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案例
海淘奢侈品罪與罰
文章來源:騰訊財經
華人在海外市場強勁的購買能力,促使2014年中國市場終於培育出了一種新型商業模式—跨境電商。從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電商平臺,到沃爾瑪擁有的1號店,再到亞馬遜中國和聚美優品,幾乎中國所有擁有平臺電商業務的公司,在一年之間都為自己貼上了“跨境”標籤。
與跨境電商的發展相伴,“海淘”或“海外代購”成為眾多跨境電商平臺賣家招攬生意的關鍵字。所謂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 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海淘,是指通過互聯網檢索海外商品資訊,並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由海外公司發貨回國的購物方式。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前,《棱鏡》接到一位從事海外代購電商的人士爆料稱,許多標榜海淘等宣傳詞語的平臺電商都存在假貨,其中假貨數量最多的就是奢侈品。奢侈品專家周婷也曾表示,2013年的調研資料顯示,中國網上銷售的奢侈品中80%是假貨。
為此,《棱鏡》以奢侈品“海淘貨”為線索,深入管道商、分銷商、廠商、消費者以及品牌商等環節進行調查,希望在跨境電商盛行之際,一探這些奢侈品的真實面目。
從個體商戶到平臺都有售假?
“我的BV錢包有點劃傷了,可以幫我簡單處理一下麼?”在上海的一個Bottega Veneta (寶緹嘉,簡稱BV)櫃檯前,Jo拿著她的錢包來做修復。在旁邊的櫃檯,一對母女正在為一款設計相似的BV錢包付款,標牌上的價格近5000元。
“您看,現在看起來不會很明顯了。”不到10分鐘,店員拿著修護好的錢包雙手呈給Jo。Jo看起來很滿意,把一張香港的BV購物小票和發票一同塞回錢包裡。
還沒走出門店多遠,Jo便拿出手機告訴男友這個消息。“我說了吧,櫃檯根本看不出來我的是700塊的假貨,還給我做了個保養呢。”Jo為自己的“惡作劇”成功感到興奮莫名。
Jo告訴《棱鏡》, BV錢包的購買經歷“成功”之後,她陸續又從平臺商戶、朋友圈商家等多個管道購買過許多奢侈品,品類包括小配飾、太陽鏡、鞋子、衣服等,這些商品的售價大多是櫃檯價格的四分之一,有些甚至是十分之一。
其實,對於自己購買的商品是否屬於假貨,Jo並沒有確切概念。遼寧華英律師事務所陳甦在接受《棱鏡》採訪時表示,假貨沒有確切的定義,法律上也沒有明確表述假貨的外延是什麼。“個人認為,一般來說侵犯商標權或專利權生產的產品大概都可以說是假貨。”
陳甦舉例說,一家給手機品牌做生產的代工廠的任務是組裝手機,但不能銷售,一旦隨意銷售,可能就構成專利法上的專利侵權。至於商標法,一家生產加工PRADA(普拉達)包的工廠,如果在沒有授權可以使用商標的情況下,隨便用在同類商品上還賣了出去,這就是商標侵權,也屬於假貨範疇。
《棱鏡》找到一位兼職在朋友圈和平臺電商上賣貨的代理王碩,他告訴《棱鏡》,幸運的時候他一天就能賣出去兩個,平時一般是一周兩三個的速度。而一個進價400元的包,一般能賺150元左右。通常情況下,王碩一個月能賺到2000元左右的收入,這已經接近中國三四線城市裡一位普通工人的工資。
除了個體賣家,一些電商平臺本身也被證明和質疑存在奢侈品售假行為。海豚供應鏈CEO兼聯合創始人David Lee在接受《棱鏡》採訪中表示,很多單據、包裝齊全的洋貨,表面看來毫無瑕疵,其實都是中國造假工廠的“作品”。“一些公司把奢侈品假貨先以普通貨物的名義出口到歐洲,再通過電商以正品的身份郵回中國。”
David 透露,一些開放的電商平臺為了快速擴張,對招商審核並不十分嚴格,只要對方具備自由貿易合同,而且有貨,便可以入駐平臺。而審核的鬆懈和部分人員審核能力的缺失,給這些貿易公司提供了賣假貨的機會。
David沒有透露所謂“開放的電商平臺”具體指向哪間公司。不過,2014年7月被騰訊科技曝光的禕鵬恒業公司,揭開了冰山的一角。這間公司通過偽造品牌授權書和報關單等檔,向多家電商平臺銷售所謂“海淘”而來的服裝、手錶等奢侈品。禕鵬恒業公司的案發牽連出多家大型電商平臺,包括聚美優品、亞馬遜中國、1號店、美團網等。
中間商和“皮條客”的繁榮
在王碩所在的圈子裡,白雲皮具城被稱為“國內知名奢侈品假貨集散地”。這裡通常是門庭若市,不過每年進入三月份,生意便會冷清很多,很多商家都不敢把假貨擺上櫃檯。
一位假貨中間商告訴《棱鏡》,廣州市工商局最近活動頻繁,動輒就來檢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意。這位中間商戲稱自己是個負責寄快遞的“皮條客”,他的通訊錄裡還有很多大大小小分佈在全國的代理。其中,有些是在網路上以“海淘”等名義銷售,有些則線上下開設了各式各樣的小店。
實際上,在白雲皮具城以及與之相鄰的寫字樓和居民樓內,隱藏著更多的各類商家。這些商家有些是自己有小型假貨工廠,有些是從廣州、東莞等假貨工廠進貨,再向外批發。這裡的假貨價格相對低廉,比如一個標價過萬的Prada經典殺手款式包,只要600元便可拿貨。
這位自稱“皮條客”的人士還告訴《棱鏡》,他們除了提供從原單、原版到高仿等不同款式的商品外,還可以提供全套海外代購的各類發票,票據的價格與這些商品一樣,也相當便宜。此外,其中的原單貨支援“專櫃驗貨”。
另一位熟悉假貨的人士也向《棱鏡》透露,在東莞要偽造一套國外商場的購物小票、品牌店的收據、發票等只要50元。David Lee也表示:“特別是歐洲的小票,並不像中國的發票有防偽標識,物流等單據都是可以偽造的。”
除了發票等購買證明,“奢侈品鑒定師”李文濤建議,不要相信“包袋上的編號在品牌官網能查詢到”這樣的謊言。以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簡稱LV)為例,其包袋上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專屬編號”,只有表明產地、製造年份的生產編號以及包袋型號的代碼。“在官網上肯定可以找到這些編號對應的記錄,因為一款型號的代碼可以給多個包袋使用。”
“支持專櫃驗貨”同樣是假貨商家的鬼話。一位曾在LV百貨精品店工作的員工表示,店長明確和店員說過,不允許提供檢驗真偽的服務,如果遇到消費者攜帶假貨來索取保養、維修或個性刻印等服務,不可以說“假貨”等帶有判斷性的詞語,只需要提示“不是我們的商品”即可。
不管怎樣,“皮條客”們充當了所謂“海淘”奢侈品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而“皮條客”和賣家們的敘述,都將奢侈品假貨的鏈條指向了一個源頭——奢侈品代工廠。
溯源代工廠之殃
由於勞動力等綜合成本低廉,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很多奢侈品的代工廠聚集地,奢侈品商們發來設計圖和樣板貨,代工廠負責進行批量生產。
現在在中國代工的品牌超過十家,有Michael Kors(簡稱MK)、Tory Burch(托裡·伯奇,簡稱TB)、Coach(蔻馳)、Prada(普拉達),Miu Miu(繆繆)、Fendi(芬迪),Burberry(巴寶莉)、Gucci(古馳),Givenchy(紀梵希)以及Kate Spade(凱特·絲蓓,簡稱KS)等。
這些品牌的代工廠主要聚集在廣州、東莞及青島等地。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韓國世門在廣州及青島開設的分廠、港資起家並已經上市的時代皮具,還有東莞厚街勵泰皮具廠等。
在一單單的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品質控制不合格的貨品,或者追單剩餘的尾貨。這些不入品牌商“法眼”的貨,便通過各種管道流向了市場。這些貨就是所謂的“原單貨”,也是各路商家們賣得最貴的一類。
在青島世門代工廠工作超過五年的樓靜告訴《棱鏡》,她私下就在青島開了一間小店,售賣工廠裡“拿出來”的這些貨。樓靜透露,以前廠長、倉管和品質控制人員等都可以帶出來一些沒問題的好貨,但是現在管得越來越嚴,瑕疵品或“尾單”才有機會拿出來。
“有些領導想換錢的時候,就想辦法帶幾個出來,給外面的人賣。”樓靜說。這些被帶出來的包,一般是在熟人間消化,或者通過私人關係轉手,價格一般只是專櫃價的四分之一。
不過,正品貨大量外流的情況也會偶爾出現。《棱鏡》瞭解到,2015年年初,青島世門代工廠就流出了一批Tommy Hilfiger(湯米·希爾費格)單肩小包。由於出口不及時,代工廠按照吊牌價格賠償給了品牌商,而已經下線的成品包就全部留出了工廠。
熟悉東莞某代工廠的一位知情人士也表示,這種大批量因合同等問題而流貨的現象,確實發生過,品牌商並不知情,工廠內部的人都帶了出來。
然而,違規流出代工廠的“原單貨”只是假貨的冰山一角。
安雅在東莞一家專門製作MK的“原版貨”工廠上班。她告訴《棱鏡》,自己所在工廠的貨都是原版皮、原版五金,連制包的版都是相同的。
安雅稱對設計圖從何而來這件事並不知情。但她描述,其所在工廠的車間設置、任務安排、產品生產流程等都與曾經工作過的代工廠沒什麼差別,連產品出廠前也都有品質控制人員挨個單品檢查,確認合格再配上和正品一樣的包裝出廠。
在這家假貨工廠的院子裡,每天都有大量的快遞人員出入,他們把這些假貨包裹分銷到全國各地。“做假貨比私賣原單賺得多啊,產量還不比正品差。那些代工廠的中高層管理者本來就很容易打聽到皮料和五金的供應商,再把圖紙帶出來賣給小工廠,這種錢賺得太容易了。” 安雅說。
另外一位知情人士還告訴《棱鏡》,“一些代工廠裡面的人,乾脆自己在外面辦小廠子接活,給廠裡的領導點好處,別讓品牌商發現就行。”
在“海淘”的光環之下,眾多賣家與“皮條客”以及代工廠,結成了奢侈品售假的利益鏈條。那麼,品牌廠商在這一過程中,緣何聽之任之呢?
品牌商的尷尬境地
劍橋包(Cambridge Satchel)是一家2008年創立於英國的新興輕奢品牌,一個牛皮檔包的價格大概在1500元以上。劍橋包的全球傳播經理Nicola Hamilton在接受《棱鏡》採訪時表示,她們公司也遭遇過假貨侵權事件。
“我們原來的代工廠是位於萊徹斯特市(Lecester)的Zatchels工廠,2011年時我們發現這家工廠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外出售了與我們品牌幾乎一樣的產品,設計和皮料幾乎都一模一樣。顯然這是違法的,後來我們把這家代工廠告上了法庭,並獲得了賠償。”
Nicole介紹說,儘管劍橋包只是一家輕奢品牌,也和很多一線奢侈品牌一樣隨時面臨假貨的衝擊。劍橋包公司雇傭了美國品牌保護服務商Mark Monitor進行日常的假貨檢測,目前累計發現300多家出售假劍橋包的電商網站,公司對其進行了起訴,並且大部分都得到解決。
“儘管這樣,還是經常有消費者向我們投訴,說我們的包品質不好,要求賠償。但其實那些只是印著我們商標的假貨,並不是我們的產品。”Nicola說,公司對假貨一直無可奈何。
遼寧華英律師事務所陳甦表示,品牌商可以使用《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規制進行維權,此外,“品牌商和代工廠之間一定是有嚴密的合同,當然,不排除有通過成為股東等方式控制的。”
在中國,打假這類問題通常由各地的工商管理局以及當地的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部門負責。比如在2014年4月20日至5月4日期間,廣州白雲區打假辦和工商等部門就採取了聯合行動,搗毀儲假售假窩點23個,查獲涉假皮具、手錶、眼鏡等產品超過1.3萬件,總貨值超過8330萬元。
不過陳甦表示,由於市場活動變化迅速,行政部門的監管通常都會滯後,品牌商方面也會經常調查市場情況,並進行維權。
2012年7月,LV就將南京、合肥兩地售賣其品牌假貨的3家大市場及30多家個體戶告上法庭,每家均索賠50萬元,總金額超過2000萬元。
LV等品牌只對小商家下手的做法,似乎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假貨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奢侈品圈人士認為,“現在滿大街的人背的都是國際大牌,沒有幾個是真的,導致很多高消費能力的人開始排斥購買奢侈品。品牌商之所以打假,只不過為了重振目標消費者對他們的奢侈品的信心,維護品牌形象罷了。”
難道,奢侈品商們不知道代工廠和假貨工廠的存在麼?
“那些大公司都知道,他們也沒辦法。”前述熟悉東莞代工廠的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要處罰有違法行為的中國代工廠,恐怕沒有哪個代工廠是乾淨的,到時候整個生產鏈條都會受到影響。目前為止,中國代工廠的價格、生產水準以及未來產能空間仍然是這些奢侈品公司的首選。
然而,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東莞等地的代工廠正面臨著勞動力成本的暴漲等多重壓力,包括Coach(蔻馳)在內的一些奢侈品商已經開始在東南亞尋求新的代工廠資源。韓國世門也在印尼和越南等成本更低廉的國家開設了新的工廠。
更新日期:2015/3/15
文章分類:電商/服飾
更多營運案例
- 電商/服飾醫藥電商:創新者無窘境
- 電商/服飾馬雲的“菜鳥”起飛:能飛多高,多遠?
- 電商/服飾解密亞馬遜中國的物流戰略
- 電商/服飾法國電子商務市場
- 電商/服飾未來“微信”將顛覆中國大陸 物流的運營模式
- 電商/服飾美國Gap首個世界一流的配送中心
- 電商/服飾電商自建物流VS協力廠商, 亦分亦合
- 電商/服飾食品國際貿易的颶風 —電子商務
- 電商/服飾菜鳥網路馬雲的天下還是快遞的未來
- 電商/服飾顛覆了零售業,亞馬遜這次還要顛覆物流業
- 電商/服飾深度解析2014服裝業9大現象:O2O不過是無邊界零售方案
- 電商/服飾玩轉雙11,發網“四式”絕招為你保駕護航
- 電商/服飾面對阿里的壓力 亞馬遜選擇做物流 能否扳回一局?
- 電商/服飾一座總倉 是管理供應鏈庫存的鑰匙 —專訪路威酩軒香水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物流總監 林正娣
- 電商/服飾C&A、ZARA、H&M...大牌在中國都不好過,但快時尚的店卻越開越多
- 電商/服飾台灣網路商家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現況與機會(下) 從台灣網路發展來看物流建構的下一步
- 電商/服飾奢侈品電商即將王者歸來,轉型之路逐漸走向成熟
- 電商/服飾服飾業物流: 速度與效率比成本還重要
- 電商/服飾鞋服產業的協同商務應用趨勢 -品牌零售企業的協同供應鏈, 共創雙贏
- 電商/服飾美特斯邦威的O2O之路如何走
- 電商/服飾物流業的營運創新模式 -電子商務物流
- 電商/服飾東南亞物流市場開始爆發,受益於電商崛起
- 電商/服飾“田園牧歌”緣何成絕唱 生鮮宅配業路在何方?
- 電商/服飾從人工分揀到AI 決策 用演算法重構臺灣物流DNA
- 電商/服飾鋒馥智慧物流系統如何助推鞋服企業智慧化發展?—鋒馥拳頭產品應用於南非市場的探索
- 電商/服飾直擊馬來西亞跨境電商物流 鋒馥在東南亞的 30 年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