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出版刊物 / 物流技術與戰略雜誌 / [第75期-2015年6月] 醫療供應鏈物流SPD / 開源、工具化、互聯網化 才是未來物流供應鏈軟體的真...

[特別企劃] 開源、工具化、互聯網化 才是未來物流供應鏈軟體的真正趨勢

 

互聯網 軟體 系統 WMS

 

文章來源:Hans Cheng

 

WMS倉儲管理系統發展情況

相較於國外在1980年開始發展的物流軟體相比,成熟倉儲管理系統的產品與概念在大約1990年進入台灣,2000年左右進入中國,經過十幾年的蓬勃發展,國人對於倉儲系統的認知與定位也越來越清楚,能夠理解倉儲系統的管理範圍與著重目標在哪裡;由“倉儲管理系統就是管理所有倉庫內的事情"、“所有有關於庫存的業務都屬於倉儲管理系統"逐漸清晰為定位倉儲管理系統是著重在“物"、“倉庫內實體庫存"與“進出存的高效操作"上。國外倉儲系統在當年進入兩岸市場時,標準化、智慧化、可配置化的概念,著實在整個物流軟體市場上起了某些教育性的作用,諸如系統指導上架與揀貨的可調配邏輯,在當年看來是先進時髦的,在倉庫物流中心裡哪些操作可以採用系統指導、哪些工作搭配人工處理、KPI應該監控哪些關鍵點,都由國外軟體的導入慢慢普及到整個市場,也讓一個專業倉儲管理系統的神秘面紗慢慢被揭開了來。

國內廠商研發的倉儲管理系統,經過多年的汰舊換新與反覆運算,庫內的標準功能由收貨、質檢、上架、波次、揀貨、包裝、裝載、出庫到庫內管理,基本上藉由上線客戶的不斷增加,功能也日趨齊全,慢慢的在這些基礎功能上與國外軟體差距已經拉近,若很粗淺的觀察,我們可以說並沒有非常特殊的功能,是國外系統有的而國內系統沒有的,何況在當地語系化的實施與支援下,一些特殊功能也並非無法開發出來,那麼為何時至今日仍有為何寧願捨棄百萬元內的方案,而去選擇數百萬或千萬元的國外大型解決方案?主要可歸納幾點原因:(一)純粹的功能豐富性,目前頂級的國外倉儲系統可列出洋洋灑灑的幾百項子功能,這些如天書般複雜的功能使人們相信能覆蓋現在以及未來的需求,因此多花點成本應該能避免日後不斷修改也是值的,反過來說某些論點認為花大錢只用到30%的功能並不划算,並且日後也不見得能直接套用這些功能;(二)全球性的廣泛客戶與重金打造的研發團隊,尤其在對於正雄心勃勃擠身國際一線廠商的公司來說,採用一個相似業務國際知名公司選擇的系統,相等於貼近了競爭優勢是個挺大的誘因;這個思路最常見的反面意見在於強調國內物流中心操作是與國外環境差別很大、不可套用;(三)採用全球排名第一二名的軟體,對於負責選型的IT負責人能某方面的降低政治風險:我們都選世界第一的了,項目有問題那肯定不是選擇產品的問題。其餘在選型中常考慮的因素諸如公司規模、客戶群多寡、諮詢顧問實力、廠商歷史
等,除了全球化這點以外,國內外的WMS廠商差距也確實日漸縮小,包括超大型複雜的物流中心案例,對於國內廠商來說也是日漸增多。簡單的說,國內外套裝軟體、訂製開發等不同的WMS界線逐漸模糊,國外廠商不再總是天價、國內廠商也不再總是做些中小型物流中心系統。

  

 

互聯網時代對物流的影響

這十多年物流倉儲的熱門行業,除了協力廠商物流的需求變動較小外(冷鏈除外),倉儲管理系統由醫藥、食品零售、服裝輪流引領風騷,到了這兩年,普遍認知應該首推互聯網B2C行業,衍生到O2O以及跨境等領域,尤其在淘寶與京東的上市、BAT的逐鹿中原以及併購大戰,對於IT資訊以至於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與娛樂,逐漸轉移到了移動互聯網上,手機APP更是現時風投資金的萬眾焦點,耽耽逐逐,深怕錯過機會。那麼在物流領域呢?當然也是受到的極大的影響,配送系統(TMS)的手機公眾平臺、快遞資訊的手機推送、貨運訂單的網上接單、配送狀態與位置的即時廣播,都是互聯網熱火朝天的產物。但是在倉儲管理的領域?在物流中心使用手機管理並不是一個好主意,頂多是將倉內的作業狀態即時推送到管理者的手機上;但這些電商相關產業,確實讓更多人注意認知到倉儲管理的重要性,需求也呈現高成長的趨勢,這個電商的年代也帶給倉儲管理系統一些不小的影響:

(一)參與到倉儲系統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有許多使用者深刻理解到套裝軟體的功能,操作起來並非如宣傳的吻合;

(二)電商的競爭裡,業務需求每天都在改變,比拼的是速度,比拼的是誰能更快實現,錯了再改,改了再試,這種環境下每個需求光是找廠商開會都有困難,因此國內的大型電商的主力產品都採取自行開發的策略(除了非主營業務可能找廠商),諸如京東、一號店、當當等;

(三)IT團隊的豐富,國內中大型電商都陸續建立自己龐大的IT團隊,因此對於倉儲物流方面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希望能由自己團隊打理;

(四)許多電商的入門公司,沒有辦法預期業務的增長速度,互聯網的爆發性已經不是傳統零售等行業能夠比擬,因此對於例如三年後的物流中心應該採用什麼系統或者功能,各IT總監心中並非都有個非常肯定的答案,有些企業負責人採取“先選個便宜可用的,等做大再換好點的系統"策略,但切換系統的陣痛期與不確定性也是個公認的問題。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誌。)

 

訂閱雜誌    回前頁

 

更多精采文章