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3期-2018年6月] 新零售為冷鏈注入新格局 / 熱戰來襲 中國冷鏈物流的挑戰和機遇

[專欄] 熱戰來襲 中國冷鏈物流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冷鏈 冷鏈市場

 

文章來源:海貓貓

 

近年來,中國冷鏈不斷發展,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冷鏈行業不僅得到了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技術、資本也對冷鏈發展推動不少。對於冷鏈行業而言,這是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時代

求帶動供給,作為超級人口大國,“食”對於中國人而言,自古就是“天”一般的存在。因此,中國也成為了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據統計,中國蔬菜產量已經達到占全球總產量約60%,水果和肉類產量占30%,禽蛋和水產品產量占40%。這些都離不開冷鏈運輸支持。

冷鏈市場發展迅猛

從表現來看,中國冷鏈市場發展迅猛。據艾瑞報告顯示,2016年中熱戰來襲中國冷鏈物流的挑戰和機遇國擁有1500億元冷鏈市場(單位:人民幣,下同),據預測,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總額將達到 5.4兆元,至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則將達到4700億元,冷鏈物流總額將達到 10.3兆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3%左右。

冷鏈行業的痛點依舊

冷鏈體系未建成

     儘管發展前景好,但是冷鏈物流的痛點仍然存在。首先是尚未建成全程不斷鏈的冷鏈體系,導致冷鏈運輸與國際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以農產品為例,加拿大目前蔬菜物流損耗僅為5%。以全程不斷鏈的流通率來看,中國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冷鏈流通率達到85%以上,主要是農產品在產地端的採摘、預冷、運輸到批發市場再到終端消費,流通過程幾乎都是斷鏈中,在非冷鏈的流通。但屬於工廠生產端的冷鏈加工食品、牛奶等,則有較好的冷鏈流通率,有70%以上。沒有成熟的冷鏈體系不僅增加了損耗,同時也帶來了“食安問題”。

冷鏈技術落後資源分散

企業各自為戰

據分析,2017年中國冷庫總容量預計達到4,775萬噸,折合11,93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3.7%;2017年全國冷藏車總量預計達到13.4萬量,全年增加1.9萬輛。以冷藏車輛為例,雖然總量上比之2011年的5萬輛左右增長了一倍有餘,但是從人均來看,與2015年美國每萬人約5輛相去甚遠,人均冷庫佔有量同樣如此。從分佈來看,中國冷庫分佈中華東地區佔據了絕對優勢,其保有量佔據總體的45.68%。制冷技術方面,目前中國冷庫制冷技術仍以氟利昂冷媒制冷為主,但二氧化碳CO2方面正在急起直追,以國際使用趨勢來看,CO2將成為主流。而冷藏車方面,就技術而言,中國冷藏車、保溫車的生產技術歷經三代,目前已經與國際水準相接近,但是高昂的採購成本和使用成本限制了用戶企業的購買力。同時,作為配送末端使用的保溫箱則是品質、價格參差不齊,因此對於商家而言,選擇更快送達更能保證商品的品質。總而言之,中國冷鏈技術落後且資源分散,而造成的這種狀況的原因其中有一部分來源於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各自為營。縱觀2017年中國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前15強,其中供應鏈型最為集中,倉儲型和配送型相對較少,但是無論是供應鏈型還是運輸型,其發展基本以獨立為主,鮮有交流和合作。於是為了爭奪市場,企業自然會著重發力於需求旺盛的區域而淡化其他地區,長期以往,造成了需求旺盛地區存在重複建設,其他區域無冷鏈可用的尷尬境地。

行業集中度低阻礙標準化

企業閉門造車則導致了冷鏈行業集中度低。以冷庫保有量為例,據統計2014年冷庫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冷鏈倉儲運營商共為930萬立方米,占整個市場的10.5%;排名前三十運營商共為1531萬立方米,占整個市場17.3%。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指出,兆元級的冷鏈物流市場,目前市場佔有率最大的不過才1%。過低的市場集中度不僅阻礙了市場標準化、規範化的推行,難以獲得規模效應,也堆高了企業運營成本,造成了資源浪費。不過最近這種現象開始有所改變,如普海合作(普洛斯、海航)、夏順聯合(夏暉、順豐)等行業動作的出現,表明了中國冷鏈物流企業們打造行業巨頭的信念。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