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60期-2012年12月] 服飾業全球供應鏈 / 台灣寵物市場供應鏈現狀與發展

[專欄] 台灣寵物市場供應鏈現狀與發展

 

寵物 供應鏈

 

文章來源:工業技術研究服務系統科技中心 蔡姈娟 田永平

 

由於社會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加上高齡化,寵物對於現代人來說,除了陪伴與娛樂外,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因而使得寵物躍升為家庭一份子。這使得飼主愈來愈願意為寵物做更多樣與昂貴的消費,寵物餐廳、寵物旅館、寵物醫療保險、寵物殯葬業等發展迅速,造就了台灣龐大的寵物商機。

寵物商品消費市場

若先僅看貓犬類之寵物數量,依農委會的統計,在2011 年台灣家貓及家犬的總數為150 萬。在家犬數量方面,2009 年有些許減少,但至2011 年,則恢復成長;家貓數量方面,則是保持微幅增加。

根據2008 年台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調查,台北市飼主每月支出於寵物狗貓餵養之金額分別是2,091 元及1,307 元,年成長約7與8%。因此,可推估成長至今,狗貓餵養之支出分別達2,740 元及1,778 元。而「台中市家計單位對寵物消費支出之實證分析」統計顯示,飼養寵物分為固定性支出(飼料)、非固定性支出(零食、服裝、玩具、美容等)與不確定性支出(疾病治療、施打晶片和預防注射)三類,將這些支出按月攤平之後,一個月約需花費新台幣2,000 至3,000 元左右。

由以上述資料推估,台灣一年的寵物市場規模至少有400 億元之譜。日本最大的寵物連鎖店集團AHB(Animal HumanBond) 於2008 年針對台灣寵物市場調查報告中指出,台灣約有12% 家庭飼養寵物,其中醫療、美容、住宿及商品等營收約占80%,另外20% 則是寵物買賣與喪葬。而寵物商品一般可分為飼料、罐頭、零食、其他寵物用品等四大類。

 

寵物供應鏈結構與銷售現狀

整體寵物供應鏈,可分為上游供應商、下游通路商兩大結構。寵物用品之供應目前多仰賴進口,以寵物食品為例,進口品牌約佔七成,而其餘三成則為國產品牌。下游寵物用品之銷售通路,則可根據通路規模分為大型量販店、寵物連鎖通路以及小型寵物醫美店三種。大型量販店與寵物連鎖通路其店數約占20%,全台店家數約400 家。除大型量販店外,知名之寵物連鎖通路有咕咕G 寵物城、保羅寵物店、御貓園、動物王國、京旺寵物世界…等。小型寵物醫美店數量占比約為80%,全台數量超過6,000 家。根據訪談,各型態之店家每月營業額,單一零售店家約為15~20 萬、區域型店家約為20~30 萬、連鎖體系店約為40~60 萬。

以寵物食品品牌為例,知名之進口品牌,如西沙、寶路等業務以大型/ 連鎖寵物量販為主。由於店家採購數量較大,相對分攤的行政或物流成本就可以降低。而佔有通路龐大數量的小型寵物醫美通路,則因為不容易達到經濟規模數量,故難以直接由品牌進口商取得知名品牌商品,即使能夠取得,其進貨價格也無法獲得如同大型通路般優惠,加上訂購往往無法達到供應商訂貨批量需求,便考慮以自取買斷的方式,自行進貨販售,也因此造成商品之庫存問題。部分小型通路業者則會選擇由大型量販/ 寵物連鎖通路取得商品,同樣的,也因此無法獲得較佳的進貨價格。其他二三線進口品牌,其業務的開發還是以仰賴自身業務人員為主,不但較難進入大型量販/ 寵物連鎖通路,也無餘力經營至所有的小型寵物醫美通路。而國產品牌之商品,則大多經由業務部門或經銷商/ 批發商銷售至大型量販/ 寵物連鎖通路,較少販賣至小型寵物醫美通路。

從經營角度來看,大型連鎖店之優勢為可直接跟供應商進貨,毋須經過中間代理商。由於進貨批量大,因此進貨成本較低,在售價較有彈性,這是小型通路無法比擬的。但大型連鎖店售貨人員與客人關係較疏離,此則為小型通路之優勢。小型寵物醫美通路較接近市場,店員直接面對顧客,在閒聊中能夠瞭解飼主真正的需要。而這種親和待客態度,每能發展長遠持久的在地型關係。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