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物流服務能力 『人』才是關鍵
文章來源:文 / 編輯部
由“光棍節”到“雙節棍”,2020年雙11華麗變身,再度開啟“預售付定金”的新玩法,中國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 2020年11月1~11日,中國郵政及中國快遞企業共處理包裹39.65億件,雙11當天共處理包裹6.75億件,同比增長26.16%,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僅天貓就貢獻了23.21億單物流訂單,約等於中國2010全年快遞量總和。在此期間,中通快遞訂單量高達8.2億件,業務量突破7.6億件;中通快運(零擔貨運)貨量突破3.1萬噸;韵達、圓通速遞攬件量突破1億件,德邦快遞單日收入破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
雙11規則變化,使得活動時間拉長,據天貓發佈,雙11預售從10月21日開啟,消費者可以在11月1~3日和11月11日,分兩輪進行購買。因此,消費者可以更從容、理性地選擇商品,以此降低伺服器擁擠程度,提升消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消費需求平緩釋放,減輕物流壓力,避免爆倉發生,雙11的戰線拉長對於快遞派送是一件好事,但卻對物流作業提出了更為複雜的挑戰。
正逆向物流“正面交鋒”
與往年雙11只有一個高峰不同,按2020年雙11新規定,11月1~3日為第一波網購高峰;11~13日為第二波;15~18日為第三波,從11月初開始,快遞業務量呈現持續高位運營狀態,第二波購物高峰與第一波購物的退貨高峰相撞。加之直播常態化,直播帶貨成了雙11重要戰場,短短幾分鐘就會出現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銷量。與電商及實體店不同,直播採取的是亮點型戰略,即全方位展示產品亮點,從而獲取消費者青睞。相比在電商平台直接購買,直播退貨率達到30%~40%,給物流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基於直播一天一播和退貨率高的特點,以100件貨計,即使售罄仍需繼續上架展銷,因為需要考慮30~40件的退貨量,供應鏈由此發生了變化,此前一個倉庫輻射全國的模式已無可能,物流端需要調動全國各地庫存,共用全國各地庫存資訊,建立快速響應機制。某物流公司在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不容忽視,其依託強大的供應鏈物流基礎,在全中國一線城市建立倉儲網路,倉儲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提供正逆向、退貨服務和VAS(諸如貼標、掛架、防盜扣)等倉內服務;同時在各大城市均配置了上百輛配送車輛,確保高峰時期的運輸需求,並配置自有車輛,保證“最後一公里”的效率和穩定性。
戰線拉長改變倉配模式
2020年雙11“尾款人”秒變“收貨人”,與以往雙11次日達不同,2020年消費者在電商下單,一個小時便可收貨,倉配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雙11戰線拉長雖然緩解了派送員的壓力,卻對物流中心提出了更大挑戰。加之疫情影響,消費出現反彈,為應對訂單爆發式增長,喬丹體育早在2020年7月份就開始為雙11做準備,招募了200多名臨時人員,新增了2萬餘平方米處理場地,統一擺放倉庫貨品,集中熱賣商品,便於快速發貨;分開單件和多件包裹,採用不同的包裝流水線,提高分揀效率。
同時,2020雙11各大電商平台也提出,1~3號的貨物必須在48小時內將貨物發出,否則將影響到11月11日的促銷活動。為此,身處雙11賽道上的玩家紛紛啟動落實預售,這意味著商家需提前發貨,有效降低主倉成本投入,同時縮短了消費者下單後的等待時間,緩解物流中轉壓力。此外,前置倉發貨也成為了眾品牌雙11物流競賽的“關鍵武器”,例如珀萊雅化妝品公司在前期進行了數據管理,採集了往期大促區域客戶購買占比,進行對應的補貨機制,並通過與順豐快遞深度合作,提高日常和大促的發貨時效,部分省份還啟用了前置倉發貨。
未完待續,敬請訂閱!
更多精采文章
- 觀點 LOGISTICS 2021
- 專欄 電商熱戰煽動物流變革風暴
- 專欄 聯網社會趨勢下物流產業之進化
- 封面故事 工業4.0下的智慧供應鏈績效評估
- NEWS 菜鳥物流與伊索匹亞航空 推出冷鏈航空貨運 配送新冠疫苗
- 市場點擊 高標準通行門戶妙在哪?
- 封面故事 類盲盒經濟或是物流的下一個熱點?
- 封面故事 預售迷局是商家的笑臉物流人的無奈
- 封面故事 拎包入住的冷鏈倉庫哪裡找?
- 封面故事 前置倉地產商的新藍海
- 市場點擊 鍋具背後的物流科技
- NEWS 新冠肺炎疫苗如何運用冷鏈科技飛機運送
- NEWS 台北大學活化建國校區攜手國壽產研中心BOT
- NEWS momo富邦媒體台南永康物流中心1/27啟用
- 焦點報導 控制了物流就控制了電商—ASKUL 關西價值中心
- 封面故事 科技改變未來 阿里達摩院發佈2021十大科技趨勢
- NEWS 中華郵政北臺灣郵件作業中心及訓練中心新建工程開工動土
- 專欄 善用客戶旅程地圖法 建立新零售的競爭優勢
- 專欄 Shopify、電商、亞馬遜
- 國際物流 馬來西亞物流服務業投資指引
- 專欄 重新佈局強化供應鏈韌性
- 專欄 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海運貨櫃運輸之價值
- 專欄 物流 原來能這麼玩 “菜鳥”為全球物流業帶來創新
- 專欄 戰疫物流系列報導-4 供應鏈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