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5期-2022年2月] 物流科技最前線 / 從數字看台灣流通業營運報告-新冠疫情 帶來的危機與...

[封面故事] 從數字看台灣流通業營運報告-新冠疫情 帶來的危機與轉機

 

流通服務業 零售業 百貨批發業 電商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部分資料來源/天下雜誌第723期

 

2021年5月台灣天下雜誌發布兩千大調查,調查了2020年度台灣製造業前1350大企業及服務業前650家大企業營收,數據中顯示對比2019年,服務業總營業收入成長率成長2.68 %,總營業收入達新台幣10兆2290.96億元。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發生,航空客運、觀光旅行業與餐飲業遭受致命打擊,傳統製造業也受到影響,但反而電腦、電子零組件、半導體等製造業,逆勢大成長。在危機中,批發市場、超市、便利商店與電商等流通產業情況如何呢?


台灣流通服務業
成績與現況

        據天下雜誌統計2 0 2 0 年6 5 0 大服務業的總營收約10兆2, 2 90.96億元,較2019年的9兆9,617.2億元,成長約2.68 %,其中百貨批發零售業營收規模達9,79 3 . 24億元,電商業總營收1,261.28億元,電商業營收約為百貨批發零售業約12. 88%。( 表1服務業營運成績) 【註:僅計算服務業前650大企業營收,非全部服務業】



零售業發展概況
量販店與超市

        年營收達新台幣267億元,擁有22個門市據點的台灣量販店—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大潤發),終於賣給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全聯超市)。今年全聯超市營收有可能逼近台灣零售之王7-11的本業營收,意味著台灣零售業將上演統一超商和全聯超市的爭霸大戰。從潤泰創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潤泰新;代碼:9 945)、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潤泰全;代碼:2 915 ) 公告的處分利益,推算交易金額約新台幣115億元,除了大潤發門市經營權、自有品牌,還包括自有土地及建物。事實上,由於歐洲股權與資金問題,加上預測中國市場的轉變,早在2020年底,大潤發母公司歐尚(Auchan)就把經營中國量販店的股份賣給阿里巴巴集團,既然已退出中國市場了,就考慮將台灣大潤發的股份也賣掉,在市場找過一輪買家,兜售手中的65%台灣大潤發股權,包括遠東、全家、特力屋、全聯,都是被點名過的買家。這筆交易一拖就是幾個月,主要卡在價格談不攏。但一場新冠疫情,就讓這樁台灣零售業年度最大交易出現轉機。受到疫情重創,加上電商崛起,歐美不少量販業者紛紛在疫情趨緩後調降財測,導致股價不斷下跌,資本市場給的本益比愈來愈低,逼得歐尚不得不對價格鬆口,最後終於賣給全聯。

       疫情加速了台灣零售產業版圖大洗牌,消費者對量販店的需求下滑,電商加超市才是王道,全聯併購大潤發恐怕只是開端。

       百貨批發零售業最大的敵人,是快速崛起的電商。疫情把實體零售業打的落花流水特別是百貨業與量販業,但電商卻在疫情間充分發揮無所不在的特性,徹底瓦解量販店過去被消費者追捧的「商品多又便宜」優勢。最早感受到電商衝擊威力的是量販店的非生鮮品項,這些恰巧又是量販店毛利最高的品項,這兩年疫情一來,就連生鮮也在電商購買。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