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9期-2019年6月] 新時代 冷鏈物流風雲再起 / 中國冷鏈的增長點

[專欄] 中國冷鏈的增長點

 

冷鏈 冷鏈物流

 

文章來源:文/主編 海貓貓

 

兩年前,自“新零售”帶動生鮮電商火熱之後,冷鏈物流市場也一度成為了大眾詞彙,儘管“新零售”不再新鮮,但在政策和資本的助力下,冷鏈行業依舊在不斷前行。

 

    據統計,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3,035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48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19%。同時,據預測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將達到1.8億噸,比上年增長 3,300萬噸,同比增長22.1%。從市場規模和需求量來看,中國冷鏈物流市場依舊處於“高速增長、供不應求”的局面。

 

近年來冷鏈增長點

新零售推動的生鮮電商

    冷鏈物流的增長點中,生鮮電商的作用,在近年來異常明顯,加上新零售等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可以說是全方位推動了中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盒馬”、“超級物種”、“7FRESH”們這些被冠以新零售、零售革命典型的生鮮電商們,除了將美味帶給了消費者,也加速了冷鏈行業的發展。

    生鮮電商們對於冷鏈物流發展的推動,一方面體現在末端配送的創新,例如對於簡易保溫箱的開發,自提冷藏櫃的投入使用等等,在保證“最後一公里”方面用足了功夫;另一方面則在於“可追溯”機制的搭建,為了讓消費者放心於品質和保證食品安全,不少生鮮電商企業構建了嚴格有效的“可追溯”機制,如〝本來生活網〞能夠追溯到所銷售的每一塊牛排的生產日期和地點。除此之外,對於冷媒的開發和使用亦是生鮮電商的關注點,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冷媒,有助於生鮮電商降低物流成本和損耗成本,以獲取更高的利潤。

    當然,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中國生鮮電商們在其他環節也做了不少努力,甚至成立了相應的冷鏈企業來為自身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但是這些企業,基本上還未能形成社會化的服務能力。

 

龐大市場自身推動

    “十兆元人民幣”的市場挑動著每一個物流企業們的神經,也吸引著局外人的目光。無論是順豐與夏暉合作成立新公司,還是京東入股步步高亦或是萬科啟動冷鏈物流園業務,均表明了各路企業們對於冷鏈的重視。同時,在物流成為支柱性產業後,冷鏈也成為了重中之重。自2017年以來,中國政府與相關物流企業,發佈了眾多關於冷鏈物流的意見和標準,以此,從規範化和標準化來推動冷鏈行業的發展。

    因此,“前置倉”、“冷鏈生態圈”等概念,被眾多企業付諸實踐,例如盒馬提出“門店及倉儲”,以分散式倉儲降低配送時間,並降低總體倉儲成本;而鮮易供應鏈則是構建了完善的DC、TC、PC、EC網路,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存儲、流通加工、檢驗檢疫及保稅等一體化服務。

 

固有痛點和新需求

舊有痛點

    儘管如此,冷鏈行業痛點仍然存在。首先依舊是標準化和體系還未完善。相比於前幾年,近幾年政府和行業的重視,已經讓冷鏈行業開始有標準可依,但是部分環節的標準化依舊不完善,亦影響了服務品質。例如在農產品的生產源頭,大量的農產品並沒有通過標準化的冷鏈手段進行儲藏和運輸,直接導致了農產品在該環節的損耗。其次是硬體設計的缺乏,包括冷鏈倉儲、冷鏈車輛等等,一直是中國冷鏈行業的痛點和需求,也影響到了農產品反季銷售。此外,行業集中度低導致各企業的標準不一,亦成為了提高冷鏈服務水準的制約因素。

    此外,現有冷鏈技術對於肉食品的保存,無法均衡口感和安全(此處主要是指因溫度變化導致品質的安全問題),基本只能以犧牲口感和部分營養價值來保證安全,對此有些生鮮企業甚至採取了活體進口的方法來儘量保證口感,但此舉成本極大,而且亦不能夠成為長久之計。因此如何在保證口感和營養價值不缺失的情況下還能夠保證安全,成為了肉食品領域的痛點和需求。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