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75期-2015年6月] 醫療供應鏈物流SPD / 電商會改寫醫藥供應鏈嗎?

[特輯] 電商會改寫醫藥供應鏈嗎?

 

醫藥 電商 供應鏈

 

文章來源: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2015年,作為大陸“十二五”醫改規劃的最後一年,如何讓一直居高不下的藥價下調、讓患者病不起、吃不起藥的問題得以解決,成為了醫改重點發力方向。除了要切斷醫院領導、採購及醫生的利益鏈條,更多的是要解決受傳統醫藥供應鏈參與,導致主體及中間環節過多的影響,使供應鏈下游銷售的藥品價格過高,以及供應鏈上游生產商,因中間環節所產生的供需關係過多、資訊傳遞不暢,而導致的醫藥供應鏈短缺博弈、延遲交貨、無法滿足顧客需求等問題。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統計快報顯示,2014年中國醫藥工業雖然保持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但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增速較上年放緩,原料藥產能過剩等問題,依舊突出所帶來的“牛鞭效應”,使醫藥工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的任務更為艱巨緊迫。

傳統醫藥供應鏈

“牛鞭效應”是指受需求資訊波動,而沿著供應鏈自下而上的逐漸放大現象。受牛鞭效應影響,供應鏈的源頭環節往往受災最為嚴重。特別是在醫藥領域,醫藥品作為於生命相關的商品,從製造到流通、使用等都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執行。在嚴格遵守“將必要的醫藥品,在必要的時候,必要的量,送到必要的場所”的同時,也要擔起醫藥品業界的價格、配送量、速度、品質、以及相關的法律責任。

而傳統的醫藥供應鏈因為參與主體過多,使得處於醫藥商品供應鏈中間環節的主體既有多個供應商,同時又有多個下游顧客群,於是便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網路。藥品流通模式往往是如圖1所示:藥品生產商→一級批發商→省級批發商→市級批發商→縣級批發商→患者。

這種供應鏈網路因供需關係過多,資訊傳遞不暢,不僅政府監管難、企業供應鏈管理更是容易受到桎梏。假定:某省有44個市,56個縣,縣級城市內某藥品實際需求量為2000件。縣級批發商基於突發狀況的準備,而多訂了500件,向市級批發商遞出2500件的訂單。市級批發商在收到訂單後,因不瞭解縣級批發商對於藥品的實際需求量,向省級批發商遞交訂單的時候,又再次增加1000件的預備藥品,44個市的預備藥品總數為44000+28000=72000件。以此類推,當市級到了省級,再到一級批發商,直到製藥廠家的時候,貨品的實際需求量,就已經產生了非常可怕的變化,而這正是因為供應鏈網路供需關係過多,資訊傳遞不暢所導致的。

為了滿足這部分並不存在的需求,製造商往往會盲目擴大生產力,盲目購置大量的生產設備,最後導致利用率不高,機器閒置,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費和設備浪費。按照原有的設備進行作業,則不能夠合理進行生產,甚至會因藥品數量的突增而使生產設備跟不上、交貨延遲、無法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特別是一些對於溫度有著嚴格要求、且保存週期短的藥品,從生產到售出,如果供應鏈的環節過多,拖的戰線過長,更是無法滿足患者的緊急用藥需求。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