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案例
服飾業物流: 速度與效率比成本還重要
文章來源:本刊編輯部編譯
要做好供應鏈管理,大概有二種思考方向,一個是強化供應鏈末端的銷售預測,用比較可靠的市場預估驅動整個供應鏈;另一個方向則是通過更靈活的供應鏈,縮短供應鏈週期,以便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有人說,只要做好前端的銷售預測,就可解決供應鏈問題。然而,服飾的購買很多時候是衝動式購買,知名學者Christopher在2000年就研究指出,服飾產業就算有再精良的市場預測技術,也難以解決後端的供應鏈問題,反而必須“降低”對市場預測的依賴,採用更好的資訊系統串連上下游,縮短供應鏈的反應時間。
雖然服飾產業的需求難以預測,但是如果通過社群的影響力,將消費者評價直接與商品本身掛鉤,將可以降低商品需求預測的複雜性。例如巴西就有服飾業者,使用類似臉書的呈現方式,直接在衣架上利用電子顯示器投射該服飾累計購買人數,或是消費者按贊次數,讓消費者選擇時有更多的參考資訊。服飾產業的物流中心有其獨特性,因此難以和一般物流中心共存,換句話說,要用一套倉儲管理系統(WMS),管理一個一樓是服飾產品、二樓是半導體產品的物流中心是很困難的。
因此,服務產業的物流中心多使用專用系統、特殊的倉儲管理設備甚至特殊的流通加工服務,使之成為一個服飾全後勤物流工廠。
服飾產業最大的特色就是產品的多樣性,一件設計師的作品,可能用了不同顏色、尺寸、配件,變成不同的SKU,這樣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消費者的可選擇性,但是產品的多樣性會導致物流成本提高,而且也容易導致單品缺貨率提高,並且造成生產成本上升。服飾物流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該到店的日子一定得到,因為只要錯過一天,原本大量鋪貨的促銷商品將乏人問津,在服務供應鏈中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做或死(do or die supply chain),想在這個領域存活,就得遵守這個法則。
除了緊迫的時間要求外,物流業者還必須解決包括地區進口配額(特別是美國)、關稅、運輸等問題,為了儘量壓低產品價格,許多歐美廠商會選擇到印度、北非,或是中南美洲找服飾代工。因此,供應鏈的距離更長。不過,長距離並非這個供應鏈複雜的唯一因素,因為在生產過程,或是進出口通關過程,往往會有其他的意外發生。
舉例來說,由於亞洲是服飾代工重鎮,因此許多業者在亞洲設立了集貨物流中心,可以將單一客人不同的服飾訂單彙集成專門的貨櫃後再出口,在等待的過程中,萬一其中有一、二張訂單的貨還沒到,可能就會延誤到其他已經在物流中心等候出口的貨。而且,原本要出到歐洲的服飾,可能臨時收到通知要改出到美國。改變訂單出貨位址,在服飾業是家常便飯。
服飾的價格有便宜的和高端流行服飾,越是便宜的服飾,就越適合做預測生產、大量生產;相對的,越貴的流行服飾越難預測,需求不確定性也很高。全球第二大的流行服飾品牌H&M,是供應鏈管理上最特殊的,H&M店面的服飾,從來不會放超過一個月,因此可讓消費者永遠保持新鮮感。H&M發跡於瑞典,但是其每年的營業額卻有70%都是來自海外,更令人驚訝的是,H&M完全沒有自己的工廠,而是與全球900多家的服飾代工廠簽長期合約,其服飾運輸有90%依靠海運與鐵路,所有的供應鏈主要活動也都是統一由H&M總部規劃、調度。
H&M在每年的春季、秋季會有較多的新商品,其餘季節則是視市場狀況少量推出新商品。H&M在全球部署了近30個生產辦公室(production office),生產辦公室都位在供應商所在的地理區位附近,生產辦公室負責擔任買家與供應商的橋樑,把買家的訂單適當分配給相關的供應商生產,然後生產辦公室也負責監督樣品的試做以及最後的品管把關。
H&M的所有零售店面都必須與中央資訊系統連接,因此各店的銷售與庫存狀況都可每日彙集,並且可做立即的庫存調度。
另一個極端例子則是ZARA,其自有產能比例很高,以便隨時生產當季服飾,而且可以小批量生產,不用為了堆滿貨櫃而大量生產。由於ZARA的產能大多集中在歐洲,其工資比起亞洲高很多,但是對ZARA而言,因為大幅縮短供應鏈週期所產生的效益,遠比工資來的多,因為ZARA可以做到“當季衣服當季生產、配銷”。當別家服飾業因為庫存要降價求售時,ZARA已經開始準備下一季的服飾生產。
相對於ZARA與H&M,Uniqlo則是比較年輕的品牌,走的是平價大眾服飾路線,號稱0歲到99歲的人都可在Uniqlo買到適合的衣服,Uniqlo在全球約有70家合作的成衣代工廠,主要以大批量生產為主,主要的生產基地還是在中國大陸,其產品有70%來自大陸製造。
Uniqlo不追隨流行,而是觀察“哪一種流行最持久”,然後把這類流行服飾做更多的差異化。舉例來說,機能性運動衣、羽絨衣、上班族服飾、童裝等,都是一般消費者“每天都要穿”的衣服,Uniqlo就會把這些衣服做到兼顧時尚與舒適,以消費者付得起的價格售出。
在這個高度競爭的服飾供應鏈中,做得最好的協力廠商物流是Logwin。Logwin在服飾產業有近50年的專業物流經驗,全球有8000多家客戶使用其服務。客戶不用自己設立太多的物流或是配銷中心,即使要作逆物流或流通加工,Logwin都可協助客戶快速解決。
Logwin最自豪的就是其“Just-in-Shop”服務,海運貨櫃進入Logwin物流中心之後,可立即做越庫(cross-docking)或是加工、貼標、熨燙,然後直接掛上活動衣架送到實體店,到店後,服飾商品不用再整理,不用再整燙,就可以直接銷售,因此可縮短店面的整備時間。
Uniqlo、H&M、ZARA這三家都是全球知名的連鎖服飾品牌,這三家共同的成功經驗就是:成功絕對不是靠“猜測市場走向”,也不是靠少數天才去預測市場趨勢,而是靠精准的數位與快速的供應鏈回應。一般在服飾業,大約有30~40%的商品會被迫降價求售,但是最厲害的西班牙服飾品牌ZARA,可以做到僅有15%~20%商品降價求售。靠的就是嚴謹的資訊系統與高效率供應鏈,在ZARA有句名言:速度與效率比成本還重要!
更新日期:2015/10/22
文章分類:電商/服飾
更多營運案例
- 電商/服飾醫藥電商:創新者無窘境
- 電商/服飾馬雲的“菜鳥”起飛:能飛多高,多遠?
- 電商/服飾解密亞馬遜中國的物流戰略
- 電商/服飾法國電子商務市場
- 電商/服飾未來“微信”將顛覆中國大陸 物流的運營模式
- 電商/服飾美國Gap首個世界一流的配送中心
- 電商/服飾電商自建物流VS協力廠商, 亦分亦合
- 電商/服飾食品國際貿易的颶風 —電子商務
- 電商/服飾菜鳥網路馬雲的天下還是快遞的未來
- 電商/服飾顛覆了零售業,亞馬遜這次還要顛覆物流業
- 電商/服飾深度解析2014服裝業9大現象:O2O不過是無邊界零售方案
- 電商/服飾玩轉雙11,發網“四式”絕招為你保駕護航
- 電商/服飾面對阿里的壓力 亞馬遜選擇做物流 能否扳回一局?
- 電商/服飾一座總倉 是管理供應鏈庫存的鑰匙 —專訪路威酩軒香水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物流總監 林正娣
- 電商/服飾C&A、ZARA、H&M...大牌在中國都不好過,但快時尚的店卻越開越多
- 電商/服飾海淘奢侈品罪與罰
- 電商/服飾台灣網路商家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現況與機會(下) 從台灣網路發展來看物流建構的下一步
- 電商/服飾奢侈品電商即將王者歸來,轉型之路逐漸走向成熟
- 電商/服飾鞋服產業的協同商務應用趨勢 -品牌零售企業的協同供應鏈, 共創雙贏
- 電商/服飾美特斯邦威的O2O之路如何走
- 電商/服飾物流業的營運創新模式 -電子商務物流
- 電商/服飾東南亞物流市場開始爆發,受益於電商崛起
- 電商/服飾“田園牧歌”緣何成絕唱 生鮮宅配業路在何方?
- 電商/服飾從人工分揀到AI 決策 用演算法重構臺灣物流DNA
- 電商/服飾鋒馥智慧物流系統如何助推鞋服企業智慧化發展?—鋒馥拳頭產品應用於南非市場的探索
- 電商/服飾直擊馬來西亞跨境電商物流 鋒馥在東南亞的 30 年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