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8期-2017年8月] 革故鼎新 醫藥物流披荊上路 / 物流南向系列報導 No.6 泰國Thailand

[國際物流] 物流南向系列報導 No.6 泰國Thailand

 

泰國 東協 電商 南向

 

文章來源:林沛傑

 

 

東南亞國家是新興發展的經濟體,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工廠,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6億人。東南亞國家2015年GDP:第一大經濟體印尼0.85兆美元;新加坡0.25兆美元;泰國0.37兆美元;越南0.16兆美元;馬來西亞0.25兆美元;菲律賓0.3兆美元;老撾、東帝汶、柬埔寨、汶萊和緬甸0.1兆美元,合計3.3兆美元。除了東南亞11國以外,此外,南向發展的國家還有紐西蘭、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與不丹8個國家(※註:東帝汶尚未列為台灣南向發展國家),其中,紐澳的總人口約為2800多萬人,2015年GDP:紐西蘭為0.17兆美元;澳洲為1.3兆美元;經濟的高速發展,讓人民更加富裕,工業與流通的蓬勃發展將帶動物流的高速成長。以往,我們對於東協等國家的物流發展情況,較不熟悉,我們特別邀請物流專家林沛傑 先生,蒐集各大專業媒體網站,有關東協的物流資訊,經編譯後,提供讀者一個全新的視角,讓讀者能夠更清晰的瞭解。 (編輯部)

 

台灣國際地位特殊,要參與任何國際組織都困難重重,要在南向政策上有所突破,絕對不是靠政府第一線的談判、主導,而是政府對於南向企業如何有效組織、撐腰,特別是物流、資訊、溫室氣體管理、農業、生醫等軟實力,一直缺乏有效整合。許多人都認為,台灣電商產業需加速南向佈局,特別是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人口紅利多,經濟成長高的地區。但是,「電商」真的是台灣的強項嗎?電商真的是這些東協政府主要的「痛點」嗎?

目前在東協國家,電商銷售佔整體零售的比例多在1%以下,電商一進入東南亞,馬上就與當地電商產業,以及國外進駐的電商大廠激烈廝殺,而且東協國家的交通壅塞常使電商最後一哩路破功,可信賴的3PL業者營運規模,尚難以應付每年超過10%的電商業務成長,間接影響消費者對於電商的信心。以台灣的資金規模、商品多樣性、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都難與大陸淘寶網抗衡,台灣電商產業到東南亞,根本難打持久戰;反倒是東南亞缺乏的資訊基礎建設(例如雲端運算、自動通關),以及物流專業人才,是台灣在亞太地區最擅長的。

 

 

泰國的野心很「務實」,不是要做全球的運籌中心,或是亞太物流中心,而是要做東協運籌中心(logisticshub)。泰國位置得天獨厚,是東南亞國家的交通中心點。泰國周邊與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接壤,整體邊境貿易幾乎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成長,連帶需要先進的自動化、無紙化貨物通關系統。

泰國國土面積是台灣14倍,人口約6,800萬人,國民識字率達97%以上,每日最低基本薪資是300泰銖,近年來經濟成長率約在3~3.5%間,根據2016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泰國名列第34名,在東協中僅次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全球26個國家簽有自由貿易協定,包括高收入的歐盟、日本、澳洲、紐西蘭,以及人口最多的中國、印度,加上泰國本身日益精進的製造實力,要成為東協的運籌中心,確實佔盡天時地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6年的統計,泰國人均國民所得已近5,900美元,僅次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其物流績效指標,在東協國家也是僅次新加坡、馬來西亞。有遼闊的國土、充足的人力,以及還算不錯的基礎建設與經濟成長,是物流業進駐發展的最佳時間點。

 

泰國的企圖心強,幾乎在全球主要國家都設有招商辦公室,也積極提供外資租稅或是非租稅誘因。例如讓外資免費享有土地使用權,加工出口商品原物料免稅進口等措施。目前泰國內陸貨運97%仍依靠卡車貨運,然而卡車貨運不僅成本高,能源消耗更高,泰國每年的能源消耗中,工業部門佔36%,運輸部門竟也佔了35%,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是東協十國中最高的,2016年高達2.92億噸(其次是馬來西亞2.63億噸、第三名是新加坡2.2億噸),由於泰國政府也加入了最新的氣候管制協議「巴黎協議」,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勢必需要轉換更多貨物運輸至鐵路。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