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2期-2016年8月] 時尚品敏捷供應鏈 / 水產追溯系統

[國際物流] 水產追溯系統

 

水產 冷鏈 食品

 

文章來源:編輯部編譯

 

圖:內部追蹤性與外部追蹤性的範疇(資料來源:Seafood Tracability in Canada)

 

在一個充滿食安危機的年代,消費者對於餐桌上的食物來源越來越重視。水產品也是其中之一。根據國際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MSC)在2016年初,針對21個國家、16000多名水產品消費者所做的問卷調查,有55%的消費者不相信目前水產品上面的標示內容,平均有65%的消費者希望可以知道自己所買的水產品生產履歷,而全世界最希望知道水產履歷的是中國大陸的消費者,有81%的大陸消費者想要知道水產品的完整履歷。理由很簡單,一般消費者對於各種水產品「真正」的外觀、特性並不了解,越南鯰魚可以被混包成地中海的高價魴魚,甚至低價鰹魚也可充當黑鮪魚來販售,而水產品最重要的「新鮮度」,消費者也很難直接用肉眼觀察,使得不肖業者利用這樣的資訊不對稱性賺取非法利益,甚至當水產品被加工包裝後,價格的操作空間就更大
了。一個完整的水產追溯體系,理論上要從水產捕獲或是取得的水域離水開始就得記錄,包括哪條漁船捕獲、哪個水域或是養殖漁場、在哪個拍賣市場交易,經過哪些通路、海關與運輸業者…,這些訊息並不是沒有,而是沒有整合,也沒有用標準的格式儲存,以致於追溯體系一直都是資訊斷鏈。

水產追溯系統對捕撈、養殖業者、水產通路、消費者其實都有好處,因為唯有透通的資訊,才能讓非法業者陸續自市場淘汰,海洋資源與人類的消費需求可取得均衡點,萬一水產品出了問題,業者也可更精準有效的執行產品召回。

談到追蹤性,就必須先釐清二個名詞,分別是內部追蹤性(Internal traceability)與外部追蹤性(External traceability)。所謂內部追蹤性指的是單一水產業者對於其產品加工、處理、製程、原料取得等內部作業,通常這些內部資料都有,但是可能格式未統一;在外部追蹤性方面,則是要能查到這些商品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以及運輸、倉儲過程的時間、距離、保存溫度、保存條件等。問題比較大的是外部追蹤性,因為誰要負責這些資料的維護,資料要傳送到哪邊,並未有相關標準,以至於整體的水產品追溯資料不嚴謹也不夠完整。水產追溯體系光是業者自行投入是不夠的,否則會有球員兼裁判的質疑,因此,整個水產追溯體系,必須有水產業者、供應鏈業者、政府、認證業者、公正監督機構、消費者共同投入。其中水產業者、供應鏈業者負責資料的建檔;認證業者如SGS、BSI負責水產商品進入到消費市場前的最後檢驗與認證;監督單位可由非政府組織(如綠色和平組織、學校、財團法人)針對各種上傳的數據資料進行查驗與稽核。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