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5期-2022年2月] 物流科技最前線 / 邁向工業5.0 的智慧供應鏈

[封面故事] 邁向工業5.0 的智慧供應鏈

 

工業5.0 智慧供應鏈

 

文章來源:文 / 臺灣全球商貿運籌發展協會 福建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 徐志宏 美國SOLE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 鄒伯衡

 

        然全球有大量公司仍在努力適應工業4.0(Industry 4.0),但關於工業5.0(Industry 5.0)的討論已經開始。工業4.0的概念自2013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出以來,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認可。工業4.0戰略不僅徹底變革了製造系統和流程,還形成了智慧供應鏈(Intelligent Supply Chain)。隨著企業開始擁抱工業4.0時,歐盟在2021年所提出的工業 5.0隨之而來。工業 5.0 被理解為承認工業的力量,通過使生產尊重我們星球的生產極限並將工人的福祉置於生產的中心,從而實現超越就業和增長的社會目標,成為繁榮的韌性提供者過程。工業5.0的引入是基於工業 4.0 較少關注社會公平和可持續性的原則,而是更多地關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

 

        因此,工業 5.0 提供了不同的關注點,並強調了研究和創新對於支持工業發展在地球的生產極限內為人類提供長期服務的重要性。

        目前國際上有關工業5.0和智慧供應鏈的相關議題仍較少,因此本文首先介紹工業4.0;其次介紹工業5.0並與工業4.0進行比較,以及工業5.0與社會5.0在出發點、目標、導向的相似之處;最後以智慧供應鏈為結尾,並提出對企業的建議,作為產業界邁向工業5.0智慧供應鏈時進行策略規劃時的參考。

從工業1.0到技術驅動的工業4.0

        基於人類在工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可以分類如下: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掀起的通過水力和蒸汽機實現的工廠機械化(蒸汽機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的電力廣泛應用(電氣化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20世紀後半期出現的、基於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生產自動化(資訊化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慧化時代,即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革命。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德國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網絡實體系統或稱之為虛實整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資料化和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的個人化產品供應。各個先進國家都有類似的策略,試圖提升先進製造能力以搶救失業和經濟。

        工業4.0的核心特徵是互聯,本質就是通過資料流動的自動化技術,互聯網技術降低了產銷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加速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回饋,催生出以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真正能夠實現C2B2C的商業模式。主要可分為三大主題涵蓋了智慧工廠﹑智慧生產﹑智慧物流等,而智慧物流即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而得到物流支援。

        工業 4.0 誕生以來,強化了數位化、數據驅動和互聯的工業所帶來的高度變革性影響。這些轉型也會對社會產生變革性影響。對於工人來說,他們可能會看到自己的角色發生變化,甚至受到威脅,挑戰工人傳統的教育生命週期—培訓、工作和退休。另外工業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也不容低估。因為全球化提高了全球繁榮,但也加劇了地方不平等,導致關鍵供應和基礎設施的戰略價值鏈更加脆弱,並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和環境污染。此外2019冠狀病毒疾病凸顯了重新思考現有工作方法和方法的必要性。它加劇了工業的脆弱性,如脆弱的戰略價值鏈,並強烈需要找到靈活而穩健的創新來解決這些脆弱性。

        回顧工業4.0近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較少關注社會公平和可持續性的原始原則,更多地關注數位化和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沒有強調工業在全球範圍內為人類提供長期服務的重要性,也沒有很好解決如何利用技術創新來促進工業與社會之間的協作和「雙贏」互動等問題。所以工業5.0的概念提供了一個不同的重點,並強調了研究和創新的重要性,以支持工業在全球範圍內為人類提供長期服務。

工業5.0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

        工業要成為真正繁榮的提供者,其真正目的的定義必須包括社會、環境和社會考慮。這包括負責任的創新,不僅或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成本效率或利潤最大化,還包括為所有相關方(投資者、工人、消費者、社會和環境)增加繁榮。故純利潤驅動的思維越來越站不住腳。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狹隘地關注利潤無法正確地考慮環境和社會成本與收益。故歐盟在2021年1月為歐洲工業的未來提出了一致的願景,稱之為“工業5.0”。這一願景認識到,通過使生產尊重我們星球的生產極限,並將工人的福祉置於生產過程的中心,工業能夠實現就業和增長以外的社會目標,成為富有韌性的繁榮提供者。工業5.0補充了現有的工業4.0模式,通過研究和創新推動向以人為本、可持續和有韌性的工業。對於所有相關方而言,它將焦點從單純的股東價值轉移到了利益相關者價值。總體而言,工業 5.0 與已有的四次工業革命在理念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具體包括以以人為本、可持續和有韌性。

        ■ 以人為本

        工業 5.0 系統地提出將勞動者作為工業生產的核心,從而實現就業和增長之外的社會目標,穩健地提供繁榮。工業中以人為中心的方法將人類的核心需求和利益置於生產過程的核心。與其問我們能用新技術做些什麼,不如問新技術能為我們做些什麼。希望利用新技術使生產過程來適應工人的需要,例如:指導和培訓工人,而不是要求行業工人調整其技能以適應快速發展的技術的需要。這還意味著確保新技術的使用不會侵犯工人的基本權利,如隱私權、自主權和尊嚴。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