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67期-2014年2月] 快遞宅配發展新狀況 / 物流中心尋求巨量資料分析與雲端系統的建議方向

[國際物流] 物流中心尋求巨量資料分析與雲端系統的建議方向

 

巨量資料分析 雲端 歐美

 

文章來源: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以往經濟學告訴我們,生產的三大要素就是「土地」、「勞力」、「資本」,很明顯的,在網際網路時代中,「資訊」會是第四種要素,而且可能成為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新要素,因為掌握正確資訊,就可以用更少的土地、勞力、資本達成更高的產值,這就是現今「巨量資料分析」的關鍵。

 

 

傳統的商業經營,有許多是依靠「人」的記憶與經驗,去進行一些最佳化的處理,例如安排哪個貨架放那個商品、哪個路線安排幾趟配送車次、每天要安排多少銷售人員、要備多少庫存…,這樣的商業經營模式必須改變,因為不論是客戶與市場環境都不斷在改變,而且透過電子資訊以及社群網路的傳遞,很快會使一個小趨勢變成一個大風潮,當改變達到一定程度,企業又跟不上改變時,就是被淘汰的時候。

物流系統與巨量資料密不可分,從龐大的資料中(包括訂單資料、配送資料),可以分析出商品的流速(velocity)、流量(volume)、流向與商品種類(variety)。流速愈快的商品,就需要備較多庫存,避免訂單缺貨;而流向資料是運輸規劃的依據,也是新物流中心或是轉運中心候選點的決策依據,舉例來說,如果我們可以了解特定服飾商品的消費客群分佈,就可以在更接近消費者的地方佈署物流中心或是轉運站,讓消費者可以更快取得商品。

巨量資料對於物流企業的影響大概可分為三方面:

[1] 提升作業效率:透過資料整合與銜接,提升運作正確性與速度。
[2] 強化客戶經驗:精準分析客群、提高客戶忠誠度。
[3] 發展新商業模式:找出新商品組合、新客群、新的需求。

 

巨量資料是相當寶貴的資產,但可惜的是許多企業忽略資料儲存的重要性,根據一份調查,歐洲地區的企業僅有14%體認到巨量資料的重要性,並且列為策略規劃的一環。DHL是三大國際物流公司中,率先提出「物流中心可以作為搜尋引擎」這樣的創新服務概念,原因很簡單,物流中心每天要處理大量的訂單、貨物、配送、逆物流等資訊,而且物流中心是最接近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從物流中心運作所產生的資料分析消費習性,絕對是最精準的作法,比起在廠商端進行消費預測,利用物流中心的運轉資料可提供更好的分析結果。而且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趨勢」,在商業環境改變前預先做好因應,或是提供新的服務內容。

許多企業的資料停留於紙本階段,永遠停留在庫房等候銷毀;有些資料分儲於不同部門、甚至有些資料被視為垃圾;有些則是每天有大量的資料產生,但是連儲存都沒有。以企業的客服電話為例,每天接了多少通電話?哪些客戶?客戶反映哪些事情?通話時間?客訴的產品或服務…等,這些資料如果能有系統的蒐集,就會變成有意義的資訊,但是,許多企業總是花大錢建置系統,卻沒有仔細去分析從系統內所得到的資料,以及不同資料之間的關聯性。

有時候,因為資料庫本身的限制,而必須將歷史營運資料分年保存,一旦資料分散於不同的資料庫(例如2012年存一個資料庫、2013年存一個資料庫),進行資料分析時就得耗費較多時間。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