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117期-2022年6月] 美好生活冷鏈創造 / 時勢造英雄 讓生活回歸“本來” —本來生活網

[專欄] 時勢造英雄 讓生活回歸“本來” —本來生活網

 

生鮮電商 互聯網

 

文章來源:文/編輯部

 

經歷“冰火兩重天”的中國生鮮電商,是否已經春暖花開?


        本來生活網創立於2012 年7 月,是中國農產品品牌化的領導者,優質生鮮DTC 電商平台。本來生活網獨創B2C+DTC 模式,以全球買手直採、特色食品訂製、自有品牌開發等為業務特色,建立起有獨特價值的生鮮供應鏈體系,賦能包括褚橙、李玉雙大米、俞三男狀元蟹等400 多個生鮮農產品品牌。


        本來生活網擁有自有電商平台通路、協力廠商平台通路、私域流量通路和企業團購通路等,實現全通路覆蓋;為消費者提供涵蓋水果、蔬菜、肉禽、水產、熟食、糧油、乳品母嬰、酒水、廚具、日用百貨、休閒食品、鮮花、保健品、寵物食品及用品、軟百貨、3C 數碼、文體玩具等17 大品類、24,000 多款優質商品。目前,本來生活網有優質用戶3,600 萬,服務30萬企業客戶。2020 年12 月起,本來生活網實現生鮮冷鏈直達配送服務覆蓋全國31 個省級行政區。


轉變商業模式
追求永續經營

       
“粗獷”,這是本來生活網運營中心總經理卞寧對於當下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定調。儘管經歷了B2C、O2O、新零售、社區團購等發展時期,起起伏伏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仍然沒有解決終極問題—生存。

        “似乎這是互聯網的心病。”卞寧意味深長地說道:「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估值就是生命,融資是延續,活下去,不只是口號,也是現實。」

        不過,本來生活網不僅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很好。據瞭解,本來生活網實現了自2018年至2021年連續四年全財年盈利。在卞寧看來,本來生活網之所以能夠“活下來,活得好”,關鍵在2016年完成C輪融資,手握1.17億美元的本來生活網,之後就堅持尋求和建立正確的商業模式。卞寧回憶道:融資成功固然值得高興,但是創始人和團隊更多的是恐慌,深層原因在於我們要思考熱錢對於企業長久有序經營有無益處,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正確的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型,那麼消亡就是結局。

定位零售
尊重行業規律

        決心已下,但是如何改變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本來生活網團隊本就出自互聯網,同時行業對“單店模型、盈利模型”仍在探索中,並沒有成功案例可以效仿。於是本來生活網重新將自身定位為零售企業,尊重零售行業的規律,並開創“生鮮買手全球直採”模式,形成“產地直採、深度訂製”的供應鏈模式。

        時至今日,大眾對生鮮電商的各種商業模式已經耳熟能詳,甚至不乏部分對立鮮明的觀點。「服務使用者的形態可以有各種形態和模式,但是一定是基於供應鏈的優勢,然後建立適合企業自身,又能保障使用者需求的運營模式。」卞寧補充道,「例如本來生活網採用了一日兩配模式,是因為我們在經過大量的論證之後,得出了該模式是在保證時效的基礎上,最經濟性的物流模式。」

保持清醒
為用戶和社會提供價值
        當然,卞寧同時提到,生鮮電商仍然要保持清醒的認知,即線上的熱鬧,並不代表生鮮消費的主戰場發生了轉移。儘管疫情帶來了一部分紅利,但是從整體生鮮消費的發展來看,傳統通路優勢明顯。對於互聯網而言,更應該是服務多元化的體現和創新,而不是“顛覆”。

        卞寧直言,本來生活網很清楚應該通過何種形式為使用者提供服務,其核心在於兩點,一是為用戶提供價值,二是企業的社會價值。前者通過優秀的供應鏈來實現,後者則是以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為基礎,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疫情帶來的紅利和挑戰
        由於此次採訪正值2022年上海COVID-19疫情嚴峻時期,本來生活網為了保障上海市民生活也投入了海量資源。談及疫情帶來的影響,對於行業而言,疫情的紅利推遲了行業洗牌。對於本來生活網而言,除了紅利,更多的是壓力。由於本來生活網採取了“生鮮買手全球直採”模式,高度全球化的供應鏈在COVID-19肆虐全球時便已遭遇了挑戰,自2019年末以來,其進口商品占比下降,必須通過中國國內商品來填補中高端市場的空白,受限於中國農產品的生產方式和水準,要做到這點非常困難。另一方面,疫情讓本來生活網對物流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感悟,未來也會有一些變化與更迭。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