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62期-2013年4月] 冷鏈物流新挑戰 / 臺灣冷鏈產業服務科技化推動現況

[特輯] 臺灣冷鏈產業服務科技化推動現況

 

冷鏈

 

文章來源:美國SOLE 國際物流協會臺灣分會 徐志宏 理事 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鄒伯衡 秘書長

 

何謂冷鏈( 低溫物流)

物流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以最適當的成本與服務,通過裝卸搬運、包裝保護、倉儲保管、流通加工、運輸配送以及資訊情報等功能,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資訊,將商品由供應端送到消費端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加值服務過程。

現今生活水準、健康意識提升及低溫生鮮與加工食品需求高漲,精確掌握低溫食品之低溫物流運作環節,已是各國政府及消費者注意的重點。尤其生鮮與加工商品的長途流通,把供應鏈拉長,使商品品質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與風險,其中低溫商品尤其明顯。冷鏈(Cold Chain) 是指為了保持食品、藥品、農產品等商品的品質,從生產開始,透過裝卸搬運、包裝保護、倉儲保管、流通加工、運輸配送、銷售以及資訊情報等功能所串起的的每一個鏈環節,有效結合低溫環境下之硬體設備,且不能在任何過程中改變製造者原先所設定的商品保存溫度條件,始終處於恆定低溫狀態的一系列物流網路和供應鏈體系。

在臺灣多以低溫物流(LowtemperatureLogistics; Cold Logistics)稱呼,在此本文通以冷鏈稱之。透過冷鏈技術與管理,可以服務的產品,其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例如:水果、蔬菜、魚、肉、蛋、奶、花卉等農產品,包裝熟食、冷凍食品、冰淇淋、乳製品等加工食品,以及藥品、疫苗與煙草等,需要溫度與濕度控管得以保證品質特殊商品都可以適用。以農產品為例,冷鏈採用專業的技術,使易腐的農產品從產地採收加工、包裝、儲存、運輸配送及銷售的整個過程中,進行持續監控及採取應變措施,以保持商品在送到目的地收件人手上時,仍保持品質與衛生的規範。

假如對溫度的控制不夠確實,將會導致商品品質降低,因為在供應鏈當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會產生錯誤而使冷鏈斷裂的風險,出錯的地方可能是在生產過程、儲存過程、倉庫的月臺、運輸途中、零售超市等,所以如果一個環節斷裂,不僅會影響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供應商也將承受商品的損失。故冷鏈的每一個環節,從開始一直到被銷售出去,都需要參與控制。由於冷鏈是以保持低溫環境為重點的物流系統,所以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複雜,建設投資也大,因此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工程。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因此農產品物流成本很高,損耗也非常高。如果導入冷鏈,從田間採收就直接送到有低溫設備的車廂裡面,不論是轉運到物流中心再到進入超市,超市的貨架也都設置冷櫃。那麼這樣整體供應鏈就沒有斷鏈疑慮,到消費者手中就可以保持新鮮,也能夠降低損耗。根據分析,有很多臺灣的水果如果不經過低溫的保存,送到中國大陸的時候,腐壞率是50%,如果透過冷鏈體系,可以確保水果的品質,損耗率可降到10% 以下,就可以有更多的中國大陸的消費者能享受到更新鮮平價的水果。圖1為某低溫物流中心人員正在冷藏庫作業。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