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 南非物流現況
文章來源:編輯部編譯
南非(South Africa) 是非洲地區經濟最發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素有「黃金王國」之稱,黃金儲量、鉑族金屬、錳、釩、鈦、矽酸鹽的儲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在地理位置上,南非首都之一的開普敦(Cape Town) 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因為大於25 萬噸級的巨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所以都會繞道南非,並在開普敦進行補給,所以南非是歐洲通往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必經國渡,南非的礦產也都需要依賴船運出口到世界各地,供、需之間,促成了許多的物流活動。
南非的科學與工業研究協會(Council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CSIR) 是非洲地區相當知名,也相當活躍的研究機構,從2004 年就開始發表南非的物流狀況調查,至今已經是第8 次,這樣的調查對於南非政府的施政決策有很大的幫助。
在高度共識下,近來南非政府也積極進行物流改造,特別是相關的基礎建設。而自2010 年開始,南非成了「金磚」成員之一。在2010 年4 月,第二次金磚四國峰會在巴西召開,在該會議上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初步形成,經四國討論,決定吸收南非加入,形成「金磚五國(BRICS)」,使原先的金磚四國能夠進一步加強與南部非洲各國的經貿關係。
金磚四國這個用語最早是由美國投資銀行高盛的前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提出,他選取了新興市場國家中最有代表性、經濟最活躍的四國之後,將每個國家第一個字母組成了BRIC 這個組合。而這個組合的發音同英文「磚塊」的發音相同,故稱為金磚四國。目前為止,南非還是非洲大陸主要的進出門戶,但是如果基礎建設沒有持續改善,這樣的優勢不見得能夠長期維繫,因為西非
的奈及利亞(Nigeria),以及北非的埃及都積極竄起,希望取代南非的門戶地位。
所幸的是,南非政府已經了解到「基礎建設」以及「物流」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近年來積極投入預算翻新或是擴充運輸基礎建設,根據2011 年的統計,南非的全年經濟成長還有3.1%,這在不景氣的年代已經算是相當亮眼了,難怪金磚四國成員會邀請南非成為金磚第五國。
在南非境內,約有80% 的貨物運輸採用路運,有些本來比較適合使用鐵路運輸的重貨(例如礦產),也都使用公路運輸,結果就是造成路面經常性的損毀,其實南非也不是沒有好的鐵路系統,但是專家指出,南非的鐵路系統根本就沒有好好使用。道路品質不佳連帶的影響到物流成本,舉例來說,如果使用公路運輸,每次運輸小
麥時,每公噸平均損失0.62 公斤,換算成金額約是每年250 萬南非幣(1 南非幣約為3.33 台幣)的損失。而且道路品質不佳,也會降低公路運輸的速度,進而導致溫室氣體增加。根據統計,南非是全球第13 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光是運輸部門就佔了全國10.5% 的碳排放量,而導致運輸部門排放的大宗,就是車輛的用油與各場站用電。因此如何透過運輸網路的改善可以協助降低運輸油耗,就值得投入研究。
因為國際油價上升,運輸成本也上升了16.2%,以往在南非的企業習慣用較低的庫存,並透過運輸的方式調節供應鏈需求,現在則剛好顛倒,因為存貨持有成本降低,運輸成本反而增加,因此過去思考的物流系統可能需要全面翻新,給第三方物流(3PL) 帶來許多新的機會。
整體而言,目前南非在物流發展上面臨的問題包括:
[1] 鐵、公路基礎建設投資不足,且民間投資參與低。
[2] 進出口成本相對較高、通關時間長、通關文件繁瑣。
[3] 內陸運輸偏重於公路系統,鐵路的利用率偏低,造成公路擁擠與道路品質差。
[4] 缺乏物流相關標準,甚至棧板、疊櫃方式也都未統一,使得上下貨的時間拉長。
[5] 資訊的應用程度不高,導致缺貨經常發生。
[6] 缺乏專業人才以及優質車隊:物流業薪資報酬低,容易導致離職率偏高,不易養成人才,而且3PL 自有的車輛數有限。
[7] 缺乏現代化物流中心:許多租賃的倉儲設施老舊,也沒有良好的通風系統,導致貨物變質毀損或是竊盜狀況層出不窮。
雖然物流成本增加,不過物流成本佔GDP 的比例卻逐年穩定下降,從2009 年佔GDP 約13.5%,到2010 年約佔GDP12.7%,顯示物流能力有提升,但是還是離物流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高出一倍。根據世界銀行的年度統計,南非的物流績效指標(LogisticsPerformance Index) 在全球排名第28,其他金磚國家的排名分別是:中國27、巴西41、俄羅斯94、印度47,因此在金磚國家中,
中國與南非在物流的表現上算是搶眼,有助於國家進一步推展經濟。
南非的經濟大城約翰尼斯堡距離最近的港口約有600 公里,內陸也沒有運河,因此必須靠大量的陸地運輸,現在南非政府為了紓解道路擁塞狀況,考慮實施收費與碳稅機制,這樣的做法在短期會造成物流成本的上升;長期而言則可以誘導公路運輸改用鐵路運輸。
在南非,要找到物流專業人才相當不容易,因為自動化的程度也不高,所以許多作業還是都靠人力,但是常因為薪資或是種族歧視問題,導致大規模的罷工,甚至一個碼頭可能串連鄰近好幾個碼頭一起罷工,更使得碼頭成為供應鏈不確定性的一環。南非的本錢就是龐大的天然礦產與豐沛的人力,只要有良好的內陸物流系統,礦產就可以賣給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準也可以提升,現在南非政府與民間的共識之一,就是積極發展廊道鐵路系統,讓境內主要經濟大城之間可以透過更好的運輸條件帶來加乘效果,一方面可舒緩公路運輸的負荷,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更多精采文章
- 觀點 台灣,積極動起來吧!
- 觀點 昆山談“招才引智” 台灣談“產業發展” 香港談“香港優勢”
- 專欄 倉庫的建設規劃及搬遷作業
- 專欄 探討臺灣醫藥物流最後一哩 GDP 之契機( 趨勢篇)
- 專欄 大陸台商物流與通路資源調查與整合方向
- 專欄 利用創新的 EIQ 分析法提供電子商務物流中心作業決策
- 特輯 台灣服飾業通路發展現況
- 特輯 鞋服產業的協同商務應用趨勢 -品牌零售企業的協同供應鏈, 共創雙贏
- 焦點報導 以精細化管理實現 高價值客戶體驗 —凡客誠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物流中心
- 特別企劃 服裝物流如何應用無線條碼
- 特別企劃 分揀機如何在NIKE 中國物流中心運用
- 特別企劃 服裝企業如何運用倉儲技術 破解換季需求
- 專欄 台灣寵物市場供應鏈現狀與發展
- 專欄 台灣農產品銷陸之冷鏈課題
- 國際物流 歐美物流發展趨勢
- 專欄 RFID 智慧感測技術在雲端化冷鏈物流平台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