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4期-2018年8月] 2018大會專刊台北國際物流暨物聯網展 / "新零售" 催生 "...

[專欄] "新零售" 催生 "去中心化"

 

新零售 去中心化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去中心化

實質為中心多元化

 

先還是來看一下何為“去中心化”,即在一個分佈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係。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即被稱之為去中心化。

那麼再來看目前的物流現狀。無論是從B端或者C端發出的貨物,必然會經過確定的路由到達相應的物流中心,然後再由確定的路由配送至B端或者C端,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將所有B/C端和物流中心看作節點的話,顯然只有物流中心具備自由連接的功能,而B/C端對於物流中心以及各點之間是不能夠形成自由連接,也就沒有連接單元,更不可能形成階段性中心。B端可能是供應商,也有可能是製造商亦或是門店等,物流中心可能是各類DC如NDC、RDC以及FDC等,或許已經實現了倉配一體化。包括在幹線運輸方面,同樣是由發送站、到著站、幹線貨運班車組成。其中發送站、到著站就相當於物流中心的作用。

那有人就會認為,“去中心化”就是將這些物流中心去除,那顯然是不對的,去除物流中心,只會讓貨物的物流過程陷入無序化,而且物流中心的存在,本就是應用規模效應,對大批貨物進行集中處理,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所以,去中心化實際上意味著中心多元化。

 

去中心化

助力解決末端痛點

中心化或者規模化的優勢顯而易見,降本增效的同時,還有助於物流行業提升規範化和標準化。去中心化使得各物流節點,都能夠形成區域性中心,能夠充分調動資源支持下一節點的需求,也能夠更自由地調配各節點之間的資源,更加能夠提升效率。尤其是對於生鮮電商而言,末端的配送一直是痛點,重點在於如何保證配送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

之前盒馬創始人侯毅表示,“去中心化”是必然的,那盒馬又是如何實現“去中心化”的呢?其實很簡單,盒馬的店鋪即是倉儲,用戶下單後商品都從鄰近門店送出(3公里範圍)。盒馬目前(2018年7月)在全國範圍內擁有48家實體店,其中上海17家,北京10家,深圳4家,杭州3家,蘇州、成都、西安和寧波各2家,福州、貴陽、南京、武漢、廣州、昆山分別各1家,相比於2017年初的8家,有了長足的增長。由於“門店即倉儲”,盒馬實現了門店3km以內半小時達的配送服務。不僅是生鮮電商,天貓商城也走向了“去中心化”,通過在全國設立數百個前置倉,實現了60分鐘快速送達。

相片2,3,4

 

如何實現去中心化

     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實現 “去中心化”有幾個方面。侯毅表示,集中性的物流一定有個最佳規模的臨界點,超過這個臨界點效率不增反降,成本也會大幅上升。所以對於生鮮電商企業而言,首先是達到規模化。然後是前置倉的選擇,儘管盒馬門店即倉儲的模式,能夠滿足多方面的需求,但是設置類似於盒馬門店所需的費用,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況且盒馬通過長時間培養用戶習慣,一味地模仿盒馬不可取。企業可以通過對市場的分析,建立相應的前置倉,用於服務相應的區域。同時,各前置倉之間也能夠建立聯繫,及時調配暢銷品和滯銷品的庫存。

  當然,也有不少企業採用了設立配送點。但是,配送點的設立,雖然能夠更靠近用戶,同時也能夠提供自提業務,但是配送點基本不存在倉儲功能,屬於有多少貨送多少貨,不能成為區域中心,無法對其他節點形成支持作用。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