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09期-2021年2月] 智慧供應鏈下的新藍海 / 預售迷局是商家的笑臉物流人的無奈

[封面故事] 預售迷局是商家的笑臉物流人的無奈

 

電商 預售 物流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電商已成為零售的新主力,製造與流通都不得不隨波逐流,但本來是隨心所欲的線上購物,現在已經成為消費者掐著點搶購的遊戲,帶來了熱潮,也帶來更多消費疲倦,更成為物流人的無奈。

 

電商+預售

     何一個行業都會經歷高速增長,然後逐步穩定直至遭遇瓶頸,隨後逐漸走向末路的週期,電商也毫不例外。在傳統電商時代,享受了互聯網紅利的電商如飛奔駿馬,創造一個又一個行業奇跡,也在不斷地更新“玩法”,例如創造更多的電商節、品牌日,同時採用更加複雜的優惠措施,來套路更多的消費者。

     預售制當然也不是電商獨創。品牌在推出具有紀念價值的商品時,往往會採取預售制,通過一定的方式讓消費者鎖定購買資格,然後進行後續的購買交付。例如耐克、愛迪達等運動品牌近年來在推出限定商品時,都採取了線上發佈,“中簽”的消費者才擁有該商品的購買資格。

     採用預售制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消除消費者對於電商節的“免疫”,通過預售訂金的抵扣,加上尾款付款的減免,讓消費者獲得更多優惠,而且基於訂金不退的原則,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消費者能夠完成“尾款”任務。

 

預售制於供應鏈物流的好處

     僅從理論而言,預售制似乎幫助企業實現了柔性供應鏈。第一,預售制產生的訂單數據能夠讓企業意識到該商品的銷售熱度,從而決定該商品是否需要追加生產或者進行更多的促銷,幫助企業提升盈利或者降低庫存減小損失。第二,預售制能夠幫助企業在物流端獲得更充足的時間準備,減少“爆倉”可能性,提升交付的效率和體驗。而且有別於C2M和C2F兩種模式,預售制針對的是已有商品,而非根據消費者需求的訂製化產品,因此預售制具備了較大靈活性,也方便企業通過與其他行銷手段結合,打造熱銷商品。

     從物流層面來看,預售制似乎也非常適合電商,尤其是電商節、品牌日等大促的場景。例如雙11的橫空出世,開啟了電商購物節的風潮,也為物流人創造了“大考”。在雙11等電商節剛興起的幾年中,“爆倉”成為了物流層面的熱門話題,而隨著物流企業服務能力的提升,類似的話題如今已成為過去式。

     不過,電商節的交易額屢破新高,也讓物流企業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因此,能否通過更精準的數據分析,為物流行業減負,成為不少企業關心的話題。但電商節、品牌日等場景帶來短時間內的訂單爆炸,不是能夠依靠過往數據所預見的。但是,若採用預售制,就能夠提前進行物流作業,從而降低物流壓力。

並非如此的現實

     但與豐滿的理想相比,現實永遠是骨感的,尤其是2020年雙11,尾款日的提前的確讓企業獲得了更聚焦的消費訂單,也幫助電商平台獲得了更漂亮的交易表現,但是對於供應鏈物流而言,卻並沒有起到減壓的作用。

     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尾款人”或忘記付尾款,或多下訂單後進行集中退貨,導致了正向物流無法準確預測,據業內人士表示,原本基於預售訂單之下的揀選、預包裝等作業,最終因為尾款的缺失成為了效率浪費,還需要重新入庫上架等作業。而且由於不同商品的預售制輪動,甚至導致了上批訂單還未處理結束,新的訂單又集中性下達,再度增加了現場的壓力。退貨方面,逆向物流比往年提早到來,尤其是部分品類退貨率高達30%~50%,物流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由於預售窗口時間較短,無論是滯銷或者暢銷,均無法獲得額外的促銷或者補貨支持,只能等待下一波窗口的來臨。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