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67期-2014年2月] 快遞宅配發展新狀況 / 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現狀 —三分天下的行業格局

[特輯] 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現狀 —三分天下的行業格局

 

快遞 EMS

 

文章來源:編輯部編譯

 

近兩年,雖然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但隨著電子商務的急速發展,中國快遞業仍然持續著快速成長的美好榮景。根據中國郵政局2013年10月公佈的郵政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13年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0.3億件,同比成長61.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125.7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35.5%。其中,同城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0.5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50%;異地業務收入累計完成641.4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29%;國際及港澳臺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7.6億元人民幣,同比成長30.3%。不僅如此,中國的GDP每成長1%,中國快遞業就將以2.9%,相當於3倍的速度成長;物流費用占GDP的比例每降低1個百分點,就可帶來4,0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對降低製造業成本、進而拉低物價水準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的潛力和重要地位。

1979年中國引入快遞這一全新的服務理念和運行模式,在經過長期的計劃經濟和閉關鎖國之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在激發了中國經濟活力和中國人民創造力的同時,也為快遞業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土壤和環境。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壯大,今天的中國快遞行業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並呈現出由國企陣營、民企陣營、外資陣營三分天下的格局:

國有陣營:以中國郵政EMS 為主導。1985年,中國郵政成立了EMS(中國速遞服務公司)。與國際快遞企業不同的是,EMS不僅從事國際快遞業務,也從事國內快遞業務,並在兩個市場上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的國際快遞市場,EMS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保持著50%以上的市場佔有率;在國內快遞市場,EMS更是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直到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EMS幾乎是國內快遞業唯一的經營者。

EMS以國有身份區別於民營快遞企業。EMS作為中國快遞行業國營企業的代表,國家從戰略層次對其作出了許多政策支持,2009年新郵政法將郵政專營的標準設定為“同城快遞50克以下、異地快100克以下”,這無疑奪走了民營快遞最豐厚的一塊蛋糕。除了擁有法律和政策的優勢,與民營快遞企業相比,EMS的優勢首先是來自政府的信譽,其次是依靠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所建立之完善的、覆蓋面積廣泛的投遞網路和綜合運輸能力。同時,郵政專營也有其維持自己市場地位的獨特優勢。

 

由於電子技術迅速發展普及,郵政傳統的信函業務不斷被瓜分和取代,郵政加大了進入速遞服務市場的力度,與其他市場主體的矛盾日趨激化。但是,國家在扶持民營快遞的同時,不允許EMS透過惡意壓低價格的行為來爭奪市場佔有率。同時,EMS缺乏一套與市場經濟相對應的、具有競爭機制的運行體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

一方面,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落後。缺乏靈活的價格機制,管理上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計劃;用人制度僵化,論資排輩,用工制度不靈活,缺乏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另一方面,缺少市場觀念,服務精神淡薄。幹部職工受計劃經濟影響頗深,鐵飯碗觀念使得在決策時很少考慮市場需求和用戶消費心理的變化,制訂價格時不考慮對手,缺少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

在這樣的情況下,EMS也在探索著求新求變的發展空間。2013年10月,上海郵政EMS與日本雅瑪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開拓入網進境快件市場,分享在電商物流等領域的先進資訊技術和管理理念,積極促進並推動企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這就意味著,EMS也將在電商快遞市場奪取一席之地。

 

民營陣營:由以低價、電商為主的佔據低端市場的“四通一達”(即申通、圓通、中通、百世匯通和韵達快遞),和以商業快件為主佔據高端市場的順豐速運兩部分組成。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開始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這些地區依靠獨特的資源和靈活的機制,成為新一輪國際製造業轉移的理想之地,也成為中國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在這些地區,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企業參與國際分工的水準不斷提高深化,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對商業文件、樣品、目錄等傳遞的時效性、方便性、安全性有了更高的需求。此時,傳統郵政服務已無法滿足廣大工商企業日益成長的需要,加上EMS偏高的價格和不夠靈活的運營體制,難以完全承擔快遞服務的全部業務。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民營快遞企業應運而生。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