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實體互聯網能否解決物流危機 「2024 問題」解決司機短缺的驚人機制
文章來源:編譯/編輯部 數據來源/東洋經濟、日本各大新聞網站
即將成為下一代物流系統的「實體互聯網(PI)」正在開發中,目標是在2025年春季實現商業化。為了解決貨車司機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共同運輸」已經開始,貨主企業共同提高貨車裝貨效率,目標是創建一個「共同輸配送」體系。舉例來說,想像一下新幹線和飛機的座位預訂系統,就很容易理解了。托運人首先在線上檢查貨車車廂的可利用空間並進行預訂。接下來,將行李帶到貨車出發的“物流設施”,它將被運送到目的地的“物流設施”。 PI就是運作這些機制的資訊平台。
不同業態共同解決
2024物流問題
2024年5月,伊藤忠商事、KDDI、豐田織機、三井不動產、三菱地所五家公司首先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開始共同考慮PI的商業化。6月NEC與日野汽車旗下的NEXT Logistics Japan開始建立戰略合作聯盟,並宣布開發PI。
物流企業Hacobu也於8月與Askul、KirinBeverage、Sugi Pharmacy、Nippon Paper Industries、YKKAP5家公司建立了跨行業的“物流大數據實驗室”,並於9月與三菱食品開始做實證實驗。
政府一直支持PI的實現,於2022年3月制定了“實體互聯網路線圖”,以應對因貨車司機加班規定,而引發的“2024物流問題”。首個PI
服務預計三年後出現,但這會成為克服物流危機的關鍵嗎?儘管政府已著手在2040年讓PI成為現實,但不僅民眾完全不知道PI,而且物流業也很少談論PI,給人一種缺乏興奮的感覺。日本的IT策略屢屢失敗,儘管政府努力,但在企業和社會中的實施進展緩慢,遠遠落後於世界其他國家。在國際管理發展學院 (IMD) 最新發布的 2023 年世界數位競爭力排名中,日本下降三位至第 32 位,創歷史新低。
雖然PI於2013年在歐洲推出,是一個名為ALICE的產官學合作組織,但目前還沒有PI全面投入營運的案例,所以日本是有機會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
不同體積和重量的貨物
如何高效運輸
在互聯網上,數據被分成數據包,並透過集線器和路由器等通訊設備使用標準協定(通訊程序)進行大量高速發送。
如果將其應用到物流中,我們可以使用托盤(裝載平台)將貨物整合為標準尺寸,附加標準化標籤和其他信息,在物流設施中按目的地進行分類,然後將其高效地裝載到貨車上。
然而,貨物與人類不同的是,人的體積與重量都在一定範圍,而貨物的體積和重量各不相同,並且某些類型的貨物(例如:食品和危險品)不能一起裝載在同一輛貨車上。國土交通省正在以2030年為目標推進“托盤標準化”,但IT系統的開發將是實現公開共享貨車車廂的關鍵,同時考慮到貨車的類型和重量貨物。
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 PI 開發的核心 Housing Life Company 物流物資部的長谷川真一先生,曾是Internet Initiative (IIJ) 的工程師,該公司於 1993 年推出了日本第一個商業互聯網服務。在 IIJ 的創辦人兼董事長鈴木幸一的領導下,他參與了網路開發,也從事物流工作,為通訊設備提供物流配送工作。從在IIJ的時候起,就想到了互聯網系統可以應用於物流。PI是一種物理系統,可以實現共同運輸,但如果沒有資訊網絡系統,它就無法運作。轉職到伊藤忠後,從2019 年開始在歐洲與ALICE合作,一直致力於系統開發,參與該專案並關注國際標準化趨勢。
在物流設施中集貨與轉運
網路由通訊「基礎設施」和搜尋、視訊分發等「應用服務」組成,PI在物流「基礎設施」和「應用」方面也很重要。 PI基礎設施以政府2021年制定《物流資訊標準指引》為基礎,除了建置共享物流數據的資訊平台外,「物流設施」將像車站、機場一樣能夠轉運貨物。 。
PI 正在開發的第一個應用程式是SOM(Supply chain Order Management供應鏈訂單管理),它將在充當節點的物流設施中集貨、辨識體積及重量,選擇貨車、分配車廂位置與配送路徑。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觀點 2024日本物流考察報告
- 專欄 以可持續數位化驅動企業供應鏈邁向未來-專訪 浙江利中汽車底盤件有限公司副總裁 花金榮
- 專欄 成就淨水機一流品牌 圍繞ESG 走“淨”世界-專訪 開能健康科技集團總裁 瞿亞明
- 專欄 工業5.0實現智慧物流的戰略路線圖
- 焦點報導 以鄰近梅田商業區的新據點來開拓百貨物流的未來 —阪急阪神百貨店淀川物流中心
- 封面故事 汽車、光伏、跨境電商等 如何影響物流裝備的外銷
- 封面故事 B2B 電商倉儲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 國際物流 洋華堂關閉33 家門市揭露“殘酷真相” 人和城市都變了但一切都沒有改變
- NEWS 馬士基在菲律賓 設立最大的配送中心
- 市場點擊 從煙草物流自動化發展 看物流裝備未來發展機遇
- 專欄 年產能數十萬噸的玻璃纖維 智能物流如何支撐?-專訪 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NEWS NX 台灣在台灣中部地區開設新的 ILC 倉庫
- NEWS 豐田織機收購Siemens Logistics公司
- 市場點擊 從2024東京國際物流展 看日本物流科技現況與趨勢
- 專欄 AI 時代 資訊流會比物流更重要
- 封面故事 先進製造業獨角獸 走出特色道路
- NEWS 旅遊業供應鏈的環保冷鏈物流
- 專欄 供應鏈物流如何陪伴流通行業穿越週期 從零售、電商到物流,觀察行業變化
- 封面故事 供應鏈數位化 生產創新和商業變革
- 封面故事 殺到海外 物流如何實現增長神話
- NEWS 統一參與 PChome私募案 將持股30%並取得兩席董事席次
- 封面故事 3C 產品的流通 物流如何支撐
- 國際物流 菲律賓電商發展趨勢
- NEWS 日本三井物產 將收購夏暉HAVI日本及台灣的物流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