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99期-2019年6月] 新時代 冷鏈物流風雲再起 / 瑞幸咖啡 一夜崛起的背後

[專欄] 瑞幸咖啡 一夜崛起的背後

 

新零售 瑞幸咖啡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成立短短2年,5月17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42億美元。自“新零售”興起,咖啡行業也開始擁抱互聯網基因,誕生了不少互聯網咖啡品牌,其中瑞幸咖啡—小藍杯(主打外帶的藍色杯子)便是佼佼者,而快速進擊的背後,互聯網咖啡品牌們,也面臨著自己的壓力。

 

    2017年,一頭小鹿闖進了中國咖啡行業,這個主打“新零售”的咖啡品牌無論從商品SKU,還是從價格而言,均在對標知名品牌星巴克,它就是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自2017年出現,便開始了一段飛快的發展期,其行銷手段自然是功不可沒。作為初出茅廬的品牌,並沒有選擇“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而是在一開始便在一線城市與其他競爭對手大打出手,依靠高補貼,快配送的方式,迅速捕獲了寫字樓內的白領消費者。尤其是僅能通過APP下單和結算的方式,加上買券補貼的促銷,成為了圈住流量的重要手段,隨著瑞幸咖啡迅速在二三線城市打開市場,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瑞幸咖啡已經被譽為業內的獨角獸,大有與星巴克分庭抗禮的趨勢。2018年末,瑞幸咖啡正式宣佈門店數量達到了2,000家,並宣佈2019年將有超過2,500家門店佈局,計畫未來實現4,500家門店的宏偉目標。屆時,瑞幸咖啡將可能超過星巴克(星巴克為3,600家門店),真正成為中國第一大現磨咖啡品牌。

 

互聯網基因催動高速發展

    瑞幸咖啡發展之快,實超業內外預期,但高速發展讓瑞幸咖啡毀譽參半,此前瑞幸咖啡公佈的動產抵押資訊,更是成為不少人看衰這頭雄鹿的原因。的確,回顧瑞幸咖啡的發展,似乎有著更多的“互聯網”基因,而非餐飲基因。首先,其創始人出身知名互聯網約車平台,其次瑞幸咖啡的長時間高補貼方式,也與其他互聯網企業獲取流量、培養消費者習慣的做法並無二致,更像是“互聯網+”咖啡版本。此類的企業並不以快速盈利為目的,而是期望短時間內提升品牌價值和自身估值,甚至謀求上市。參考過去,因無法實現盈利或獲得更多新投資,而導致資金鏈斷裂等,而宣告退出行業的企業不勝枚舉。有ofo、摩拜單車在前,瑞幸咖啡的高補貼模式,為自身帶來了相當大的資金壓力,自然也成為了業內外不看好其後續發展的重要原因。

 

咖啡市場潛力大

    不過相比之下,瑞幸咖啡有著自身的優勢。首先是市場。中國咖啡市場剛剛進入成熟期,現磨咖啡品牌占比較小。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統計,2014~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量逐步增長且放緩,2014年咖啡消費總量為2,077.14萬噸,同比增長34%,2017年消費總量為3,480.95萬噸,同比增長29%,預計2018年全年3,642.86噸,增長率進一步降低至5%。同時,目前中國咖啡市場以即溶咖啡為主,現磨咖啡僅有18%的市場比例,預計2019年現磨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而隨著中國消費者對咖啡飲品的消費選擇,越來越頻繁以及對咖啡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少人認為中國咖啡市場仍具有極大潛力。

    其次相比於其他行業,咖啡並非偽需求,對消費習慣培養相對低於其他行業。第三是有成功的案例在先,無論是美團外賣還是餓了麼外賣,還是近年來興起的新零售,均表明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市場,餐飲業的機會相對更大。

 

高速擴張帶來的供應鏈壓力

    不過相比於其他互聯網企業,瑞幸咖啡即便滿身的互聯網基因,卻依然要注重產品的品質,畢竟咖啡才是瑞幸打開市場、留住消費者的不二法門。而且,隨著瑞幸咖啡的急劇擴張,供應鏈方面的壓力自然而然開始凸顯。

 

原料採購的風險和擔憂

    正如上文所言,瑞幸咖啡自誕生之初便對標星巴克,除了商品SKU、定價相同外,更重要的是瑞幸咖啡選擇的原料供應商大部分與星巴克的供應商重疊。瑞幸咖啡此舉自然是為了保證在口感方面不落下風,但是卻也給自身帶來一定的風險。首先是無法通過實際售價(即使用補貼後的商品售價)來提供足夠的盈利,甚至可能會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帶來資金風險。另一風險則在於隨著瑞幸咖啡的迅速鋪開,對於原料的採購量自然也會迅速擴大,供應商能否及時、足量地滿足瑞幸咖啡的需求成為關鍵。此前瑞幸咖啡曾與星巴克傳出“供應商壟斷”的消息,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瑞幸咖啡在供應商方面的風險和擔憂。尤其是當瑞幸咖啡的備用供應商無法達到原來的要求,瑞幸咖啡很有可能失去一部分用戶。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