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案例
C&A、ZARA、H&M...大牌在中國都不好過,但快時尚的店卻越開越多
文章來源:jiemian
靜安寺晶品購物中心,門前圍上多時的一處擋板已經拆除,快時尚品牌C&A在這裡正式營業。
在開幕活動上,今年8月剛剛上任的C&A中國首席執行官Lawrence Brenninkmeijer也出現在現場。
“來之前,我對中國市場到底多大沒有概念,也沒有想到這裡的增長會這麼快。全世界都將目光聚焦在中國,每個品牌都想開拓中國市場,”Brenninkmeijer對介面新聞記者說,“消費者在這裡幾乎找得到所有地球上存在的品牌,競爭越來越激烈。”
這個來自荷蘭的快時尚品牌想要從競爭對手中取得市場份額絕非易事,因為不僅歐洲的快時尚品牌早就在這裡耕耘多時,連韓國的快時尚品牌都說要進軍中國。就像在晶品購物中心,開在C&A周圍的除了H&M,還有Forever 21。
C&A和H&M同一年進入中國。2007年,C&A的頭四家中國店鋪相繼開張,曾一度為行業人士和分析師們看好。然而H&M目前在中國的門店已經超過200家,但官方資料顯示,C&A眼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只有75家。除了其始終強調的本土化與品質優之外,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記憶點。
(C&A晶品中心店)
Lawrence Brenninkmeijer的到來正是為了改變這種尷尬的局面。本身來自擁有C&A的 Brenninkmeijer家族,在來到中國之前,他從2012年起出任C&A巴西運營副總裁。在任的3年半裡,巴西門店數量從200家增長至300多家。巴西現在排在德國之後,是C&A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更早之前,他還出任過C&A土耳其的常務董事,將旗下員工從3名擴張為500多名,並在土耳其成功開設了26家門店。
將過去表現突出的家族成員擺上中國CEO的位置,這讓大部分人相信C&A打算重拾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優勢。不過,中國市場大且複雜,Brenninkmeijer稱他目前仍在瞭解、熟悉期間,制定中國市場計畫還為時過早。但2015年底前,C&A還會有10家新店開幕。
C&A在擴張,其他快時尚品牌也沒有在中國市場鬆懈。從2002年優衣庫登陸上海起,快時尚在中國的發展便一直迅猛。
羅蘭貝格諮詢公司高級專案經理季曉燕稱,在過去3-5年間,快時尚在中國進入爆發期。促使這片市場爆發的,除了因為設計迅速跟進大牌、價低、上新快等一般因素,也因為不少中國本土服裝品牌放棄了低價市場。
“原本這些國內服裝並不貴,但在過去7-8年間,每年漲價20%,這給國際快時尚品牌留下很大的市場空間。”季曉燕對介面新聞記者說。
在季曉燕看來,在中國做生意的這些的快時尚品牌中,發展勢頭最好的可能是優衣庫,“款式經典、百搭,而且價格親民,哪怕四線城市也沉得下去”。而把門店開到更多的非一線城市,這也正是優衣庫的中國市場策略。
“在中國內地市場目前的316家店鋪中,超過100家店鋪集中在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未來肯定要滲透到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去年10月,其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優衣庫大中華區CEO潘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從2013年至2015年,中國的時尚市場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奢侈品在中國的銷售從連年雙位數的增長變成了不斷放緩,最終出現了2014年的負增長1%的數字。奢侈品的門店策略也從之前幾年的激進轉為了保守。而貝恩諮詢預計,2015年情況仍然不會得到太大的改善。
然而與奢侈品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快時尚在中國的擴張速度卻未曾放緩。商業地產服務及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曾在2013年發佈過《演變中的中國零售業格局:快時尚》。這份報告顯示,從門店總數來看,中國已然成為國際快時尚品牌最為重要的海外市場:Zara和優衣庫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場,H&M和C&A亞洲最大的海外市場。
CBRE研究部中國區主管、執行董事陳仲偉告訴介面新聞,截止今年上半年,優衣庫、H&M、Zara和C&A這四家快時尚品牌門店數量較2013年6月增長了65%。每個快時尚品牌開店預算都頗為大手筆,H&M今年將在中國新開80家店,Zara將新增60家,優衣庫則新增100家。而Forever21除去已有9家,計畫再開50家。
各地不斷興建的購物中心為這股開店熱潮推波助瀾。購物中心曾經一度把百貨、一線奢侈品牌作為主力店鋪,但過去幾年來,能夠帶動客流的快時尚越來越吃香。憑藉強大的聚客能力和大面積的商鋪需求,快時尚品牌成為業主競相以優惠條款招攬的零售類租戶。
“一線城市、地理位置很好,且運營商很有經驗的購物中心不會放下身段求它們(快時尚品牌),但在二三線城市,尤其是購物中心已經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這些快時尚在進駐談判時就會比較有優勢。” 陳仲偉補充說。有些快時尚進駐之後甚至不用交基本租金,只需按照營業額上交一定比例的租金,減少固定成本支出。
隨著商業地產的步伐,各大品牌的擴張策略大同小異:從過去的以一二線主要城市為主逐步轉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式”發展。
“去年我們開店主要集中在二線城市,這也是快時尚增長最快的地方。”C&A中國市場總監沈維對介面新聞記者說。二三線城市居民消費力的增長、充裕的零售物業和較為廉價的租賃條件吸引著品牌將展現延展至更遠的地方。
但是,三四線消費觀念和品牌認知度、接受度與成熟市場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由於供過於求,不少購物中心營業慘澹。一旦品牌選擇提前退出,它可能會面臨前期投入的損失,而且品牌形象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在開線下門店的同時,這些快時尚品牌也沒有忽略對線上網店的投入——優衣庫、Zara、C&A等品牌先後在天貓和京東開店。此外,越來越多品牌還積極嘗試在中國實行多品牌戰略,以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差異化、細分化的購買需求。例如Zara旗下的Zara Home家居和Oysho女士內衣品牌,優衣庫姐妹品牌GU等等。
不過,即使快時尚勢頭不錯,C&A也不打算加入門店大戰。
“我不希望這是一場門店數量的競爭,我們想要保持自己的節奏,這是基於經濟和我們服務消費者能力的決定。”Brenninkmeijer說。
更新日期:2015/9/23
文章分類:電商/服飾
更多營運案例
- 電商/服飾醫藥電商:創新者無窘境
- 電商/服飾馬雲的“菜鳥”起飛:能飛多高,多遠?
- 電商/服飾解密亞馬遜中國的物流戰略
- 電商/服飾法國電子商務市場
- 電商/服飾未來“微信”將顛覆中國大陸 物流的運營模式
- 電商/服飾美國Gap首個世界一流的配送中心
- 電商/服飾電商自建物流VS協力廠商, 亦分亦合
- 電商/服飾食品國際貿易的颶風 —電子商務
- 電商/服飾菜鳥網路馬雲的天下還是快遞的未來
- 電商/服飾顛覆了零售業,亞馬遜這次還要顛覆物流業
- 電商/服飾深度解析2014服裝業9大現象:O2O不過是無邊界零售方案
- 電商/服飾玩轉雙11,發網“四式”絕招為你保駕護航
- 電商/服飾面對阿里的壓力 亞馬遜選擇做物流 能否扳回一局?
- 電商/服飾一座總倉 是管理供應鏈庫存的鑰匙 —專訪路威酩軒香水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物流總監 林正娣
- 電商/服飾海淘奢侈品罪與罰
- 電商/服飾台灣網路商家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現況與機會(下) 從台灣網路發展來看物流建構的下一步
- 電商/服飾奢侈品電商即將王者歸來,轉型之路逐漸走向成熟
- 電商/服飾服飾業物流: 速度與效率比成本還重要
- 電商/服飾鞋服產業的協同商務應用趨勢 -品牌零售企業的協同供應鏈, 共創雙贏
- 電商/服飾美特斯邦威的O2O之路如何走
- 電商/服飾物流業的營運創新模式 -電子商務物流
- 電商/服飾東南亞物流市場開始爆發,受益於電商崛起
- 電商/服飾“田園牧歌”緣何成絕唱 生鮮宅配業路在何方?
- 電商/服飾從人工分揀到AI 決策 用演算法重構臺灣物流DNA
- 電商/服飾鋒馥智慧物流系統如何助推鞋服企業智慧化發展?—鋒馥拳頭產品應用於南非市場的探索
- 電商/服飾直擊馬來西亞跨境電商物流 鋒馥在東南亞的 30 年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