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32期-2024年12月] 跨境電商與出海的製造業 / 供應鏈物流如何陪伴流通行業穿越週期 從零售、電商到...

[專欄] 供應鏈物流如何陪伴流通行業穿越週期 從零售、電商到物流,觀察行業變化

 

供應鏈 零售 電商 流通 AI

 

文章來源:文/海貓貓

 

潮起又潮落,這是形容不同行業發展的歷程的關鍵字之一,而穿越生命週期的過程中,註定會有生機勃勃的春天和萬物蕭條的冬天。就目前的流通領域而言,已然進入了發展週期的冬天。作為供應鏈物流媒體領域的本刊主編,也感受到了深深的寒意,但常懷希望才能走向未來,希望通過對流通產業的觀察與探討,與讀者一起探索穿越週期中供應鏈物流轉型與升級之於企業的意義。


流通行業呈現“割裂感”

        間來到2024年下半年,流通行業所呈現出的“割裂感”越來越強烈。

連鎖開店潮持續

        一方面,連鎖零售店的爆紅吸引了社會的眼球。“胖東來超市”迅速成為全民熱捧,各種網紅爆品層出不窮,加上連鎖品牌如“零食很忙、來伊份”等異軍突起,和山姆(Sam's Club)、開市客(Costco)等會員型超市各地相繼開店,來伊份跟進開設第一個倉儲式超市,日企永旺(AEON)即便在中國8年虧7億人民幣,仍然於2024年9月份在長沙開業了購物中心“永旺夢樂城(AEON Mall)”。線上部分,2024年1~8月份,中國網上零售額9兆6,3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兆0,143億元人民幣,增長8.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6%;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9.1%、5.0%、7.0%。

消費疲軟影響線下零售

        另一方面,“消費疲軟”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頭頂上,最大的一片烏雲,中國流通領域自然深受影響。從億邦動力網統計的數據中,以食品、飲料、酒、日化四個大類目為主的線下零售,2024年前三季度在銷售額、訂單數、客單價方面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

企業深度合作趨勢越加明顯

        此外,企業深度合作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初創企業的大規模合併的案例不在少數,如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的戰略合併,胖東來幫扶永輝超市,2024年9月份名創優品更是宣佈以63億人民幣收購永輝超市29.4%的股權,該交易完成後,名創優品預計將成為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

        宣佈入主永輝超市後,葉國富表示當前消費市場有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兩個維度,無論消費低迷或升級,食品、日化等生活必需品都不可或缺。這也意味著,儘管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乏力,必選消費並不會因為中國消費市場陷入低迷,而可選消費也可以通過持續創新,來重新獲得增長。

企業戰略影響
供應鏈物流建設

        一言以蔽之,中國經濟進入週期性調整,流通領域也必然要穿越這個週期。麥肯錫日前則直接指出,“中國消費面臨危機”是最常見的誤讀,麥肯錫近期一項中國市場調查表明,不同城市的千禧一代(80~95後)消費者信心差異很大,部分二、三線以下城市的消費者信心水準甚至超過了80%。

        而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 誤讀”,與部分企業所透露的想法息息相關。在“ 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活下去”等口號的影響下,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就呈現出了數據與企業“體感”之間的割裂感,流通行業亦不可避免。

        在這種割裂感之下,企業的“焦慮”被不斷放大,被迫開始更多主動地調整、轉型與升級。開拓層面,開闢新賽道是最直接的做法,例如農夫山泉重啟純淨水產品,也有如會員制倉儲超市不斷增加門店規模數量的;收縮層面,既有放棄線上通路專心線下的品牌如“美即面膜”,也有收縮門店規模的商超企業;維持並不意味著企業按兵不動,企業也會隨著市場競爭的影響進行調整,只是沒有開拓進取和戰略收縮的關注度那麼高,這種觀念資訊繭房很容易造成企業錯誤的判斷。

        而這些戰略的背後,同樣是企業對於供應鏈物流的建設與調整。以瓶裝水賽道為例,一線品牌在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下,不斷進行產能擴張,進入2024年第三季度,農夫山泉在武夷山、黃山和霧靈山三大生產基地都進行投資擴張產能。2024年9月份,娃哈哈旗下武漢宏勝恒楓飲料有限公司年產68萬噸智慧化純淨水生產項目,開始試樁華潤飲料擬投資建設華潤怡寶浙江溫州生產基地專案;景田包裝飲用水西南生產基地專案也於2024年7月份開工;今麥郎投資1.5億元人民幣改擴建今麥郎飲品河源生產基地。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