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78期-2015年12月] 供應鏈金融 x 物流地產 x 跨境電商 / 旁觀“雙11”混戰 電商更應關注供應鏈與物流

[特輯] 旁觀“雙11”混戰 電商更應關注供應鏈與物流

 

雙11 電商

 

文章來源: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由京東控訴天貓引發的“狗貓大戰”,正式引燃了2015年“雙11”電商大戰的導火線;緊接著,蘇寧不甘落後,明文宣傳“踏平京東”,給戰場投下一枚重磅炸彈;而國美、聚美等大大小小的電商也不甘寂寞,先後加入戰團……各大電商巨頭如打雞血般興奮起來,各種“撕逼”、“放衛星”考驗著人們的常識底線。一片亂象之中,我們不妨冷靜發問:“雙11”的實質是什麼?“雙11”對電商究竟有多大意義?

 

 

低價萬歲,價格戰有罪

儘管天氣轉寒,但從10月下旬開始直到“雙11”,各家電商都在摩拳擦掌,給市場充分預熱。電商們你來我往,紛紛打出“低至X折”、“紅包雨”、“滿XX減XX”、“折上再減”的口號,也引得消費者參與熱情一浪高過一浪。

必須要說,生為電商,就註定離不開“低價”。淘寶系、京東、唯品會……沒有一家電商不是靠低價起家,如果不是大打低價牌,電商根本無從達到今日的輝煌。為什麼?因為電商如果沒有比實體店更低的價格,那消費者憑什麼不去選擇購物和售後服務,都讓人更放心的實體店呢?

然而,電商低價不代表價格戰的合理性、必要性。電商大打價格戰的目的,無非是兩點:其一,用爆發性的促銷活動吸引顧客、獲取流量。其二,擠壓其它電商的生存空間。促銷當然無可厚非,對電商和平臺商家來說,促銷能吸引顧客、清理庫存、回籠資金,自然是極好的,而對消費者來說,可以低價買入當然更好。然而,當電商帶著擠壓友商生存空間的想法進行傾銷,而其它電商不得不以破釜沉舟的氣勢被動應戰時,促銷就失去底線,徹底演變為價格戰了。而我們可以看到,以“雙11”為代表的價格戰,其破壞性正在越來越多地顯現出來。

 

 

價格戰的結局是“三輸”

價格戰中的低價傾銷已經是普遍現象,以今年“雙11”為例,天貓超市在預熱階段滿99減50,京東則是滿199減100,京、滬、浙等地客戶最高可享受滿299減200的超大幅度優惠,這樣的優惠價格顯然已經遠遠低於成本,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試問其它的生鮮電商、超市還怎麼做生意?如果其它商家在價格戰中被擠垮,“貓狗”會否繼續維持這樣大的優惠?如果這樣的預想成真,消費者最終還能得到好處嗎?

另一個問題是電商自身能否承受這樣的價格戰。京東、蘇寧、1號店等幾大電商均已經連續虧損多年,其中京東2014年虧損高達50億元人民幣。在虧損已成常態的情況下,電商們仍然對價格戰樂此不疲,但問題是,這樣的電商是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嗎?

而且,平臺賣家是否能承受這樣的價格戰嗎?賣家被逼降價、賣家被逼在“貓狗”之中擇其一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事實上,在“雙11”和類似活動中,很多賣家幾乎沒有利潤甚至賣得越多虧得越多,而電商平臺對此視若無睹。長此以往,一部分賣家可能被迫退出電商平臺,而更多賣家則會祭出“提價再降”、“特價缺貨”等應付手段,甚至乾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這對賣家、電商、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三輸的結局。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