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80期-2016年4月] 生鮮冷鏈激戰正酣 / 物聯網金融破解『麥克米倫缺口』世界難題 — 為『總...

[專欄] 物聯網金融破解『麥克米倫缺口』世界難題 — 為『總理的戰爭』提供致勝利器

 

物聯網 IOT 金融

 

文章來源:編輯部

 

2014年以來,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發數十道權杖,要求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在全中國調研後的結論卻是:大量的錢進入資本市場,但是這些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金融正在進一步與實體經濟脫節。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指出:金融資源配置向政府超配、向大企業標配、向小微經濟低配或不配,已是必然邏輯。大批企業難以為繼,倒閉潮正在蔓延。很顯然,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不是政府的救濟和行政命令可以解決。對於李克強總理來說,這猶如一場需要調集全部力量參與的戰爭。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是什麼? 有沒有辦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打贏這場“總理的戰爭”,本刊記者採訪了信聯智慧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哨麟先生。

陳哨麟簡介:
1984年從事IT行業領導工作,歷任電子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等職務,曾主持解放軍總參謀部通信部某重要軍事網絡安全攻關任務及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設計開發工作。
1989年起參與“無線電干擾國家標準”制定工作;1992年被國家技術監督局任命為“全國無線電干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006年任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流通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任現代金
融研究室主任;信聯智慧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社科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副祕書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歐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它更是一個困擾了國際金融市場,長達85年之久的國際性難題,即麥克米倫缺口【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認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資金缺口,即"資金的供給方不願意以中小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提供資金。最初提出這個概念並用於公開政府報告的是英國的金融產業委員會,為了擺脫當時經濟危機的困擾提出的。】,中國能否在解決這一難題上,彎道超車於國際,就取決於能否有效解決資本跑路、壞帳多、風險大等技術性難題。其中,風險控制作為金融的第一要務,壞帳率的多少成為了衡量貸款平臺風險控制水準的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判斷平臺風險的重要依據之一。而造成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後壞帳率高的背後便是資訊的不對稱性和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控水準低下等問題。

 

找準癥結,對症下藥

自新巴塞爾資本協定【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簡稱新巴塞爾協定或巴塞爾協定II(英文簡稱Basel II),是由國際清算銀行下的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所促成,內容針對1988年的舊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I)做了大幅修改,以期標準化國際上的風險控管制度,提升國際金融服務的風險控管能力。】誕生以來,銀行為防範信貸風險,對中小微企業貸款設置的門檻高、審查嚴、成本高已成為常態。自80年代末至2000年初爆發三角債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之後,中國政府花了許多力氣,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欲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然而不僅無效,反而讓問題愈演愈烈,其原因的形成是多方面的:

 

 

1.固有銀行機制下的抵押難題

為了降低經營風險,銀行目前所提供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對供應鏈融資的質押物設立了嚴格的審核標準。依照銀行業的常規,企業貸款便需要抵押品,這一本質很難改變。並且每家銀行都編有質押物品清單目錄,只有那些目錄上被標注的價格波動較低、價格透明、價值高、易變現、多用途的商品(如:廠房、土地、固定資產等)才會給予供應鏈融資授信,非目錄標注的產品基本上都無法得到融資,這樣一份目錄雖然讓銀行避免了貸款有問題時銀行血本無歸的風險,但卻將許多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拒之門外—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是缺少可抵押資產的。國家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之後又將核心企業的上下游都納入考核範圍內的做法換湯不換藥,無非是在原有的風控機制上縫縫補補,對於每年幾百萬家新舊更迭、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微企業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對於銀行來說,儘管設置了如此高的准貸門檻,但是供應鏈金融作為其商品貨貸的創新型業務,還是無法避免企業一物多押或是協力廠商監督機構不作為,監管不嚴而造成資金回籠難的風險。

 

2.中小企業的特徵和頑疾

儘管近年來中國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很快,但依舊會給人以“散亂差”的印象,並包含有低信用等級、小經濟規模、無授信額度的三項致命劣勢,受中小微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產品生產工藝落
後、品質水準低等因素影響,容易產生貨品堆積導致流動資金缺乏、經營績效差的困局,而經營績效差更是會讓其融資資信差、貸款難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中。還有一些中小微企業因負債率較高而極易陷入缺乏經營流動資金和發展投資基金,以至無法進行生產、經營和改造的桎梏,企業若不能適應市場競爭,想要通過銀行對其進行授信從而進入良性發展更是天方夜譚。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