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案例
電商自建物流VS協力廠商, 亦分亦合
文章來源:編輯部
令人又愛又恨的“協力廠商”
目前,淘寶、天貓的物流配送模式屬於外包協力廠商。通俗來講,淘寶系將庫存集中於一地,從店鋪所在地直發全國。去年淘寶(包括天貓)共生成超過50億個包裹數量(根據2013年天貓物流報告),這個佔據社會總業務量55%左右的體量全部由協力廠商民營物流企業消化,其中,佔據前列的是“三通一達”四家快遞企業。
淘寶系包裹的龐大體量催生了眾多快遞企業的生成與壯大(以去年為例,淘寶包裹數量為全國快遞業務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常常令協力廠商快遞市場難以承受。考慮到協力廠商快遞市場都無法完全消化淘寶系快件市場,顯然阿裡即使自建物流體系也無法滿足自身的業務量,最多作為協力廠商物流的補充。早在2011年底淘寶方面也透露,目前有至少70%的網購“必須”依靠快遞來完成;用自建、租賃等方式獲得一張能夠滿足需求、掌控在自己手裡的網路絕非易事。淘寶系已經錯過了發展自建物流的最佳時機。
(全國包裹量資料來源於國家郵政局《2013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淘寶係數據來源於《天貓2013年物流年報》)
在電子商務最為發達的美國,電商也只專注於銷售,而將物流業務外包於UPS、Fedex等現代物流企業,比如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和UPS合作,前者不斷強化自身的倉儲管理能力,而後者則強化配送及訂單處理能力。
然而“爆倉”、“慢遞”、“快件損壞丟失”等事件不斷考驗著線民的耐心與情緒,也暴露出物流外包協力廠商模式的弊端:協力廠商快遞企業的服務品質問題,電商與協力廠商快遞企業的配送成本存在抵牾,電商難以管理協力廠商快遞,諸如此類。
自建物流,一個不小的企業建設工程
鑒於物流成為電商的發展關鍵,也鑒於協力廠商市場處於重壓狀態,中國國內電商企業紛紛開始了自建物流的潮流。拋開市場衝動、跟風等非理性因素,電商不斷發展是促使企業自建物流的主要原因。比如京東商城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很重要的背景是當年銷售額從前三年的不到1億元人民幣陡然激增到3.6億元人民幣,與其合作的外包物流企業無法滿足京東的需要了;而曾直言不會自建物流的唯品會,自去年以來買地、建庫,自建進程加快,按照其高級副總裁唐倚智解釋,主要原因也是訂單數量越來越大,企業需要保證配送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的協力廠商物流服務水準也令電商企業決定單幹物流配送,如1號店便是因為此前與協力廠商物流合作時,客戶回饋中幾乎60%是對物流配送的抱怨,於是決定自建物流。另外,淘寶起家模式是小件產品的配送,協力廠商快遞公司也是以此起家;但是像京東商城、蘇甯易購這樣的電商是以3C、家電類產品為主的,協力廠商快遞很難提供大件商品的配送,再加上配送成本極高,因此自建物流是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自建物流模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屬於全流程自建,有的則是部分環節自建、部分環節外包。目前僅蘇甯易購一家是完全依託自建的物流配送,其物流配送覆蓋了全國500多個大中城市及鄉鎮地區,蘇寧門店和蘇寧服務網點的城市都能享受當地語系化的服務。蘇甯易購憑藉自建的物流系統,配送時效已完全自控,實現了大家電免費送貨以及免費安裝。其他即使如京東商城,雖然擁有屬於自己的倉儲中心(甚至要建成亞洲第一倉),擁有自己的配送隊伍,但是其自建物流體系主要覆蓋的是一二線發達、人口密集區域。而上文所提及的亞馬遜則是採用倉儲自建而配送外包,將倉儲物流與配送物流區分運營。
但是,自建物流需要大量資本支撐。電商自建物流除需要在全國各地租賃或購買土地建設庫房以外,還需要投入較大資本研發物流管理系統,在網路、資訊化建設上保持統一協調,而這部分投入少則幾千萬,多則上億元人民幣。除前期投入以外,日常運營成本也居高不下,按照行業慣例核算,一個月運營成本高達千萬元人民幣。
拋開前期巨額的資金投入不說,就現狀而言,在蘇甯易購、京東商城等電商的實名認證微博留言和評論中,幾乎每天都有消費者對其配送體系的投訴,快遞慢、丟貨、商品破損、服務態度差等協力廠商物流的固有毛病同樣出現在它們的自建物流體系中。
自建物流與協力廠商藕斷絲連
從具體運營模式上看,電商企業的自建物流並非全覆蓋式的。包括京東、1號店、易迅、唯品會、凡客等電商企業都有不小比例訂單是由協力廠商物流(快遞)企業完成的,尤其是協力廠商物流快遞無法到達的區域仍然需要依託郵政服務來銜接。電商自建物流畢竟不是專門的物流公司,實際上很難全國配送,所以像易迅部分自建、部分外包的物流模式值得參考,這也顯示出自建物流與協力廠商物流都有各自無法代替的優勢。
此外,電商企業自建物流的社會化趨勢,也顯示出自建物流與協力廠商物流難以完全割裂的聯繫。所謂電商自建物流社會化,是指電子商務企業自己投資建設的物流系統,逐步專業化後,轉型為協力廠商物流或專業物流企業。目前自建物流的社會化趨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物流快遞業務整體與母公司剝離而獨立於外,徹底加入協力廠商物流行業,最典型的就是凡客與其旗下的如風達快遞“分手”,如風達快遞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當然這種社會化伴隨著電商企業的劇痛,往往是源于母體電商企業在自建物流過程中資源整合有限、成本控制不佳以及盈利狀況不良等問題。另一種社會化方式是自建物流逐步向社會化業務放開,兼營母公司物流配送與社會企業、個人業務需求,如京東商城、蘇寧等紛紛獲得快遞牌照(即國家郵政局頒佈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即使有電商企業獲得牌照仍未向社會放開物流業務,也可解讀為為企業贏得了進退皆可的金牌:進可在適當時機進行社會化轉型,退可專注於內部業務的消化。
目前諸多電商以自建物流為主,同時聯手協力廠商物流。考慮到配送成本以及使用者體驗,採用合作模式的電商企業,往往還將城市間的幹線配送外包給協力廠商物流企業,而在“最後一公里”配備本企業的配送人員,以便為顧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務。
更新日期:2014/11/18
文章分類:電商/服飾
更多營運案例
- 電商/服飾醫藥電商:創新者無窘境
- 電商/服飾馬雲的“菜鳥”起飛:能飛多高,多遠?
- 電商/服飾解密亞馬遜中國的物流戰略
- 電商/服飾法國電子商務市場
- 電商/服飾未來“微信”將顛覆中國大陸 物流的運營模式
- 電商/服飾美國Gap首個世界一流的配送中心
- 電商/服飾食品國際貿易的颶風 —電子商務
- 電商/服飾菜鳥網路馬雲的天下還是快遞的未來
- 電商/服飾顛覆了零售業,亞馬遜這次還要顛覆物流業
- 電商/服飾深度解析2014服裝業9大現象:O2O不過是無邊界零售方案
- 電商/服飾玩轉雙11,發網“四式”絕招為你保駕護航
- 電商/服飾面對阿里的壓力 亞馬遜選擇做物流 能否扳回一局?
- 電商/服飾一座總倉 是管理供應鏈庫存的鑰匙 —專訪路威酩軒香水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物流總監 林正娣
- 電商/服飾C&A、ZARA、H&M...大牌在中國都不好過,但快時尚的店卻越開越多
- 電商/服飾海淘奢侈品罪與罰
- 電商/服飾台灣網路商家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現況與機會(下) 從台灣網路發展來看物流建構的下一步
- 電商/服飾奢侈品電商即將王者歸來,轉型之路逐漸走向成熟
- 電商/服飾服飾業物流: 速度與效率比成本還重要
- 電商/服飾鞋服產業的協同商務應用趨勢 -品牌零售企業的協同供應鏈, 共創雙贏
- 電商/服飾美特斯邦威的O2O之路如何走
- 電商/服飾物流業的營運創新模式 -電子商務物流
- 電商/服飾東南亞物流市場開始爆發,受益於電商崛起
- 電商/服飾“田園牧歌”緣何成絕唱 生鮮宅配業路在何方?
- 電商/服飾從人工分揀到AI 決策 用演算法重構臺灣物流DNA
- 電商/服飾鋒馥智慧物流系統如何助推鞋服企業智慧化發展?—鋒馥拳頭產品應用於南非市場的探索
- 電商/服飾直擊馬來西亞跨境電商物流 鋒馥在東南亞的 30 年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