型電控系統中的漏電與櫃內溫度採集
- NEWS 印度冷鏈物流 如何擁抱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